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无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413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无线设备,包括:基板,其上设置有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一净空区,所述第一净空区形成在所述基板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结构相同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净空区的两侧;主控板,其平行且相对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主控板的边缘位置形成有第二净空区,且所述第二净空区为所述第一净空区域所投影在所述主控板上的区域;接地装置,其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基板的地和所述主控板的地。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实现提高天线隔离度,有助于天线布局、性能提升及智能无线设备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无线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线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无线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家居的技术发展,智能无线设备(例如智能音箱等)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中。以智能音箱为例,现有的智能音箱可通过例如蓝牙和/或WiFi网络等无线连接方式与路由器、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具有无线功能的终端设备进行无线连接。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和智能音箱进行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进而可以完成推送播放、控制等一系列功能。现有智能无线产品,例如智能音箱由于体积小巧且方便,深受用户喜爱,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其性能和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在设计WIFI/BT(Bluetooth)天线时从最初的1只增加到2只甚至3只,多天线在同频段且小体积产品下产生耦合,导致隔离度下降,影响天线性能,严重的话会出现声音卡顿,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在小体积的智能无线设备中,如何设计高性能且隔离度高的天线是一个设计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无线设备,实现提高天线隔离度,有助于天线布局、性能提升及智能无线设备小型化设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无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其上设置有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一净空区,所述第一净空区形成在所述基板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结构相同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净空区的两侧;主控板,其平行且相对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主控板的边缘位置形成有第二净空区,且所述第二净空区为所述第一净空区域所投影在所述主控板上的区域;接地装置,其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基板的地和所述主控板的地。在本申请中,所述基板和主控板均为圆形,且所述主控板的面积大于所述基板的面积;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对称形成在所述基板的边缘位置,且相对所述第一净空区对称。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天线、第一净空区和第二天线彼此120°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边缘位置。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净空区的大小及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第二天线所占区域的大小及形状相同。在本申请中,所述接地装置为PogoPin连接器、或金属弹片。在本申请中,所述接地装置包括:第一接地装置,其靠近所述第一天线设置;第二接地装置,其靠近所述第二天线设置。在本申请中,所述接地装置还包括第三接地装置和第四接地装置,所述第一接地装置、第二接地装置、第三接地装置和第四接地装置围合成矩形。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天线投影在所述主控板上的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天线投影在所述主控板上的区域分别为净空区。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分别为IFA天线。在本申请中,所述智能无线设备为智能音箱,且所述基板上设置有麦克风阵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在基板上设置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以及第一净空区,在平行且相对的主控板上设置第二净空区,通过接地装置、第一净空区和第二净空区,能够改变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馈地电流的路径,使得第一天线在同频段下的电流大部分流向净空区且第二天线在同频段下的电流大部分也都流向净空区,降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的电流影响,增强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且由于隔离度提高,有助于天线布局、性能提升及智能无线设备小型化设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无线设备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无线设备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无线设备实施例中未设置第一净空区和第二净空区时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分别在2.45GHz和5.5GHz下)的表面电流路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无线设备实施例中未设置第一净空区和第二净空区时的第一天线的S参数曲线图a、第二天线的S参数曲线图b以及两个天线之间的S21参数曲线图c;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无线设备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分别在2.45GHz和5.5GHz下)的表面电流路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智能无线设备实施例第一天线的S参数曲线图a'、第二天线的S参数曲线图b'以及两个天线之间的S21参数曲线图c'。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智能无线设备中设置有两个天线时,为了保证天线较高的通讯性能,需要提高智能无线设备中天线之间的隔离度,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智能无线设备,包括基板1、主控板2和接地装置3。参考图1,基板1和主控板2相互平行且上下对应设置。本实施例智能无线设备可以为智能音箱,对应地,基板1可以为麦克板,其上布设有麦克风阵列(未示出)。当然,在智能无线设备为其他智能设备,例如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产品时,该基板1也可以为其他独立于主控板2的板体。参考图2,在基板1上设置有第一天线11、第二天线12和第一净空区13,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的结构相同且分别位于第一净空区13的两侧,以通过第一净空区13降低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之间的耦合,第一净空区13通常开设在基板1的边缘位置,避免对基板1的布线造成影响。通常地,天线放置区都需要净空,因此,主控板2上的与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分别对应的区域都会开设净空区A和B。本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均为IFA(Inverted-FAntenna,倒F天线)天线。再参考图2,基板1与主控板2呈上下结构且通过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4进行数据传输,且第一净空区13所投影在主控板2上的区域为第二净空区21,第二净空区21也位于主控板2的边缘位置,避免对主控板2的布线造成影响。且第二净空区21的设置也为了防止第一天线11的电流经第一净空区13处辐射到该区域后经主控板2及接地装置3,再到基板1的第二天线12,破坏当前电流平衡状态。在本申请中,如图2所示,基板1和主控板2均为圆形板,且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设置在基板1的边缘位置,对应地,净空区A和B也为主控板1的边缘位置,避免对主控板2的布线造成影响。在本申请中,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结构相同且关于第一净空区13对称,这样,第一天线11的强电流位置与第二天线12的强电流位置也关于第一净空区13对称,容易通过第一净空区13、第二净空区21以及所布置的接地装置3(如下将详细介绍)延长馈地电流的路径而降低两个天线之间的电流串扰。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无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板,其上设置有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一净空区,所述第一净空区形成在所述基板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结构相同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净空区的两侧;/n主控板,其平行且相对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主控板的边缘位置形成有第二净空区,且所述第二净空区为所述第一净空区域所投影在所述主控板上的区域;/n接地装置,其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基板的地和所述主控板的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无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其上设置有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一净空区,所述第一净空区形成在所述基板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结构相同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净空区的两侧;
主控板,其平行且相对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主控板的边缘位置形成有第二净空区,且所述第二净空区为所述第一净空区域所投影在所述主控板上的区域;
接地装置,其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基板的地和所述主控板的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无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和主控板均为圆形,且所述主控板的面积大于所述基板的面积;
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对称形成在所述基板的边缘位置,且相对所述第一净空区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无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第一净空区和第二天线彼此120°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边缘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无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空区的大小及形状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第二天线所占区域的大小及形状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献伟杨淑侠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