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埋锚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349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埋锚具装置,其用于固定盖梁中的钢绞线,包括套筒、锚板、锚垫板、夹紧装置以及螺旋筋;所述锚垫板的一端与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螺旋筋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锚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夹片,所述锚垫板内开设有与锚垫板两端的端面贯通的开口,所述锚板设置在套筒内并封盖住所述开口靠近套筒的一端;所述螺旋筋埋设在混凝土内,所述钢绞线依次穿过夹片和开口,所述夹片夹紧钢绞线并阻止钢绞线相对于夹片朝向螺旋筋的方向移动使用钢管预制焊接,产品强度高,替代了木板组装的锚盒,能够批量预制,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埋锚具装置
本技术涉及锚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埋锚具装置。
技术介绍
盖梁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盖梁预应力施工工艺中,为满足预应力锚具施工要求,需在锚具部位预留一定的施工空间,一般采用锚盒等结构来为预应力锚具施工预留张拉孔位。现有技术中,锚盒采用木板组装而成,需根据施工现场实际要求、钢筋布置情况、梁体结构环境等进行定制,锚盒形状不规则,制造效率低,影响施工进度;木质锚盒截面为矩形或其他多边形,在封锚时菱角部位容易出现混凝土不密实等现象,且木质材料自身强度较低,对盖梁的局部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埋锚具装置,使用结构件预制焊接,替代了木板组装的锚盒,封装严密,能够提前制作,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埋锚具装置,其用于固定盖梁中的钢绞线,包括套筒、锚板、夹片、锚垫板以及螺旋筋;所述锚垫板的一端与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螺旋筋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锚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夹片设置在安装孔内,所述锚垫板内开设有与锚垫板两端的端面贯通的开口,所述锚板设置在套筒内并封盖住所述开口靠近套筒的一端;所述螺旋筋埋设在混凝土内,所述钢绞线依次穿过夹片和开口,所述夹片夹紧钢绞线并阻止钢绞线相对于夹片朝向螺旋筋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开口两端的尺寸不同且呈喇叭形,所述开口尺寸较大的一端朝向锚板且尺寸较小的一端朝向螺旋筋。进一步地,所述锚垫板上开设有灌装通孔,所述锚垫板远离螺旋筋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灌装通孔的一端与定位孔连通且另一端与开口连通。进一步地,在所述套筒的任意一个横截面上,所述套筒包括呈圆弧状的圆弧部分以及角铁;所述角铁的一端与圆弧部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角铁的另一端与圆弧部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角铁的位置与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在定位孔附近形成扩张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使用结构件预制焊接,替代了木板组装的锚盒,封装严密,能够提前制作,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2.可以使用延长筒等特殊张拉工具将钢绞线引出张拉,避免了因施工现场空间受限制不便于施工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圆弧部分和角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盖梁;10、钢绞线;20、锚垫板;21、灌装通孔;22、定位孔;30、螺旋筋;40、锚板;41、夹片;50、套筒;60、延长筒;61、内六角螺栓;62、限位板;63、千斤顶;64、工具锚垫环;65、工具锚板;66、工具夹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如图1和2所示,一种预埋锚具装置,其用于固定盖梁1中的钢绞线10,包括套筒50、锚板40、夹片41、锚垫板20以及螺旋筋30;所述锚垫板的一端与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螺旋筋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锚板40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夹片设置在安装孔内,所述锚垫板内开设有与锚垫板两端的端面贯通的开口23,所述锚板40设置在套筒内并封盖住所述开口23靠近套筒50的一端;所述螺旋筋埋设在混凝土内,所述钢绞线依次穿过夹片和开口,所述夹片41夹紧钢绞线10并阻止钢绞线相对于夹片朝向螺旋筋30的方向移动。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的张拉构件承受压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包括构件自身重量的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作用等。一般张拉用到钢绞线、千斤顶、锚板、夹片。在工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绞线,施加预拉应力,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对于机械结构来看,其含义为预先使其产生应力,其好处是可以提高构造本身刚性,减少振动和弹性变形这样做可以明显改善受拉模块的弹性强度,使原本的抗性更强。锚具是指预应力混凝土中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是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中,为保持钢绞线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混凝土内部的锚固工具,也称之为预应力锚具。所述锚垫板20和螺旋筋30埋设在混凝土内,所述锚垫板与混凝土接触的部分为承压部位;所述螺旋筋为螺旋形结构,采用钢筋绕制而成,用于增强锚垫板20承压部位的混凝土强度。所述夹片和安装孔均具有一定锥度,钢绞线运动时会带动夹片,利用安装孔与夹片的锥度,使夹片对钢绞线产生很大的夹持力咬合力,进而完成钢绞线的锚固,夹片使钢绞线与安装孔之间只能进行单向运动。限位板62与锚板40远离螺旋筋30的一端顶紧接触,所述限位板与延长筒60通过内六角螺栓61固定连接,便于整体对中。与夹片的工作原理相同,工具夹片66和工具锚板65夹紧钢绞线10,千斤顶63通过工具锚垫环64推动工具锚板65,使工具锚板65远离锚垫板20,完成钢绞线的张拉;钢绞线被张拉后,内部产生弹力,将千斤顶拆除后,钢绞线内部的弹力使得盖板产生预应力,能够提高盖板的抗弯刚度。如图1-3所示,在所述套筒50的任意一个横截面上,所述套筒包括呈圆弧状的圆弧部分51以及角铁52;所述角铁的一端与圆弧部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角铁的另一端与圆弧部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角铁的位置与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在定位孔附近形成扩张空间53。完成张拉之后,需要将钢绞线周围的缝隙中灌装混凝土,将灌浆管插入到定位孔22内进行灌浆,为了保证灌浆的顺畅,定位孔一般会设置在锚垫板靠上的位置上,由于灌浆管具有一定的直径,灌浆管插入到定位孔的过程中易与套筒发生干涉。本技术中的套筒50使用金属圆筒的一部分和角铁焊接而成,使得角铁位置附近形成了突出的扩张空间,能够有效防止套筒与灌浆管发生物理干涉,提高了灌浆施工的效率。如图1所示,所述锚垫板20上开设有灌装通孔21,所述锚垫板20远离螺旋筋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定位孔22,所述灌装通孔21的一端与定位孔22连通且另一端与开口23连通;所述开口23两端的尺寸不同且呈喇叭形,所述开口23尺寸较大的一端朝向锚板40且尺寸较小的一端朝向螺旋筋30。灌浆管插入到定位孔中,混凝土浆沿着灌浆管、定位孔以及灌装通孔流入到开口中,所述开口呈喇叭形,混凝土浆更易向盖板内部运动,提高了灌浆操作的效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埋锚具装置,其用于固定盖梁(1)中的钢绞线(10),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50)、锚板(40)、夹片(41)、锚垫板(20)以及螺旋筋(30);所述锚垫板的一端与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螺旋筋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锚板(40)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夹片设置在安装孔内,所述锚垫板内开设有与锚垫板两端的端面贯通的开口(23),所述锚板(40)设置在套筒内并封盖住所述开口(23)靠近套筒(50)的一端;所述螺旋筋埋设在混凝土内,所述钢绞线依次穿过夹片和开口,所述夹片(41)夹紧钢绞线(10)并阻止钢绞线相对于夹片朝向螺旋筋(30)的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埋锚具装置,其用于固定盖梁(1)中的钢绞线(10),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50)、锚板(40)、夹片(41)、锚垫板(20)以及螺旋筋(30);所述锚垫板的一端与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螺旋筋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锚板(40)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夹片设置在安装孔内,所述锚垫板内开设有与锚垫板两端的端面贯通的开口(23),所述锚板(40)设置在套筒内并封盖住所述开口(23)靠近套筒(50)的一端;所述螺旋筋埋设在混凝土内,所述钢绞线依次穿过夹片和开口,所述夹片(41)夹紧钢绞线(10)并阻止钢绞线相对于夹片朝向螺旋筋(30)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锚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23)两端的尺寸不同且呈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智强周亮夏磊朱徐平宋亚莉孔维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星预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