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纹夜蛾成虫诱杀效果的测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944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斜纹夜蛾成虫诱杀效果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试验小区设计:准备若干个封闭且没有斜纹夜蛾发生的试验小区,将试验小区均分为诱杀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区;(2)寄主植物种植:每个试验小区内均匀种植斜纹夜蛾寄主植物,所述斜纹夜蛾寄主植物的大小长势一致;(3)诱杀处理;(4)虫蛹接入;(5)数据记录;(6)诱杀效果计算。本发明专利技术排除了室外评测的不确定性因素,设计了较大的封闭小区,既能够满足斜纹夜蛾的生理生活、交配产卵活动,又能够反映生产实际情况,除了斜纹夜蛾不能向外飞出、向里飞入外其他情况与自然状态基本一致,这样确保了试验数据接近自然状态,既减少了田间试验的面积,也缩短了田间试验的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纹夜蛾成虫诱杀效果的测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诱杀剂评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纹夜蛾成虫诱杀效果的测定方法。
技术介绍
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莲纹夜蛾,是暴食和杂食性强的一种食叶类害虫,被危害的植物包括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共计109科389种。斜纹夜蛾可以取食植物的叶片、花蕾、花及果实,初孵幼虫啃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被危害后叶片表皮呈透明斑;四龄以后进入暴食期,叶片被取食后仅留下主脉。斜纹夜蛾是我国南方大豆上的主要害虫。目前防治斜纹夜蛾的主要方法仍是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多年来大量的使用化学农药带来了天敌数量减少、害虫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及农产品残留超标等后果。用性信息素进行害虫的发生测报和防治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测报手段和治虫新技术,由于它具有简便、经济、高效、无毒、不伤害益虫、不污染环境、不会产生抗性等优点,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害虫的预测预报和诱捕防治。针对斜纹夜蛾的诱杀装置目前有频振式杀虫灯,可以有效地减低害虫落卵量,而且对天敌杀伤少,因而也开始广泛用于斜纹夜蛾的诱捕防治。但是性诱杀剂和杀虫灯的诱捕防治效果如何,目前的测定方法大多数是在田间进行,此种方法的防治效果测定困难。原因在于:1、成虫飞行能力强,不进行较大面积的连片防治,防治效果就体现不出来;但防治面积够大时,其他防治措施以及不采取防治措施的空白对照的田块就不好找,即使找到,作物的品种、长势,水土条件和虫源基数也是不一样,防治效果的测定存在较大困难。这是生产实践中常见的事情,也是害虫成虫诱杀技术推广的一个难点。2、常用的性诱技术,一般是诱杀雄虫,被诱杀的雄虫,在其被诱杀前是否已经与雌虫进行了交配是不好确定的,如果已经完成交配才被诱杀,就起不到防治效果,而一般做法是用统计被诱杀的雄虫数量来当作防治效果。3、灯光诱杀技术,在成虫扑灯被诱杀前,是否已经完成交配或产卵,不容易确定;如果雄虫完成了交配或雌虫完成了产卵,它是否被诱杀对防治效果就没有影响,一般仅能统计被诱杀的成虫数量。4、生产上也常常调查防治田块目标害虫的危害情况作为防治效果,问题是成虫是能飞行的,不能确定是其他区域飞过来的目标害虫造成的,还是该防治区域的目标害虫造成的。存在上述问题的专利和期刊我们查到有:1、斜纹夜蛾生物杀虫剂的筛选和药效比较,朱丽梅等,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第41卷第8期,127-128页公开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于2012年9-11月在金陵科技学院园艺站试验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3次重复,共21个小区,每小区5~10m2,种植茄子10~15株,常规栽培管理。试验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田间80%以上的斜纹夜蛾为2~3龄期,对植株进行均匀喷雾。用药液量为900kg/hm2。处理后1、3、5d分别调查小区内所有虫量,计算防治效果;2、申请号:201710161644.2,专利技术名称:一种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组合物及诱芯,说明书[0054]段公开的:六、田间调查田间试验于2015年7月-8月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设点进行。不同处理的诱捕器以棋盘状随机排列,取3根竹竿做成三角架,置于蔬菜田内,将水盆放在三角架上,使盆距离地面80cm左右,盆径24cm,盆内装满水并放1g左右洗衣粉。然后将上述诱芯用铁丝穿好固定在水盆上方,使诱芯距水面1cm左右。诱芯设置密度为每亩5个,成直线排列,诱芯间相距20m,四周设保护行(6.5m)。每天上午统计诱来的昆虫并清理,同时补充盆内的水和调整诱芯高度。每隔三天变换诱芯位置,以减少位置的影响。为了解决室外因素影响的技术问题,申请号:201710286317.X,专利技术名称:一种生物防治铁皮石斛斜纹夜蛾危害的方法,该专利技术申请说明书[0052]段提出了一种测定方法:本实施例对不同试验处理进行了防治效果室外测定,具体方法如下:将斜纹夜蛾试虫接种到健康的铁皮石斛种植大棚的健康植株中,每5m2作为一个试验小区,每小区放置试虫20头,重复3次,用防虫网将每个小区间隔开。待试虫正常取食后,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得原液与50%辛硫磷乳液稀释1000倍施用于带试虫的小区,并统计死亡率。但此测定方法并不区分试虫的雌雄,还存在上述的第2和第3点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接近自然状态、测定结果更准确、缩短田间试验周期、减少试验面积的斜纹夜蛾成虫诱杀效果的测定方法。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斜纹夜蛾成虫诱杀效果的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试验小区设计:准备若干个封闭且没有斜纹夜蛾发生的试验小区(如有斜纹夜蛾发生需提前进行清理,使小区内没有斜纹夜蛾),将试验小区均分为诱杀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区;(2)寄主植物种植:每个试验小区内均匀种植斜纹夜蛾寄主植物,所述斜纹夜蛾寄主植物的大小长势一致;(3)诱杀处理:在诱杀处理区内安装待测定的诱杀装置;(4)虫蛹接入:将斜纹夜蛾的蛹按雄雌分类,在羽化前2天将其放入试验小区内,每个试验小区按雄雌1:1的比例放置斜纹夜蛾蛹,在蛹的附近放置羽化后的成虫需要取食的食物;(5)数据记录:每天及时补充成虫食物,统计出各试验小区内羽化后的雌成虫数量a(也就是统计雌蛹羽化后留下的蛹壳数量),待所有的成虫死亡、卵孵化完毕,整个试验就结束。将各试验小区的卵块放入编号的容器内,孵化后,分别记录各试验小区的幼虫数b,统计出诱杀处理区内雌成虫数量AP(即各诱杀处理区的雌成虫数量a的总和)和孵化出来的幼虫数量Bp(即各诱杀处理区的幼虫数b的总和)、空白对照区内雌成虫数量A0(即空白对照区的雌成虫数量a的总和)和孵化出来的幼虫数量B0(即空白对照区的幼虫数b的总和),进而算出各诱杀处理区平均每个雌成虫产卵所孵化出来的幼虫数量Cp=Bp/AP,空白对照区平均每个雌成虫产卵所孵化出来的幼虫数量C0=B0/A0;(6)诱杀效果计算:将步骤(1)~(5)作为一个试验,同样的条件下重复试验n次,n≥3,计算出每个雌成虫产卵所孵化出来的幼虫数量的平均值,即幼虫数平均值,各诱杀处理区的幼虫数平均值空白对照区的幼虫数平均值进而计算各待测定的诱杀装置诱杀剂的诱杀效果D,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诱杀装置为灯光诱杀装置或性诱诱杀装置。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试验小区为能防止斜纹夜蛾飞出飞入的封闭网室,每个网室的一端设有便于试验人员进出网室的入口室。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当所述诱杀装置为灯光诱杀装置时,诱杀处理区的网室为长网室,所述长网室的长为90-100米,宽为3-4米,所述空白对照区的网室为短网室,所述短网室的长为10-15米,宽为3-4米;当所述诱杀装置为性诱诱杀装置时,诱杀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的网室均为短网室,所述短网室的长为10-15米,宽为3-4米。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灯光诱杀装置为能够诱杀斜纹夜蛾的杀虫灯;所述性诱诱杀装置为针对斜纹夜蛾性诱的诱芯(内含斜纹夜蛾性诱剂)及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纹夜蛾成虫诱杀效果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试验小区设计:准备若干个封闭且没有斜纹夜蛾发生的试验小区,将试验小区均分为诱杀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区;/n(2)寄主植物种植:每个试验小区内均匀种植斜纹夜蛾寄主植物,所述斜纹夜蛾寄主植物的大小长势一致;/n(3)诱杀处理:在诱杀处理区内安装待测定的诱杀装置;/n(4)虫蛹接入:将斜纹夜蛾的蛹按雄雌分类,在羽化前2天将其放入试验小区内,每个试验小区按雄雌1:1的比例放置斜纹夜蛾蛹,在蛹的附近放置羽化后的成虫需要取食的食物;/n(5)数据记录:每天及时补充成虫食物,统计出各试验小区内羽化后的雌成虫数量a,待所有的成虫死亡、卵孵化完毕,整个试验就结束;试验过程中,将各试验小区的卵块放入编号的容器内,孵化后,记录各试验小区的幼虫数b,统计出诱杀处理区内雌成虫数量A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31 CN 20191070220191.一种斜纹夜蛾成虫诱杀效果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试验小区设计:准备若干个封闭且没有斜纹夜蛾发生的试验小区,将试验小区均分为诱杀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区;
(2)寄主植物种植:每个试验小区内均匀种植斜纹夜蛾寄主植物,所述斜纹夜蛾寄主植物的大小长势一致;
(3)诱杀处理:在诱杀处理区内安装待测定的诱杀装置;
(4)虫蛹接入:将斜纹夜蛾的蛹按雄雌分类,在羽化前2天将其放入试验小区内,每个试验小区按雄雌1:1的比例放置斜纹夜蛾蛹,在蛹的附近放置羽化后的成虫需要取食的食物;
(5)数据记录:每天及时补充成虫食物,统计出各试验小区内羽化后的雌成虫数量a,待所有的成虫死亡、卵孵化完毕,整个试验就结束;试验过程中,将各试验小区的卵块放入编号的容器内,孵化后,记录各试验小区的幼虫数b,统计出诱杀处理区内雌成虫数量AP和孵化出来的幼虫数量Bp、空白对照区内雌成虫数量A0和孵化出来的幼虫数量B0,进而算出诱杀处理区每个雌成虫产卵所孵化出来的幼虫数量Cp=Bp/AP,空白对照区每个雌成虫产卵所孵化出来的幼虫数量C0=B0/A0;
(6)诱杀效果计算:将步骤(1)~(5)作为一个试验,同样的条件下重复试验n次,n≥3,计算出每个雌性成虫产卵所孵化出来的幼虫数量的平均值,即幼虫数量平均值,各诱杀处理区的幼虫数量平均值空白对照区的幼虫数量平均值进而计算各待测定的诱杀装置诱杀剂的诱杀效果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纹夜蛾成虫诱杀效果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杀装置为灯光诱杀装置或性诱诱杀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纹夜蛾成虫诱杀效果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小区为能防止斜纹夜蛾飞出飞入的封闭网室,每个网室的一端设有便于试验人员进出网室的入口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斜纹夜蛾成虫诱杀效果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诱杀装置为灯光诱杀装置时,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生梁载林陈丽丽张雪丽甘宁曹相余张清泉谭道朝陆温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