一种PCB开盖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808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CB开盖制作工艺,在传统PCB工艺流程基础上,增加新型持续电感控深捞加工工艺,并通过特制刀具对预设弯折区域进行高精度控深捞加工,将PCB部分迭构层次去除,露出弯折腔体;此工艺可以实现1/2OZ厚度以上铜层高精度铜面抛光的效果,不伤及铜层以下的树脂和基材;然后经过二次干膜刻蚀,将镜面铜层去除,实现无损伤完美开盖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PCB开盖制作工艺,缩减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B开盖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CB开盖制作工艺,属于PCB板加工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而对于电子产品基本组成的物件中,PCB占产品的主导地位。PCB板开盖加工是PCB板厂一个重要的工序,由于电子产品市场变化很快,新产品的型号更换时间加快,线路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严重,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各个企业都加快了交付样品的速度。目前PCB板中的开盖弯折板工艺,传统流程冗长,贴片环节耗费人力,自动化程度不高,存在高成本低生产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CB开盖制作工艺,解决现有技术中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CB开盖制作工艺,过程如下,PCB板上预设开盖弯折区域,对预开盖弯折区域进行高精度控深捞加工,将PCB部分迭构层次去除,露出弯折腔体;经过二次干膜刻蚀,将弯折腔体底部的镜面铜层去除,完成PCB开盖加工。进一步地,所述高精度控深捞加工基于电流式控深体系完成;将捞加工后弯折腔体底部的镜面铜层定义为目标铜层;所述电流式控深体系包括电流控制模块、捞加工设备主轴、捞针、导电连接点,所述捞加工设备主轴、电流控制模块、导电连接点依次电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点与目标铜层电连接;电流控制模块与CNC数控体系相连,捞针固定在捞加工设备主轴上;所述捞加工设备主轴带动捞针对预开盖弯折区域进行捞加工,当捞针接触目标铜层,电流控制模块开始持续感应电流,并根据电流变化自动调整深度补偿值从而控制深度,捞加工设备主轴停留在当前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深度补偿值的调整范围根据目标铜层的厚度进行设定;若目标铜层厚度为1/2OZ~1OZ,深度补偿值调整范围为5~10μm;若目标铜层厚度大于1OZ,深度补偿值调整范围为10~25μm。进一步地,所述捞针包括刀刃和刀柄,所述刀刃顶角角度为160~180°,刀刃有效长度为2~12mm,捞针全长为37.5~38.5mm,刀刃头部直径为0.8~3.175mm,刀柄尾部直径为3.175mm。进一步地,所述捞针为钨钢材质。进一步地,所述刀刃上设计有双刃单沟槽。进一步地,所述刀刃上设计有双刃双沟槽。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PCB开盖制作工艺,在传统PCB工艺流程基础上,增加新型持续电感控深捞加工工艺,并通过特制刀具对预设弯折区域进行高精度控深捞加工,将PCB部分迭构层次去除,露出弯折腔体;此工艺可以实现1/2OZ厚度以上铜层高精度铜面抛光的效果,不伤及铜层以下的树脂和基材;然后经过二次干膜刻蚀,将镜面铜层去除,实现无损伤完美开盖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PCB开盖制作工艺,缩减了工艺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进行高精度控深捞加工后PCB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PCB完成开盖制作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电流式控深体系的模块连接示意图;图4为捞针结构示意图;图5为设计有双刃单沟槽的刀刃结构示意图;图6为设计有双刃双沟槽的刀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一种PCB开盖制作工艺,包括如下过程:在传统工艺制备的PCB板上预设开盖弯折区域,对预设开盖弯折区域进行高精度控深捞加工,将PCB部分迭构层次去除,露出弯折腔体,如图1所示。经过二次干膜刻蚀,将弯折腔体底部的镜面铜层去除,如图2所示,完成PCB开盖加工。所述高精度控深捞加工基于电流式控深体系完成,将捞加工后弯折腔体底部的镜面铜层定义为目标铜层1。所述电流式控深体系包括电流控制模块4、捞加工设备主轴2、捞针6、导电连接点3,如图3所示,所述捞加工设备主轴2、电流控制模块4、导电连接点3依次电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点3与目标铜层1电连接;电流控制模块4与CNC数控体系5相连,捞针6固定在捞加工设备主轴2上。所述捞加工设备主轴2带动捞针6对预开盖弯折区域进行捞加工,当捞针6接触目标铜层1,电流控制模块4开始持续感应电流,并根据电流变化自动调整深度补偿值从而达到精确控制深度的目的,捞加工设备主轴2停留在当前位置。所述深度补偿值的调整范围根据目标铜层的厚度进行设定;若目标铜层厚度为1/2OZ~1OZ,深度补偿值调整范围为5~10μm;若目标铜层厚度大于1OZ,深度补偿值调整范围为10~25μm。如图4所示,所述捞针6包括刀刃61和刀柄62,所述刀刃顶角角度为160~180°,刀刃61的有效长度L1为2~12mm,捞针全长L0为37.5~38.5mm,刀刃头部直径D1为0.8~3.175mm,刀柄尾部直径D2为3.175mm。捞针刀刃主体可设计为双刃单沟槽,如图5所示;也可以设计为双刃双沟槽,如图6所示。所述捞针6的材质为钨钢棒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同时其大钻尖角度设计与铜面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利于电流感应,可以有效避免电阻波动;且大角度刀具,切割后的铜面较为平整,更利于深度控制。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CB开盖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过程如下,/nPCB板上预设开盖弯折区域,对预开盖弯折区域进行高精度控深捞加工,将PCB部分迭构层次去除,露出弯折腔体;经过二次干膜刻蚀,将弯折腔体底部的镜面铜层去除,完成PCB开盖加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开盖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过程如下,
PCB板上预设开盖弯折区域,对预开盖弯折区域进行高精度控深捞加工,将PCB部分迭构层次去除,露出弯折腔体;经过二次干膜刻蚀,将弯折腔体底部的镜面铜层去除,完成PCB开盖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开盖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精度控深捞加工基于电流式控深体系完成;将捞加工后弯折腔体底部的镜面铜层定义为目标铜层;
所述电流式控深体系包括电流控制模块、捞加工设备主轴、捞针、导电连接点,所述捞加工设备主轴、电流控制模块、导电连接点依次电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点与目标铜层电连接;电流控制模块与CNC数控体系相连,捞针固定在捞加工设备主轴上;
所述捞加工设备主轴带动捞针对预开盖弯折区域进行捞加工,当捞针接触目标铜层,电流控制模块开始持续感应电流,并根据电流变化自动调整深度补偿值从而控制深度,捞加工设备主轴停留在当前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丽明胡孝飞胡玮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沪利微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