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侧护板落尘导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8993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综采面控尘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侧护板落尘导移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伸缩件、连接件、接尘槽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均固定设置,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铰接,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接尘槽的侧面,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接尘槽的槽口铰接,将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固定在液压支架的侧护板上,粉尘掉落在接尘槽上,粉尘通过接尘槽滑落至工作面后方的低位区域,避免了粉尘直接洒落到支架人行横道区域,减少粉尘对工作人员那身体健康的影响,有效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升了降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侧护板落尘导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综采面控尘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侧护板落尘导移装置。
技术介绍
综采工作面是粉尘污染的重灾区,长期在高浓度粉尘的环境中劳动,极大的增加了矿工患尘肺病的风险。据相关研究表明,大采高综采面人员作业区域的粉尘有80%以上来源于支架移架产尘,一般采高综采面支架移架产尘的占比也可达到40%以上,大量的粉尘从相邻两支架的侧护板缝隙处洒落至人行道,在风流作用下快速扩散,严重恶化了综采面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目前对于支架降柱移架产生的粉尘,主要的治理措施为支架喷雾降尘、支架侧护板对喷喷雾、支架顶煤预湿、支架封闭导尘等四种措施。其中,支架喷雾降尘措施一般是将喷雾布置在降柱移架下风侧的支架顶梁上,利用喷雾来沉降已经扩散的粉尘,降尘效率仅为20%左右;支架侧护板对喷喷雾一般是将喷雾布置在支架侧护板位置,利用喷雾来快速地湿润从缝隙处洒落的破碎煤体,降尘效率可达到70%左右,但对喷喷雾造成工作面淋水还会进一步恶化作业环境;支架顶煤预湿喷雾一般是将喷雾布置在支架顶梁、掩护梁或顶部位置,国外类似研究表明该措施的降尘效率也可达到80%左右,但喷嘴极易堵塞,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工作面淋水;支架封闭导尘措施是在支架侧护板处安装导尘装置,降尘效率可达95%以上,但一般只适用于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对于一般采高的综采工作面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液压支架在前移过程中,顶部的粉尘易从液压支架之间的缝隙掉落,通过喷雾降尘的单一方式,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恶化工作环境或者受空间限制无法安设封闭导尘装置的问题,提供一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侧护板落尘导移装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侧护板落尘导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座、伸缩件、连接件、接尘槽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均固定设置,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铰接,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接尘槽的侧面,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接尘槽的槽口铰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接尘槽内设置有喷雾装置,在液压支架在移动过程中,接尘槽转动至两个液压支架之间的间隙下方,液压支架上方产生的粉尘掉落至接尘槽内,通过在喷雾装置的作用下导移至工作面后方的低位区域,减少粉尘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喷雾装置产生的水滴通过接尘槽排至工作面的后方,水滴不会喷洒在人行道上,减少水滴对工作人员的影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喷雾装置设置在所述接尘槽的一端,所述喷雾装置的雾流朝向所述接尘槽的另一端,在接尘槽的前端安装喷雾装置,喷雾将粉尘带向后方,减少粉尘掉落在工作面的前方,有效保证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升了降尘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伸缩件为油缸,所述油缸的缸体与所述安装座铰接,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件铰接,确保接尘槽能够顺利转动至侧护板的外侧,进行集尘导尘,减少对工作人员的影响,提升了对液压支架产生的粉尘的处理效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油缸通过管路连接有油缸控制阀,所述油缸的管路上设置有喷雾联动阀,所述喷雾联动阀与所述喷雾装置连接,油缸控制阀打开驱动油缸伸长时,喷雾联动阀同时打开,喷雾装置进行喷雾操作,接尘槽在接收粉尘的时候喷雾降尘,提升了降尘的效果,并且油缸控制阀关闭时,油缸回收,同时喷雾联动阀关闭喷雾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接尘槽呈“U”型,使得粉尘流动至接尘槽底部,周围形成对粉尘的挡板,避免粉尘四处飞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有多个,增加了接尘槽安装的稳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侧护板落尘导移装置还包括侧护板和支架顶梁,所述侧护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顶梁的两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均固定在所述侧护板的内侧,所述接尘槽在延伸方向上向所述侧护板的下后方倾斜,所述伸缩件伸缩过程中带动所述接尘槽朝所述侧护板的外侧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将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固定在液压支架的侧护板上,液压支架前移过程中,顶部的粉尘从缝隙掉落下来,通过伸缩件伸缩带动接尘槽转动,接尘槽转动至侧护板的下方,粉尘掉落在接尘槽上,粉尘通过接尘槽滑落至工作面后方的低位区域,避免了粉尘直接洒落到支架人行横道区域,减少粉尘对工作人员那身体健康的影响,有效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升了降尘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侧护板安装在液压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移动液压支架时接尘槽转动至缝隙下方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液压支架移动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油缸控制阀与喷雾联动阀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第一安装座,2-伸缩件,3-连接件,4-接尘槽,5-侧护板,6-喷雾装置,7-支架顶梁,8-第二安装座,9-油缸控制阀,10-喷雾联动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侧护板落尘导移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1、伸缩件2、连接件3、接尘槽4和第二安装座8,所述第一安装座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8均固定设置,所述伸缩件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铰接,所述伸缩件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3铰接,所述连接件3固定在所述接尘槽4的侧面,所述第二安装座8与所述接尘槽4的槽口铰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尘槽4内设置有喷雾装置6,将第一安装座1和第二安装座8固定在侧护板5上之后,在液压支架在移动过程中,接尘槽4转动至两个液压支架之间的间隙下方,液压支架上方产生的粉尘掉落至接尘槽4内,通过在喷雾装置6的作用下导移至工作面后方的低位区域,减少粉尘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喷雾装置6产生的水滴通过接尘槽4排至工作面的后方,水滴不会喷洒在人行道上,减少水滴对工作人员的影响。本实施例中,所述喷雾装置6设置在所述接尘槽4的一端,所述喷雾装置6的雾流朝向所述接尘槽4的另一端,所述喷雾装置6朝向所述侧护板5的下后方,在接尘槽4的前端安装喷雾装置6,喷雾将粉尘带向侧护板5的后方,减少粉尘掉落在工作面的前方,有效保证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升了降尘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件2为油缸,所述油缸的缸体与所述安装座1铰接,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件3铰接,确保接尘槽4能够顺利转动至侧护板5的外侧,进行集尘导尘,减少对工作人员的影响,提升了对液压支架产生的粉尘的处理效率。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缸通过管路连接有油缸控制阀9,所述油缸的管路上设置有喷雾联动阀10,所述喷雾联动阀10与所述喷雾装置连接,油缸控制阀9打开驱动油缸伸长时,喷雾联动阀10同时打开,喷雾装置6进行喷雾操作,接尘槽4在接收粉尘的时候喷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侧护板落尘导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座(1)、伸缩件(2)、连接件(3)、接尘槽(4)和第二安装座(8),所述第一安装座(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8)均固定设置,所述伸缩件(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铰接,所述伸缩件(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3)铰接,所述连接件(3)固定在所述接尘槽(4)的侧面,所述第二安装座(8)与所述接尘槽(4)的槽口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侧护板落尘导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座(1)、伸缩件(2)、连接件(3)、接尘槽(4)和第二安装座(8),所述第一安装座(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8)均固定设置,所述伸缩件(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铰接,所述伸缩件(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3)铰接,所述连接件(3)固定在所述接尘槽(4)的侧面,所述第二安装座(8)与所述接尘槽(4)的槽口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侧护板落尘导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尘槽(4)内设置有喷雾装置(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侧护板落尘导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装置(6)设置在所述接尘槽(4)的一端,所述喷雾装置(6)的雾流朝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威张设计李德文胥奎吴国友庄学安黎志莫金明陈芳袁地镜刘勇杨俊磊杨桐冉川李腾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