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板模组及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019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板模组及显示屏,属于LED显示屏技术领域。所述面板模组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壳体的正面的显示面板;所述壳体内设有集成板卡,所述集成板卡的背面设有电源组件及通信模块,正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板对板插接件;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设有第二板对板插接件;所述第一板对板插接件与第二板对板插接件插接,实现所述集成板卡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电连接。发明专利技术的面板模组结构简单,使用户可以在安装使用及维护都具有操作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板模组及显示屏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显示屏
,尤其涉及一种面板模组及显示屏。
技术介绍
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具有耗电小,功率大,寿命长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各个领域。LED显示屏由多个支架拼装而成,每个支架包括若干个固定在支架上的面板模组。面板模组包括固定在模组框上的基板以及固定在基板上的LED灯板,而模组框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则固定在指定的安装面(如墙面)上。但是,现有LED显示屏的面板模组的安装结构复杂,安装和拆卸时,操作比较繁琐,并且需要专门的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面板模组及显示屏,其解决了现有技术各面板模组的安装结构复杂,安装和拆卸操作繁琐需要专门工具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面板模组,所述面板模组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壳体正面的显示面板;所述壳体内设有集成板卡,所述集成板卡的背面设有电源组件及通信模块,正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板对板插接件;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设有第二板对板插接件,所述第一板对板插接件与第二板对板插接件插接,实现所述集成板卡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壳体的正面设有第一磁吸结构,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设有第二磁吸结构,所述第一磁吸结构与所述第二磁吸结构相互吸附将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或者所述显示面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可选的,所述壳体还设有第三磁吸结构和第四磁吸结构;所述第三磁吸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背面,用于将所述壳体固定在显示屏的支架上;所述第四磁吸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侧面,用于将所述壳体与相邻的面板模组固定在一起。可选的,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源对接连接器,所述电源对接连接器固定在所述集成板卡上并与所述集成板卡电连接。可选的,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源;所述电源设于所述集成板卡上并与所述集成板卡电连接,所述电源与电源线连接,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壳体并设有电源线插头;所述通信模块与网线连接,所述网线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壳体并设有网线插头。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LED显示屏,所述LED显示屏包括至少一个支架,每个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如前所述的面板模组;所述支架的正面设有第五磁吸结构,所述面板模组的第三磁吸结构与所述第五磁吸结构相互吸附,将所述面板模组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可选的,所述面板模组包括电源对接连接器;所述支架上设有集成电源模块,所述集成电源模块内设有电源以及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源对接连接器;所述支架的电源对接连接器与所述面板模组的电源对接连接器对接。可选的,所述支架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集成电源模块电连接的电源对接开关,所述电源对接开关为旋钮伸缩对接头。可选的,所述支架上设有多个支架锁紧装置。可选的,所述LED显示屏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与所述面板模组的通信模块进行通信并通过逻辑程序对LED显示屏上不同位置的面板模组进行控制(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显示面板设于壳体的外侧,通过磁吸结构或者螺丝固定在壳体上,并且显示面板与壳体内的集成板卡之间通过板对板插接件实现电连接,不仅使得面板模组的结构更加简单,而且在LED显示屏的使用和维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按压或拔起动作便可以将显示面板单独安装或拆卸,实现安装和拆卸一步完成;2、壳体内的集成板卡上设置无线通信模块,与LED显示屏的控制系统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无需通讯线缆,简化了LED显示屏的布线;3、集成电源模块可设置在支架上或面板模组上,LED显示屏无外露排线,结构更加简洁;4、采用逻辑程序对LED显示屏上不同位置的面板模组进行智能控制,各位置的面板模组可随意替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面板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面板模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显示屏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面板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面板模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LED显示屏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中LED显示屏的爆炸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以图1的定向为参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面板模组,所述面板模组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壳体正面的显示面板;所述壳体内设有集成板卡,所述集成板卡的背面设有电源组件及通信模块,正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板对板插接件;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设有第二板对板插接件,所述第一板对板插接件与第二板对板插接件插接,实现所述集成板卡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电连接。实际应用中,可以在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第一磁吸结构,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设有第二磁吸结构,所述第一磁吸结构与所述第二磁吸结构相互吸附将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或者将所述显示面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实际应用中,显示面板可采用直显面板如SMD灯板、COB灯板或COG基板。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设于壳体之外,通过磁吸结构或者螺丝固定在壳体上,并且显示面板与壳体内的集成板卡之间通过板对板插接件实现电连接,不仅使得面板模组的结构更加简单,而且在LED显示屏的使用和维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按压或拔起动作便可以将显示面板单独安装或拆卸,实现一步完成直显面板的安装和拆卸。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具体实施例描述部分。实施例1:提供一种面板模组。请参阅图1和图2,该面板模组包括壳体10、直显面板20和集成板卡30。该壳体10包括前壳体11以及固定在该前壳体11背面的后壳体12。前壳体11的正面设有第一磁吸结构、背面设有第三磁吸结构111和定位柱114、侧面设有第四磁吸结构113,前壳体11上对应集成板卡30上的第一板对板插接件设有开口槽112。后壳体12对应电源对接连接器31设有避让口121。其中,第一磁吸结构用于与直显面板20的第二磁吸结构22相互作用,将直显面板20固定在前壳11上;第三磁吸结构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模组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壳体正面的显示面板;/n所述壳体内设有集成板卡,所述集成板卡的背面设有电源组件及通信模块,正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板对板插接件;/n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设有第二板对板插接件,所述第一板对板插接件与第二板对板插接件插接,实现所述集成板卡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模组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壳体正面的显示面板;
所述壳体内设有集成板卡,所述集成板卡的背面设有电源组件及通信模块,正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板对板插接件;
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设有第二板对板插接件,所述第一板对板插接件与第二板对板插接件插接,实现所述集成板卡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正面设有第一磁吸结构,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设有第二磁吸结构,所述第一磁吸结构与所述第二磁吸结构相互吸附将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或者
所述显示面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第三磁吸结构和第四磁吸结构;
所述第三磁吸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背面,用于将所述壳体固定在显示屏的支架上;
所述第四磁吸结构设于所述壳体的侧面,用于将所述壳体与相邻的面板模组固定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源对接连接器,所述电源对接连接器固定在所述集成板卡上并与所述集成板卡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源;
所述电源设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周成游锋叶裕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集简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