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封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034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封装方法,涉及光伏技术领域,以提高封装后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该太阳能组件的封装方法包括:提供叠层件,该叠层件包括层叠在一起的第一封装板、电池片以及第二封装板;叠层件还包括密封前体圈;密封前体圈由间断排布的若干密封胶体围合而成;密封前体圈位于第一封装板与第二封装板之间,且围设于电池片的外围。对叠层件进行层压,使相邻的密封胶体融合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密封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及其封装方法用于光伏组件封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技术介绍
已制作好的太阳能电池片需要封装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封装工艺,主要是将串接好的电池片与玻璃、背板、封装胶膜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后层压,利用封装胶膜将电池片、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封装工艺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太阳能电池片的使用寿命。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钙钛矿等太阳能电池,相较于传统晶硅电池,对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加敏感,容易受到环境中的水汽、氧气、灰尘、腐蚀性化学物质和外力冲击等的影响。采用传统的封装方法,对光伏组件进行封装时,光伏组件的可靠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封装方法,以提高封装后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该太阳能组件的封装方法包括:提供叠层件;该叠层件包括层叠在一起的第一封装板、电池片以及第二封装板;叠层件还包括密封前体圈;密封前体圈由间断排布的若干密封胶体围合而成;密封前体圈位于第一封装板与第二封装板之间,且围设于电池片的外围;对叠层件进行层压,使相邻的密封胶体融合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密封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密封圈用于密封电池片。该密封圈由围设在电池片外周且间断排布的多个密封胶体(密封前体圈)经过层压工艺后融合而成。在层压工艺的抽真空阶段,由于多个密封胶体间断分布,且多个密封胶体尚未经过层压融合在一起,使得相邻的密封胶体之间存在空隙。在层压过程中,叠层件内电池片周围的空气,在抽真空作用力和层压压力的作用下可以通过这些空隙排出,从而可以提高叠层件内(电池片周围)的真空度。基于此,在层压形成密封圈后,电池片周围的水汽、氧气含量较低。可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能够提高密封电池片时的真空度,进而降低层压封装后的光伏组件的初始水汽含量、初始氧气含量,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增加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密封前体圈的圈数大于等于两个。相邻密封前体圈之间具有空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围设于电池片外周的密封前体圈有多圈,层压后一圈密封前体圈形成一个密封圈,光伏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密封圈。当相邻密封前体圈之间具有空隙时,可以使相邻密封圈之间也具有空隙。此时,相邻两个密封圈围成封闭空间。当光伏组件的外层密封圈密封不严时,进入光伏组件内的水汽和氧气可以存储在相邻密封圈所形成的密闭空间中,进而避免水汽和氧气渗入与电池片接触,提高光伏组件的密封性能。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密封前体圈中,远离电池片的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大于靠近电池片的另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如果这些密封胶体在第一封装板上的面积相同,那么高度较大的密封胶体意味着其在层压后所扩展的范围较大,其与第一封装板、第二封装板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所形成的密封圈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同时,层压后扩展范围较大的密封胶体相对扩展范围较小的密封胶体远离电池片,可以避免层压过程中,密封胶被挤压后渗入电池片的上下表面,从而保证了电池片的电性能。另外,在层压过程中,由于叠层件边缘区域受到的压力较大,因此,远离电池片的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大于靠近电池片的另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可以使层压后形成两个密封圈高度更接近。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相邻两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之比为(3~1):1。此时,远离电池片的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大于靠近电池片的另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且小于另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的3倍。基于此,可以避免层压后密封圈高度差大的问题。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密封前体圈中,相邻密封胶体之间的距离为密封胶体的延伸长度的50%~100%。此时,相邻两个密封胶体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密封胶体在第一封装板上的延伸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确保层压后,密封前体圈中的各个密封胶体能够融合连接在一起,避免层压后无法形成封闭密封圈的问题。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每个密封胶体与电池片之间具有空隙。在层压过程中,密封胶体与电池片之间的空隙,可以避免融化的密封胶体被挤压后渗入电池片的上下表面,从而可以进一步确保光伏组件的电性能。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每个密封胶体与电池片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2mm~1mm。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每个密封胶体的高度为0.25mm~2mm。此时,密封胶体具有足够的高度,可以保证密封胶体能够进行有效的层压,形成密封性能较好的密封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密封胶体呈点状或条状。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密封胶体的材质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基密封胶、环氧丙烯酸-聚氨酯丙烯酸混合树脂基密封胶、氨基甲酸酯丙烯酸硅氧烷树脂基密封胶、环氧丙烯酸树脂基密封胶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密封胶体材料的粘度均大于100000cps。当这些密封胶体经过层压处理,形成密封圈后,密封圈的水汽渗透率均小于5×10-6g·m-2/d,氧气的渗透率小于10-5cm2·m-2/d,密封性能较好。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叠层件通过如下步骤获得:提供第一封装板;在第一封装板上铺设电池片;在第一封装板朝向电池片的一侧设置密封前体圈;密封前体圈围设于电池片的外围,且密封前体圈由间断排布的若干密封胶体围合而成;在电池片上铺设第二封装板,使密封前体圈位于第一封装板和第二封装板之间。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叠层件还包括第一封装胶膜。第一封装胶膜位于第一封装板和电池片之间。层压后,第一封装胶膜融化并粘结第一封装板与电池片。第一封装胶膜覆盖与之接触的电池片,起到封装保护电池片与第一封装板接触的一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叠层件还包括第二封装胶膜。第二封装胶膜位于第二封装板和电池片之间。层压后,第二封装胶膜融化并粘结第二封装板与电池片。第二封装胶膜覆盖与之接触的电池片,起到封装保护电池片与第二封装板接触的一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密封胶体的形成方式为印刷工艺、针式点胶工艺、机械喷射工艺中的任一种。这些密封胶体的形成方法均可以多点同时加工,能够大大生产效率。此外,这些工艺技术成熟,可以方便的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实现对密封胶体高度的精确调节。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层压的方式为热固化层压方式和/或紫外光固化层压方式。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池片为钙钛矿电池片。钙钛矿电池片对环境中的水汽、氧气等比较敏感,本专利技术间断分布的密封胶体制作的密封圈能够起到更好的排出空气并密封的作用。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封装板和第二封装板中至少一个为透光封装板。此时,太阳光通过一侧或双侧入射到位于第一封装板和第二封装板之间的电池片,均可以实现电池片对太阳光的吸收转换。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采用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获得。第二方面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提供叠层件,所述叠层件包括层叠在一起的第一封装板、电池片以及第二封装板;所述叠层件还包括密封前体圈;所述密封前体圈由间断排布的若干密封胶体围合而成;所述密封前体圈位于第一封装板与第二封装板之间,且围设于所述电池片的外围;/n对所述叠层件进行层压,使相邻的密封胶体融合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密封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叠层件,所述叠层件包括层叠在一起的第一封装板、电池片以及第二封装板;所述叠层件还包括密封前体圈;所述密封前体圈由间断排布的若干密封胶体围合而成;所述密封前体圈位于第一封装板与第二封装板之间,且围设于所述电池片的外围;
对所述叠层件进行层压,使相邻的密封胶体融合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密封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前体圈的圈数大于等于两个;相邻密封前体圈之间具有空隙;和/或,
相邻密封前体圈中,远离所述电池片的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大于靠近所述电池片的另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和/或,
相邻的两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之比为(3~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前体圈中,相邻密封胶体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密封胶体的延伸长度的50%~1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密封胶体与所述电池片之间具有空隙;和/或,
每个所述密封胶体与所述电池片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2mm~1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密封胶体的高度为0.25mm~2mm。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体呈点状或条状;和/或,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宇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