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灰渣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043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灰渣脱水装置,属于发电厂除渣系统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支撑面板、脱水组件和脱水电机,所述支撑面板上设有通孔A,所述脱水组件的下端穿过通孔A,脱水组件的上部通过轴承与支撑面板转动连接,所述脱水电机设在支撑面板上,所述脱水电机与脱水组件之间采用齿轮传动。通过脱水电机驱动脱水筒转动,通过脱水筒对其内部的水渣进行脱水,脱水效果好,脱水效率高。通过挡水筒挡住和收集脱水筒内飞溅出来的渣水,避免渣水四处飞溅到地面上。通过接水盘统一收集挡水筒和脱水筒内流出的渣水,并将渣水输送至渣水池,以便集中处理和再利用。可以通过冲洗组件定期对脱水筒的内壁和下料阀进行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灰渣脱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灰渣脱水装置,属于发电厂除渣系统

技术介绍
脱水渣仓是燃煤火力发电厂除渣系统中接受和储存灰渣的装置,其是通过滤水使灰渣脱水,脱水后的灰渣由排渣门装车外运。例如,公开号为CN207247232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超强力脱水渣仓,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将仓体的下半部全部改装面滤水元件,在滤水元件的后面布置有反冲洗装置,灰水流至渣仓下半部后经滤水元件上的溢流管流出,进入渣水池回收利用,而干渣则留在仓体内,通过控制放料阀将干渣放到汽车上,再由汽车运走。但是其过滤效果和过滤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灰渣脱水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灰渣脱水装置,包括支撑面板、脱水组件和脱水电机,所述支撑面板上设有通孔A,所述脱水组件的下端穿过通孔A,脱水组件的上部通过轴承与支撑面板转动连接,所述脱水电机设在支撑面板上,所述脱水电机与脱水组件之间采用齿轮传动。所述脱水组件包括脱水筒,脱水筒的上下端开口,脱水筒的上部为圆筒状结构,下部为从上至下尺寸渐缩的圆锥状结构,脱水筒下部的外圆面上设有若干脱水孔,脱水筒的下端设有下料阀。所述脱水筒上部的外圆面上设有从动齿轮,脱水筒上部的外圆面上在从动齿轮的下方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面板上在与脱水组件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冲洗组件。所述冲洗组件上设有进料斗。所述冲洗组件包括圆筒状的冲洗件,冲洗件的壁板为双层密闭结构,冲洗件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喷水孔,冲洗件上设有进水管,冲洗件的外圆面上均布设有多条Z字形支撑腿。所述支撑面板的底部在脱水组件的外侧设有挡水筒。所述灰渣脱水装置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倾斜设在支撑架上,接水盘位于脱水组件的正下方。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移动轮组。所述支撑面板的底部设有多条支撑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脱水电机驱动脱水筒转动,通过脱水筒对其内部的水渣进行脱水,脱水效果好,脱水效率高。通过挡水筒挡住和收集脱水筒内飞溅出来的渣水,避免渣水四处飞溅到地面上。通过接水盘统一收集挡水筒和脱水筒内流出的渣水,并将渣水输送至渣水池,以便集中处理和再利用。可以通过冲洗组件定期对脱水筒的内壁和下料阀进行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脱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冲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面板,2-主动齿轮,3-脱水组件,31-脱水筒,310-脱水孔,32-支撑环,33-从动齿轮,4-进料斗,5-冲洗组件,51-冲洗件,510-喷水孔,52-Z字形支撑腿,53-进水管,6-挡水筒,7-接水盘,8-支撑架,9-多条支撑杆,10-脱水电机,11-下料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灰渣脱水装置,包括支撑面板1、脱水组件3和脱水电机10,所述支撑面板1上加工有通孔A,所述脱水组件3的下端穿过通孔A,脱水组件3的上部通过轴承与支撑面板1转动连接,所述脱水电机10安装在支撑面板1上,所述脱水电机10与脱水组件3之间采用齿轮传动。在使用时,脱水组件3的上部通过平面推力轴承与支撑面板1转动连接,脱水电机1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2,主动齿轮2与脱水筒31上的从动齿轮33啮合。所述脱水组件3包括脱水筒31,脱水筒31的上下端开口,脱水筒31的上部为圆筒状结构,下部为从上至下尺寸渐缩的圆锥状结构,脱水筒31下部的外圆面上加工有若干脱水孔310,脱水筒31的下端安装有下料阀11。所述脱水筒31上部的外圆面上安装有从动齿轮33,脱水筒31上部的外圆面上在从动齿轮33的下方焊接有支撑环32。在使用时,支撑环32位于平面推力轴承的上侧,并抵靠在平面推力轴承上。所述支撑面板1上在与脱水组件3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有冲洗组件5。通过冲洗组件5对脱水筒31的内壁和下料阀11进行清洗。所述冲洗组件5上安装有进料斗4。所述冲洗组件5包括圆筒状的冲洗件51,冲洗件51的壁板为双层密闭结构,冲洗件51的下端面上加工有若干喷水孔510,冲洗件51上安装有进水管53,冲洗件51的外圆面上均布焊接有多条Z字形支撑腿52。在使用时,冲洗件51通过Z字形支撑腿52安装在支撑面板1上,冲洗件51与脱水筒31同轴设置,并位于脱水筒31的上侧。所述支撑面板1的底部在脱水组件3的外侧安装有挡水筒6。在使用时,挡水筒6为锥形结构,与脱水筒31同轴设置,其长度不小于脱水筒31的长度,通过挡水筒6挡住和收集脱水筒31内飞溅出来的渣水,避免渣水四处飞溅到地面上。所述灰渣脱水装置还包括接水盘7,接水盘7倾斜安装在支撑架8上,接水盘7位于脱水组件3的正下方。通过接水盘7统一收集挡水筒6和脱水筒31内流出的渣水,并将渣水输送至渣水池,以便集中处理和再利用。所述支撑架8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组。方便移动支撑架8。所述支撑面板1的底部焊接有多条支撑杆9。具体的,进水管53上安装有球阀。本技术所述的灰渣脱水装置,其工作原理或使用过程如下:启动脱水电机10驱使脱水筒31转动,将水渣投放到进料斗4内,水渣从进料斗4中掉入到脱水筒31内进行脱水,脱水后的干渣留在脱水筒31内,脱水后得到的渣水从挡水筒6的下端流出,然后掉落到接水盘7上,并经接水盘7输送至渣水池,以便集中处理和再利用。脱水结束后,关闭脱水电机10,移开支撑架8和接水盘7,打开下料阀11放出脱水筒31内的干渣。可以定期打开进水管53上的球阀,对脱水筒31的内壁和下料阀11进行清洗。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灰渣脱水装置,通过脱水电机10驱动脱水筒31转动,通过脱水筒31对其内部的水渣进行脱水,脱水效果好,脱水效率高。通过挡水筒6挡住和收集脱水筒31内飞溅出来的渣水,避免渣水四处飞溅到地面上。通过接水盘7统一收集挡水筒6和脱水筒31内流出的渣水,并将渣水输送至渣水池,以便集中处理和再利用。可以通过冲洗组件5定期对脱水筒31的内壁和下料阀11进行清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灰渣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面板(1)、脱水组件(3)和脱水电机(10),所述支撑面板(1)上设有通孔A,所述脱水组件(3)的下端穿过通孔A,脱水组件(3)的上部通过轴承与支撑面板(1)转动连接,所述脱水电机(10)设在支撑面板(1)上,所述脱水电机(10)与脱水组件(3)之间采用齿轮传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灰渣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面板(1)、脱水组件(3)和脱水电机(10),所述支撑面板(1)上设有通孔A,所述脱水组件(3)的下端穿过通孔A,脱水组件(3)的上部通过轴承与支撑面板(1)转动连接,所述脱水电机(10)设在支撑面板(1)上,所述脱水电机(10)与脱水组件(3)之间采用齿轮传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渣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组件(3)包括脱水筒(31),脱水筒(31)的上下端开口,脱水筒(31)的上部为圆筒状结构,下部为从上至下尺寸渐缩的圆锥状结构,脱水筒(31)下部的外圆面上设有若干脱水孔(310),脱水筒(31)的下端设有下料阀(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灰渣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筒(31)上部的外圆面上设有从动齿轮(33),脱水筒(31)上部的外圆面上在从动齿轮(33)的下方设有支撑环(3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渣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板(1)上在与脱水组件(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冲洗组件(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坤运闫宇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贵州发耳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