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20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5
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它涉及储热装置分布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固态储热装置进、出风腔热风气流压力不均匀的问题。所述高温蓄热体安装在保温材料的内部,所述保温材料的前端设置有开口向左的进风口风道,所述进风口风道上侧的保温材料上设置有梯形进风上腔壁,在通风状态下,当热风从进风口风道进入到腔室内部后,风量能够沿着梯形进风上腔壁与梯形进风下腔壁形成的形成梯形风腔均匀地吹向高温蓄热体,当热风从出风口风道带走热风后,风量将沿着梯形出风上腔壁与梯形出风下腔壁形成的形成梯形风腔均匀地吹向换热装置,整个热风循环可以将固态储热材料内部的热量均匀释放,提高固态储热装置储热材料整体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
本技术属于固态储热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
技术介绍
储热即热能储存,是能源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在能量转换和利用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供求之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由于储能技术可解决能量供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因而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工业余热资源因为载体多样、分布分散、衰变快、不可储存、稳定性差等原因,一直未得到大量应用;工业生产过程排出的余热一般波动很大,而且与用热负荷的波动并不同步,所以实现工业余热的回收利用时,通过储热技术来平衡用热负荷是余热回收的重点,工业余热间歇式储存器主要用于蒸汽热能回收、烟气,热风热能回收。现有的固态储热装置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固态储热装置的进、风口未进行热风均匀分布的设计,实际工作中进、出风腔热风气流压力不均匀,易导致腔室内风阻上大下小,整个固态储热材料下端较上端热风流动频繁,导致出现固态储热材料层下端比上端降温快的现象,影响固态储热装置储热材料整体利用效率和增加了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固态储热装置在工作中进、出风腔热风气流压力不均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包括保温材料和高温蓄热体,所述高温蓄热体安装在保温材料的内部,所述保温材料的前端设置有开口向左的进风口风道,所述进风口风道上侧的保温材料上设置有梯形进风上腔壁,所述进风口风道下侧的保温材料上设置有梯形进风下腔壁,所述保温材料的后端设置有开口向右的出风口风道,所述出风口风道上侧的保温材料上设置有梯形出风上腔壁,所述出风口风道下侧的保温材料上设置有梯形出风下腔壁,所述保温材料的外层设置有保温外壳体,所述保温材料的最内层设置有保温内胆,所述保温内胆与保温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岩棉保温夹层。优选的,所述高温蓄热体上设置有蓄热体内夹层,所述蓄热体内夹层的上下两侧设置有蓄热体通风内腔。优选的,所述高温蓄热体呈方体型镂空结构,所述高温蓄热体固定内嵌在保温材料内部的中段部位。优选的,所述梯形进风上腔壁与梯形进风下腔壁的左端逐渐向进风口风道内侧靠拢。优选的,所述梯形出风上腔壁与梯形出风下腔壁的右端逐渐向出风口风道内侧靠拢。优选的,所述梯形进风上腔壁、梯形进风下腔壁、梯形出风下腔壁与梯形出风上腔壁分别与保温材料上下两端部位一体连接。优选的,所述进风口风道与出风口风道之间通过高温蓄热体内部空腔而保持连通状态。优选的,所述高温蓄热体通过外部保温材料包裹密封形成密闭空间。优选的,所述保温材料以保温内胆与保温外壳体为主体框架并向内部填充岩棉保温夹层而构成的密闭结构。优选的,所述蓄热体通风内腔与蓄热体内夹层上下交错形成通风空腔。与现有固态储热装置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进风口风道与出风口风道上下两侧的梯形进风上腔壁、梯形进风下腔壁、梯形出风下腔壁与梯形出风上腔壁沿着一定的角度搭建形成梯形进出风腔,而由于在高温蓄热体上设置了多个上下交错的蓄热体通风内腔,且各个蓄热体通风内腔均保持在水平方向上,使得每个蓄热体通风内腔形成独立的通风风道,从而将两侧的进风口风道与出风口风道相互连通,避免热量流散,通过高温蓄热体外部密闭的保温材料,提高热量转换率以及热量利用率;2、本技术在通风状态下,当热风从进风口风道进入到腔室内部后,风量能够沿着梯形进风上腔壁与梯形进风下腔壁形成的形成梯形风腔均匀地吹向高温蓄热体,当热风从出风口风道带走热风后,风量将沿着梯形出风上腔壁与梯形出风下腔壁形成的形成梯形风腔均匀地吹向换热装置,整个热风循环可以将固态储热材料内部的热量均匀释放,提高固态储热装置储热材料整体利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正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结构上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结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结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温材料;2、梯形进风上腔壁;3、高温蓄热体;4、进风口风道;5、梯形进风下腔壁;6、蓄热体内夹层;7、蓄热体通风内腔;8、梯形出风下腔壁;9、出风口风道;10、梯形出风上腔壁;11、保温内胆;12、保温外壳体;13、岩棉保温夹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包括保温材料1和高温蓄热体3,高温蓄热体3安装在保温材料1的内部,高温蓄热体3通过外部保温材料1包裹密封形成密闭空间,使得高温蓄热体3的热量能够保留在保温材料1中,并且保证在对高温蓄热体3进行热量交换时,避免热量的流失,从而大大提高了高温蓄热体3与出风口风道9端所连接的换热装置之间的换热效率,高温蓄热体3呈方体型镂空结构,高温蓄热体3固定内嵌在保温材料1内部的中段部位,通过保温材料1将高温蓄热体3固定包裹在内而形成一个密闭的保温空间,从而保证对高温蓄热体3避免热量流失,而造成转换利用率下降的的情况发生,保温材料1的前端设置有开口向左的进风口风道4,进风口风道4上侧的保温材料1上设置有梯形进风上腔壁2,进风口风道4下侧的保温材料1上设置有梯形进风下腔壁5,梯形进风上腔壁2与梯形进风下腔壁5的左端逐渐向进风口风道4内侧靠拢,梯形进风上腔壁2与梯形进风下腔壁5根据工况沿着一定的角度逐渐向进风口风道4内侧靠拢而形成进风口的梯形风腔,使得高温蓄热体3左侧腔室内可形成均匀分布的热风,而当热风从进风口风道4进入到腔室内部后,风量能够沿着梯形进风上腔壁2与梯形进风下腔壁5形成的形成梯形风腔均匀地吹向高温蓄热体3。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包括保温材料1的后端设置有开口向右的出风口风道9,进风口风道4与出风口风道9之间通过高温蓄热体3内部空腔而保持连通状态,由于在高温蓄热体3上设置了多个上下交错的蓄热体通风内腔7,且各个蓄热体通风内腔7均保持在水平方向上,使得每个蓄热体通风内腔7形成独立的通风风道,从而将两侧的进风口风道4与出风口风道9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包括保温材料(1)和高温蓄热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蓄热体(3)安装在保温材料(1)的内部,所述保温材料(1)的前端设置有开口向左的进风口风道(4),所述进风口风道(4)上侧的保温材料(1)上设置有梯形进风上腔壁(2),所述进风口风道(4)下侧的保温材料(1)上设置有梯形进风下腔壁(5),所述保温材料(1)的后端设置有开口向右的出风口风道(9),所述出风口风道(9)上侧的保温材料(1)上设置有梯形出风上腔壁(10),所述出风口风道(9)下侧的保温材料(1)上设置有梯形出风下腔壁(8),所述保温材料(1)的外层设置有保温外壳体(12),所述保温材料(1)的最内层设置有保温内胆(11),所述保温内胆(11)与保温外壳体(12)之间设置有岩棉保温夹层(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包括保温材料(1)和高温蓄热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蓄热体(3)安装在保温材料(1)的内部,所述保温材料(1)的前端设置有开口向左的进风口风道(4),所述进风口风道(4)上侧的保温材料(1)上设置有梯形进风上腔壁(2),所述进风口风道(4)下侧的保温材料(1)上设置有梯形进风下腔壁(5),所述保温材料(1)的后端设置有开口向右的出风口风道(9),所述出风口风道(9)上侧的保温材料(1)上设置有梯形出风上腔壁(10),所述出风口风道(9)下侧的保温材料(1)上设置有梯形出风下腔壁(8),所述保温材料(1)的外层设置有保温外壳体(12),所述保温材料(1)的最内层设置有保温内胆(11),所述保温内胆(11)与保温外壳体(12)之间设置有岩棉保温夹层(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蓄热体(3)上设置有蓄热体内夹层(6),所述蓄热体内夹层(6)的上下两侧设置有蓄热体通风内腔(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蓄热体(3)呈方体型镂空结构,所述高温蓄热体(3)固定内嵌在保温材料(1)内部的中段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率固态储热装置的热风均匀分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进风上腔壁(2)与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兴宇王佳典刘云亮朱瑞沙浩男赵思聪刘俊良李思任天翔刘长江杨文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广瀚新能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