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散油泥调剖体系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8967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散油泥调剖体系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分散油泥调剖体系由油泥、分散剂、乳化剂和稳定剂组成;所述分散油泥调剖体系的质量百分含量组成如下:分散剂0.3%~1.0%,乳化剂0.05%~0.5%,稳定剂1.0%~5.0%,余量的油泥;所述油泥指的是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泥、油和水的混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油泥易沉积、注入困难等特点,在油泥中加入特定的分散剂、乳化剂和稳定剂,大幅降低油泥体系粘度、延长油泥体系中固相颗粒的悬浮时间,降低了油泥调剖体系的注入压力,增加了油泥调剖体系的注入孔道深度。2)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的配置方法操作流程简便,所用化学剂价格便宜,市场供应充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散油泥调剖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散油泥调剖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油气田开发

技术介绍
泥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由于我国环保法规的逐步完善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绿色发展的要求,油泥治理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全世界已发展出了多种油泥处理技术,主要的油泥处理方法有直接填埋法、焚烧处理技术、热裂解处理技术、微生物降解法、溶剂萃取技术和油泥回注调剖技术等。由于油泥数量大、成份复杂,造成油泥分离困难、处理成本高,现有的填埋、微生物降解、热处理、溶剂萃取等技术很难满足油泥处理的需求。辽河油田基于“源于油藏,用于油藏”的原则,将油泥“变废为宝”,形成了一套稠油热采井油泥调剖技术,并在国内首次规模应用。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封堵效果好等优势,能够在油泥回填净化和封存的同时提高稠油热采开发效果。但是,由于油泥中固相含量大,注入过程中容易沉积,堵塞近井地带,注入压力高,注入地层深度小。因此需要对现有油泥调剖体系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散油泥调剖体系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向油泥中加入合适的化学剂,大幅降低油泥体系粘度、延长油泥体系中固相颗粒的悬浮时间,降低油泥调剖体系的注入压力,增加油泥调剖体系的注入深度,最终提高油泥体系调剖性能。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其由油泥、分散剂、乳化剂和稳定剂组成;所述分散油泥调剖体系的质量百分含量组成如下:分散剂0.3%~1.0%,乳化剂0.05%~0.5%,稳定剂1.0%~5.0%,余量的油泥;所述油泥指的是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泥、油和水的混合物。所述分散油泥调剖体系的质量百分含量组成如下:1)分散剂0.3%~0.5%,乳化剂0.3%~0.5%,稳定剂1.0%~3.0%,余量的油泥;2)分散剂0.5%~1.0%,乳化剂0.3%~0.5%,稳定剂3.0%~5.0%,余量的油泥;3)分散剂0.3%,乳化剂0.5%,稳定剂1.0%,余量的油泥;4)分散剂0.5%,乳化剂0.3%,稳定剂3.0%,余量的油泥;5)分散剂0.3%,乳化剂0.05%,稳定剂1.0%,余量的油泥;6)分散剂1.0%,乳化剂0.5%,稳定剂5.0%,余量的油泥。上述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中,所述油泥为下述1)-3)中任一种:1)浮渣;2)底泥;3)现场配样,为浮渣和底泥的混合物;其中,所述浮渣的固相含量为5%~10%,油相含量为3%~7%,其余为水相;所述底泥的固相含量为10%~20%,油相含量为5%~10%,其余为水相;所述现场配样的固相含量为5%~10%,油相含量为3%~10%,其余为水相。上述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中,所述分散剂为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其分子量为10万~30万,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分散性能好的羧酸基和强极性的磺酸基,分散性能优良,适合高pH、高碱度、高硬度的水质,其化学结构式如式Ⅰ所示;上述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中,所述乳化剂为OP型表面活性剂或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所述OP型表面活性剂优选为OP-10;所述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优选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上述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中,所述稳定剂可为超细球状粉煤灰,其粒径分布范围为0.5μm~10μm,d50≤3μm,主要成分为SiO2、Al2O3、CaO和Fe2O3,能够提高油泥调剖体系的稳定性,降低油泥体系的粘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分散油泥调剖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搅拌所述油泥,然后加入所述分散剂、所述乳化剂和所述稳定剂,然后经搅拌即得。上述的制备方法中,在研磨搅拌机中进行搅拌;加料前,搅拌的条件如下:在转速500rad/min~6000rad/min下搅拌0.5h~3h;加料后,搅拌的条件如下:在转速500rad/min~3000rad/min下搅拌0.5h~3h。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可用于采用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等方式开采的稠油油藏的吸液剖面调剖和高渗通道封堵。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根据油泥易沉积、注入困难等特点,在油泥中加入特定的分散剂、乳化剂和稳定剂,大幅降低油泥体系粘度、延长油泥体系中固相颗粒的悬浮时间,降低了油泥调剖体系的注入压力,增加了油泥调剖体系的注入孔道深度。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的配置方法操作流程简便,所用化学剂价格便宜,市场供应充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分散油泥显微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称取98.65g油泥浮渣,其固相含量为7.5%,油相含量为5.3%,其余为水相,用研磨搅拌机在转速1000rad/min下搅拌0.5h,使油泥中的固相颗粒分散为粒径更小的颗粒,并均匀分散在水相中;加入0.3g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加入0.0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1g的粉煤灰(粒径分布范围0.5μm~10μm,d50≤3μm);用研磨搅拌机在转速500rad/min下搅拌0.5h,得到分散油泥调剖体系1#。本实施例制备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的显微照片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分散油泥中固相颗粒粒径更小,分散更加均匀。本实施例制备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1#,在60℃时粘度为3125mPa·s。实施例2:称取96.2g油泥底泥,其固相含量为15.5%,油相含量为7.8%,其余为水相,用研磨搅拌机在转速1000rad/min下搅拌1.0h,使油泥中的固相颗粒分散为粒径更小的颗粒,并均匀分散在水相中;加入0.5g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加入0.3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3g的粉煤灰(粒径分布范围为0.5μm~10μm,d50≤3μm);用研磨搅拌机在转速500rad/min下搅拌0.5h,得到分散油泥调剖体系2#。本实施例制备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2#,在60℃时粘度为4257mPa·s。实施例3:称取98.65g油泥现场配样,其固相含量为5.6%,油相含量为3.8%,其余为水相,用研磨搅拌机在转速1000rad/min下搅拌0.5h,使油泥中的固相颗粒分散为粒径更小的颗粒,并均匀分散在水相中;加入0.3g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加入0.0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1g的粉煤灰(粒径分布范围为0.5μm~10μm,d50≤3μm);用研磨搅拌机在转速500rad/min下搅拌0.5h,得到分散油泥调剖体系3#。本实施例制备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3#,在60℃时粘度为3451mPa·s。实施例4:称取93.5g油泥现场配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散油泥调剖体系,其由油泥、分散剂、乳化剂和稳定剂组成;/n所述分散油泥调剖体系的质量百分含量组成如下:/n分散剂0.3%~1.0%,乳化剂0.05%~0.5%,稳定剂1.0%~5.0%,余量的油泥;/n所述油泥指的是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泥、油和水的混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散油泥调剖体系,其由油泥、分散剂、乳化剂和稳定剂组成;
所述分散油泥调剖体系的质量百分含量组成如下:
分散剂0.3%~1.0%,乳化剂0.05%~0.5%,稳定剂1.0%~5.0%,余量的油泥;
所述油泥指的是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泥、油和水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为下述1)-3)中任一种:
1)浮渣;
2)底泥;
3)现场配样,为浮渣和底泥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渣的固相含量为5%~10%,油相含量为3%~7%,其余为水相;
所述底泥的固相含量为10%~20%,油相含量为5%~10%,其余为水相;
所述现场配样的固相含量为5%~10%,油相含量为3%~10%,其余为水相。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油泥调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其分子量为10万~30万。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钟立国刘建斌曹子娟张守军腾立勇沈文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