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中的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916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中的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缓存罐、通过带泵管路连接缓存罐且相邻设置的三级沉淀池以及承重盖板,缓存罐接收来自于所述渗滤液系统所滤出的渗滤液原液,该缓存罐进液端设有第一隔沙粗滤层,三级沉淀池通过带泵管路连接缓存罐且相邻设置,其中的一个沉淀池为接收缓存罐排出渗滤液的接收池,相邻的两个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沙粗滤层,各沉淀池中均设置有生物巢滤层且三个生物巢滤层沿粗滤方向高度递减。承重盖板,盖设于三级沉淀池的上口,其上安装有电化学氧化装置、盐水罐、氧化罐以及多组次氯酸钠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污水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中的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中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商品消费量迅速增加,垃圾的排出量也随之增加,如果对这些垃圾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和处理,那它就会造成公害,破坏生态环境,危及到人们的健康。城市垃圾是城市中固体废物的混合体,包括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环境、垃圾成分、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由于城市垃圾成分复杂,并受经济发展水平、能够结构、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是随国情而不同,往往一个国家中各地区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很难有统一的模式。其中,卫生填埋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容易对地下水源等造成污染;焚烧发电可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但投资大、费用高,还会释放二恶英、汞等有害物质,残留的炉渣和灰尘也有毒、有害,而且焚烧了大量可回收的资源;堆肥的周期长,有机物和无机物需要分装才可以回收。因此,需要一种综合性的垃圾处理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而在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就需要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来对污水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中的污水处理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中的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缓存罐,接收来自于所述渗滤液系统所滤出的渗滤液原液,该缓存罐进液端设有第一隔沙粗滤层;通过带泵管路连接缓存罐且相邻设置的三级沉淀池,其中的一个沉淀池为接收缓存罐排出渗滤液的接收池,相邻的两个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沙粗滤层,各沉淀池中均设置有生物巢滤层且三个生物巢滤层沿粗滤方向高度递减;承重盖板,盖设于三级沉淀池的上口,其上安装有电化学氧化装置、盐水罐、氧化罐以及多组次氯酸钠罐,所述电化学氧化装置的电极连接至氧化罐中,所述氧化罐通过带泵管路连接至末级沉淀池且进水端接入过滤后的渗滤液液面以下,其收集部分过滤后的渗滤液进入罐体并通过所述电化学氧化装置处理形成次氯酸钠,所述盐水罐通过带泵管路连接所述氧化罐,所述氧化罐通过带泵管路连接所述多组次氯酸钠罐。进一步的,所述三级沉淀池上均设置有用于测定渗滤液深度的水位测定感应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三级沉淀池上均设置有使各沉淀池渗滤液均衡的水量均衡泵。进一步的,所述三级沉淀池上均设置有用于吸走沉淀池污泥水的吸污泵。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三级沉淀池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过程是:渗滤液原液-隔沙粗滤-渗滤液除臭净化-第一级沉淀-第二级沉淀-第三级沉淀和过滤-制砖用水(无臭、无可见杂质)、次氯酸钠生产用水。本技术将污水处理后形成制砖用水,减少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显然,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如下:请参照附图1-2,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中的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缓存罐,接收来自于所述渗滤液系统所滤出的渗滤液原液,该缓存罐进液端设有第一隔沙粗滤层;通过带泵管路连接缓存罐且相邻设置的三级沉淀池12,其中的一个沉淀池为接收缓存罐排出渗滤液的接收池,相邻的两个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沙粗滤层13,各沉淀池中均设置有生物巢滤层15且三个生物巢滤层15沿粗滤方向高度递减;承重盖板20,盖设于三级沉淀池的上口,其上安装有电化学氧化装置17、盐水罐16、氧化罐18以及多组次氯酸钠罐19,所述电化学氧化装置17的电极连接至氧化罐18中,所述氧化罐18通过带泵管路连接至末级沉淀池且进水端接入过滤后的渗滤液液面以下,其收集部分过滤后的渗滤液进入罐体并通过所述电化学氧化装置17处理形成次氯酸钠,所述盐水罐16通过带泵管路连接所述氧化罐18,所述氧化罐18通过带泵管路连接所述多组次氯酸钠罐19。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级沉淀池12上均设置有用于测定渗滤液深度的水位测定感应装置。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级沉淀池12上均设置有使各沉淀池渗滤液均衡的水量均衡泵。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级沉淀池12上均设置有用于吸走沉淀池污泥水的吸污泵。实施例2: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有污水处理系统: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物料平衡图看有30t的渗滤液产生;餐厨垃圾50t/d会约有34吨的渗滤液产生;焦油处理过程会有大约6t/d的废水产生;考虑到在堆肥过程中有一定量的渗滤液回喷,所以初步考虑渗滤液的处理规模为70t/d,处理后的渗滤液全部用作烧结砖的生产使用。处理水达到烧结砖使用标准即可。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为:渗滤液原液-隔沙粗滤-渗滤液除臭净化-第一级沉淀-第二级沉淀-第三级沉淀和过滤-制砖用水(无臭、无可见杂质)、次氯酸钠生产用水。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缓存罐,接收来自于所述渗滤液系统所滤出的渗滤液原液,该缓存罐进液端设有第一隔沙粗滤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中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n至少一个缓存罐,接收来自于渗滤液系统所滤出的渗滤液原液,该缓存罐进液端设有第一隔沙粗滤层;/n通过带泵管路连接缓存罐且相邻设置的三级沉淀池(12),其中的一个沉淀池为接收缓存罐排出渗滤液的接收池,相邻的两个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沙粗滤层(13),各沉淀池中均设置有生物巢滤层(15)且三个生物巢滤层(15)沿粗滤方向高度递减;/n承重盖板(20),盖设于三级沉淀池的上口,其上安装有电化学氧化装置(17)、盐水罐(16)、氧化罐(18)以及多组次氯酸钠罐(19),所述电化学氧化装置(17)的电极连接至氧化罐(18)中,所述氧化罐(18)通过带泵管路连接至末级沉淀池且进水端接入过滤后的渗滤液液面以下,其收集部分过滤后的渗滤液进入罐体并通过所述电化学氧化装置(17)处理形成次氯酸钠,所述盐水罐(16)通过带泵管路连接所述氧化罐(18),所述氧化罐(18)通过带泵管路连接所述多组次氯酸钠罐(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中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缓存罐,接收来自于渗滤液系统所滤出的渗滤液原液,该缓存罐进液端设有第一隔沙粗滤层;
通过带泵管路连接缓存罐且相邻设置的三级沉淀池(12),其中的一个沉淀池为接收缓存罐排出渗滤液的接收池,相邻的两个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沙粗滤层(13),各沉淀池中均设置有生物巢滤层(15)且三个生物巢滤层(15)沿粗滤方向高度递减;
承重盖板(20),盖设于三级沉淀池的上口,其上安装有电化学氧化装置(17)、盐水罐(16)、氧化罐(18)以及多组次氯酸钠罐(19),所述电化学氧化装置(17)的电极连接至氧化罐(18)中,所述氧化罐(18)通过带泵管路连接至末级沉淀池且进水端接入过滤后的渗滤液液面以下,其收集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优雅
申请(专利权)人:锦盛绿洲深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