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采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18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2
面状采暖器,包括内置有加热单元的主体和控制器。控制器的上部壳体的周壁隔着衬垫而与下部壳体(320)紧贴固定,在周壁的内部形成具有防水性能的密闭空间。在密闭空间配设有与加热线连接的控制基板。具有能够向密闭空间内通气且阻断浸水的调压部(324)。由此,密闭空间由防水构造形成,能够防止设置于密闭空间的控制基板的浸水引起的漏电和短路等不良情况的产生。此外,调压部(324)抑制密闭空间内部的气压变动和温度变化,抑制结露的产生。由此,能够抑制结露引起的控制基板的漏电和电路的短路等的产生。其结果是,能够提供具有高防水性能且安全性优异的面状采暖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状采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电加热器作为发热源的面状采暖器的防水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面状采暖器是以设置于室内的地面进行使用为前提而设计的。因此,一般而言,作为基本的设计理念,面状采暖器设计成具有应对从面状采暖器的上方落下的少量的水的等级的防水构造。现有的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具有例如日本特开2012-193943号公报(以下记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下构造。控制器具备在控制器的立面具有操作开口的壳体。壳体在其内部内置有对面状采暖器进行操作的多个操作设备。经由壳体的操作开口从壳体的外部通过操作旋钮对多个操作设备进行操作。操作旋钮在任意的操作位置都一体地具有封闭壳体的操作开口的封闭部。而且,在相邻的操作旋钮相互接近的操作位置处,相邻的操作旋钮的封闭部的一部分以相互重合的状态进行配置。由此,在操作旋钮位于任意的操作位置的情况下,都能够防止水从外部经由操作开口浸入控制器内。图20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操作部的上部壳体的局部仰视立体图。如图20所示,专利文献1的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在壳体1的立面(侧面)具有形成为缝状的操作开口2。开关操作旋钮3和电阻操作旋钮5被配置成插入于壳体1的内部。开关操作旋钮3在内侧具有一体形成的封闭部4。电阻操作旋钮5在内侧具有一体形成的封闭部5a。进而,操作开口2的整面被开关操作旋钮3的封闭部4和电阻操作旋钮的封闭部5a封闭。由此,实现水不容易从外部浸入控制器的内部的结构。此外,例如日本实开昭61-48686号公报(以下记为“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另一个面状采暖器具有与设置于面状采暖器的主体的端部的控制器等连接的连接器。在连接器内进行配设于主体内的发热体和感热体的连接。在连接器内填充有具有绝缘性和耐水性的粘接剂。由此,维持控制器的绝缘性和防水性。图21是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面状采暖器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如图21所示,在专利文献2的面状采暖器中,配设于主体6的内部的感热体7的端部在连接器8的内部与连接基板9连接。而且,在连接器8的内部空间填充有填充剂10。由此,实现能够维持控制器的绝缘性和防水性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的面状采暖器的结构中,在从周围对控制器施加不浸水的等级的水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水浸入控制器内部。但是,在控制器和面状采暖器整体完全没入水中的情况下,水会浸入控制器内部,无法维持绝缘状态。此外,面状采暖器没有采取主体内的漏电对策等。因此,例如在由于水洗等而使面状采暖器整体成为没入水中的状态的情况下,认为会产生不良情况。即,专利文献1的面状采暖器存在进一步改良的余地。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面状采暖器的结构中,推测以高等级维持连接器内部的防水功能。但是,很难确认连接器8的内部的填充剂的填充状态。因此,可能按照面状采暖器的每个产品而产生防水性能的偏差。此外,与专利文献1的结构同样,面状采暖器没有采取主体内的漏电对策等。因此,专利文献2的面状采暖器也存在进一步改良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在对面状采暖器整体施加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充分的防水效果的安全性高的面状采暖器。本专利技术的面状采暖器包括:主体,其通过在加热单元的上下层叠多个部件而构成;以及控制器,其设置于主体,内置有对加热单元的通电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控制器具备:具有框状的周壁的上部壳体;下部壳体;框状的衬垫;以及对加热单元的加热线进行固定的加热线固定部件。上部壳体具有向周壁导入加热线的导入槽,加热线固定部件具有对加热线进行固定的固定槽。上部壳体的周壁和加热线固定部件隔着衬垫而与下部壳体紧贴固定,在周壁的内部形成具有防水性能的密闭空间。在密闭空间配设有与加热线连接的控制基板。而且,控制器具有调压部,该调压部构成能够向密闭空间内通气且阻断浸水的浸水阻断部。根据上述结构,密闭空间形成防止水从外部浸入的防水构造。因此,设置于密闭空间的内部的作为通电部件的控制基板能够防止浸水引起的漏电和短路等不良情况的产生。此外,作为浸水阻断部的调压部抑制密闭空间内部的气压变动和温度变化。由此,能够抑制空间内的结露的产生。进而,能够抑制结露引起的控制基板的漏电和电路的短路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其结果是,能够提供具有高防水性能且安全性和可靠性优异的面状采暖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面状采暖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该面状采暖器的主体的完成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结构部件的分解示意立体图。图5是从下方观察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上部壳体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在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上部壳体设置有加热线、电源线和电源开关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该面状采暖器的导电线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将该面状采暖器的导电线固定部件设置于上部壳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9是该面状采暖器的电源线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10是将该面状采暖器的电源线固定部件设置于上部壳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1是在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上部壳体设置有导电线固定部件和电源线固定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从上方观察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下部壳体的俯视图。图13A是示出图12所示的A部的详细情况的俯视图。图13B是示出在图13A所示的构成浸水阻断部的调压部设置有调压片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4是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完成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加热线的安装部附近的剖视图。图16是该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电源线的安装部附近的剖视图。图17是该面状采暖器的遥控器的外观立体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中的上部壳体的调压管的安装部附近的俯视图。图1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中的主体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0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面状采暖器的控制器的操作部的上部壳体的局部仰视立体图。图21是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面状采暖器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实施方式1)下面,分项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面状采暖器100进行说明。<1>面状采暖器的结构首先,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1的面状采暖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面状采暖器100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面状采暖器100由主体200、控制器300和遥控器400等构成。主体200由后述的多个片状的部件构成,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包含长方形)。控制器300一体地设置于主体200的角部。遥控器400以无线方式对控制器300进行操作。另外,以下,设图中所示的控制器300的主电源开关侧为前方、相反侧为后方、控制器300的电源线110侧为右方、相反侧为左方来进行说明。进而,设控制器300的接收部130侧为上方、相反侧为下方来进行说明。控制器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状采暖器,该面状采暖器包括:/n主体,其通过在加热单元的上下层叠多个部件而构成;以及/n控制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内置有对所述加热单元的通电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n所述控制器具备:具有框状的周壁的上部壳体;下部壳体;框状的衬垫;以及对所述加热单元的加热线进行固定的加热线固定部件,/n所述上部壳体具有向所述周壁导入所述加热线的导入槽,/n所述加热线固定部件具有对所述加热线进行固定的固定槽,/n所述上部壳体的所述周壁和所述加热线固定部件隔着所述衬垫而与所述下部壳体紧贴固定,在所述周壁的内部形成具有防水性能的密闭空间,/n在所述密闭空间配设有与所述加热线连接的所述控制基板,/n所述控制器具有能够向所述密闭空间内通气且阻断浸水的浸水阻断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03 JP 2019-103428;20190704 JP 2019-125050;201.一种面状采暖器,该面状采暖器包括:
主体,其通过在加热单元的上下层叠多个部件而构成;以及
控制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内置有对所述加热单元的通电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
所述控制器具备:具有框状的周壁的上部壳体;下部壳体;框状的衬垫;以及对所述加热单元的加热线进行固定的加热线固定部件,
所述上部壳体具有向所述周壁导入所述加热线的导入槽,
所述加热线固定部件具有对所述加热线进行固定的固定槽,
所述上部壳体的所述周壁和所述加热线固定部件隔着所述衬垫而与所述下部壳体紧贴固定,在所述周壁的内部形成具有防水性能的密闭空间,
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铁矢石川清志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