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窑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19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窑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应用在石灰煅烧领域,其包括立窑炉身,立窑炉身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立窑炉身一侧设有物料提升装置,物料提升装置上端送料口与立窑炉身的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接有送料管,送料管靠近立窑炉身的进料口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立窑炉身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包覆在送料管首先向送料管处延伸并包覆在送料管到的外侧,排气管远离立窑炉身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送气管,送气管远离排气管的一端连接有废气处理装置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将废气的余热再利用,通过废气余热将位于送料管内的物料进行预热,减少了余热的浪费,从而节约了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窑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灰煅烧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立窑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立窑,是一种立式水泥窑。窑筒体是立置不转动的,用以煅烧石灰的设备。我国使用的立窑有两种类型:普通立窑和机械立窑,普通立窑是人工加料和人工卸料或机械加料,人工卸料;机械立窑是机械加料和机械卸料。机械立窑是连续操作的,它的产量、质量及劳动生产率都比普通立窑高。机械立窖通常通过斗式提升机将煅烧的物料运送到位于立窑的顶部进料口处。公告号为CN101875538B的中国了专利公开了一种有预热器的立窑及其制备石灰的方法。该立窑的结构为:在立窑炉身上部设置预热器,预热器包括预热器料仓入口、预热器料仓、预热室、预热室下料推头、废气上升管道。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立窑的废气直接通过废气上升管排出立窑,未对废气的余热进行有效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废弃余热进行利用的立窑废气收集处理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立窑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立窑炉身,所述立窑炉身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所述立窑炉身一侧设有物料提升装置,所述物料提升装置上端送料口与立窑炉身的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接有送料管,所述送料管靠近立窑炉身的进料口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立窑炉身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包覆在送料管首先向送料管处延伸并包覆在送料管到的外侧,所述排气管远离立窑炉身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送气管,送气管远离排气管的一端连接有废气处理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立窑炉身对内部物料进行煅烧时,产生的温度较高的废气从排气管排出,通过使排气管包覆在送料管外,当废气排出时经过送料管的外壁,从而对送料管内输送的物料进行了预热,对废气中余热进行充分利用的同时也降低了排出废气的温度,节约了能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窑炉身一侧的地面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与排气管的侧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架,对排气管进行支撑,提升了排气管及送料管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窑炉身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管与排气口连通,所述排气口相对的两侧壁上开设有机构槽,其中一侧所述机构槽中设有若干复位弹簧,另一侧所述机构槽的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垂上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排气口内设有滤尘网,所述滤尘网两侧分别伸入两机构槽中并与机构槽的侧壁滑动连接,且所述滤尘网伸入两机构槽的两侧壁分别于复位弹簧和凸轮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滤尘网,对排出的废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降低排出后废气处理难度的同时,使粉尘落入立窑炉身内侧,减少了烟尘中物料成分的浪费,通过复位弹簧和凸轮的设置,当驱动电机工作时,通过凸轮挤压滤尘网的侧壁,且通过复位弹簧不断的使滤尘网复位,实现了滤尘网的往复震动,减少了灰尘在滤尘网上的附着造成排气口阻塞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口设有两个,两所述排气口分别与排气管连通,所述排气口未设有机构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挡板槽,所述挡板槽的侧壁上铰接有封堵挡板,所述挡板槽与槽口相对的内壁上铰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封堵挡板铰接,当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封堵挡板远离铰接端的一端侧壁与排气口侧壁抵紧并封闭排气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排气口,并设置挡板槽,当通过气缸推动封堵挡板将其中一个排气口封闭时,废气从另一个排气口排出,被封闭的排气口的机构槽内驱动电机工作使该排气口的滤尘网做往复运动,从而将滤尘网上的灰尘震落,减少了驱动电机工作时,由于排气口吹出废气的风压,导致灰尘附着在滤尘网上影响对灰尘清理效率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堵挡板远离挡板槽底的一侧固设有密封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板提升了封堵挡板对排气口的密封性,减少了所封堵排气口上滤尘网处空气的流动,进一步减少了气流对滤尘网清理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中和柜,所述中和柜的与中和柜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中和柜,工作人员向中和柜内投入化学药剂对废气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减少排出废气的腐蚀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和柜顶部设有送液泵,所述送液泵的输出端设有送液管,所述送液管伸入中和柜且位于中和柜内的部分设有若干喷淋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喷淋头对加入中和柜的中和药剂进行喷洒,增加了药剂与废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中和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气管与中和柜连接的一端上套设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内壁与送送气管的外壁之间留有空腔,所述冷却管顶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且所述冷却管的底端设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外接水源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冷却管对送气管内废气进行降温,减少废气的温度过高造成中和柜内的药剂被加热并发生成分变化,影响中和效果及发生危险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将废气的余热再利用,通过废气余热将位于送料管内的物料进行预热,减少了余热的浪费,从而节约了资源;2.通过设置复位弹簧和机构槽中的驱动电机及凸轮的配合,实现了对滤尘网的往复运动,从而将滤尘网上的灰尘震落清理,减少了灰尘太多阻塞排气口的情况;3.通过中和柜对排出的废气进行中和处理,减少腐蚀性气体排放到大气造成污染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立窑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装置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通风口及机构槽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驱动电机位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立窑炉身;11、排气口;111、机构槽;1111、复位弹簧;1112、驱动电机;1113、凸轮;112、滤尘网;113、挡板槽;1131、气缸;114、封堵挡板;1141、密封板;2、物料提升装置;3、送料管;4、排气管;41、送气管;411、冷却管;412、空腔;413、进水管;414、排水管;42、支撑架;5、废气处理装置;51、中和柜;52、送液泵;521、送液管;522、喷淋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立窑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立窑炉身1,立窑炉身1的进料口设置在其顶部,而出料口设置在底部。立窑炉身1的一侧地面上设有物料提升装置2,物料提升装置2选用斗式提升机,斗式提升机上端出料口处固定连接有送料管3,送料管3与立窑炉身1的顶部进料口固定连接,斗式提升机的顶端出料口高于立窑炉身1的进料口,因而送料管3沿靠近立窑炉身1进料口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使物料由斗式提升机提升后,经由送料管3滑入立窑炉身1内。立窑炉身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排气口11,且立窑炉身1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窑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立窑炉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窑炉身(1)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所述立窑炉身(1)一侧设有物料提升装置(2),所述物料提升装置(2)上端送料口与立窑炉身(1)的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接有送料管(3),所述送料管(3)靠近立窑炉身(1)的进料口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立窑炉身(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4)包覆在送料管(3)首先向送料管(3)处延伸并包覆在送料管(3)到的外侧,所述排气管(4)远离立窑炉身(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送气管(41),送气管(41)远离排气管(4)的一端连接有废气处理装置(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窑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包括立窑炉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窑炉身(1)的进料口位于其顶部,所述立窑炉身(1)一侧设有物料提升装置(2),所述物料提升装置(2)上端送料口与立窑炉身(1)的顶部进料口之间固定连接有送料管(3),所述送料管(3)靠近立窑炉身(1)的进料口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立窑炉身(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4)包覆在送料管(3)首先向送料管(3)处延伸并包覆在送料管(3)到的外侧,所述排气管(4)远离立窑炉身(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送气管(41),送气管(41)远离排气管(4)的一端连接有废气处理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窑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窑炉身(1)一侧的地面上设有支撑架(42),所述支撑架(42)的顶端与排气管(4)的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窑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窑炉身(1)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口(11),所述排气管(4)与排气口(11)连通,所述排气口(11)相对的两侧壁上开设有机构槽(111),其中一侧所述机构槽(111)中设有若干复位弹簧(1111),另一侧所述机构槽(111)的内设有驱动电机(1112),所述驱动电机(1112)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凸轮(1113),所述排气口(11)内设有滤尘网(112),所述滤尘网(112)两侧分别伸入两机构槽(111)中并与机构槽(111)的侧壁滑动连接,且所述滤尘网(112)伸入两机构槽(111)的两侧壁分别于复位弹簧(1111)和凸轮(1113)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来意包西兵高来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东方钙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