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924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多功能智能杆和智慧路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包括设备仓本体,所述设备仓本体由固定件分隔为走线区域和设备安装区域,所述设备安装区域由底部至顶部至少分设有用于安装相关设备的电源设备区、智能设备区及网络设备区;所述设备仓本体远离走线区域的一侧铰接有仓门,所述仓门上安装有交互模块和防盗模块,所述交互模块与设备仓本体内各设备通讯连接,所述防盗模块用于锁定仓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设备仓本体分为若干个用于安装不同的设备区域,实现了在有限空间内的多设备布局,达到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的资源有效复用,实现一杆一仓多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功能智能杆和智慧路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
技术介绍
如今城市智能杆的兴起,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中收集信息的最佳载体。多功能智能杆(又称智慧杆、智能杆)是集智能照明、视频采集、移动通信、交通管理、环境监测、气象监测、无线电监测、应急求助、信息交互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基础设施,是未来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全面感知网络的重要载体。利用多功能智能杆的一体化集成设计,加载不同的信息化设备及配件,实现信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可有效利用资源,减少重复投资。智能杆能实现的功能很多,且挂载的设备种类也是繁多,各功能与设备如何集成在一根杆体上,是不小的难题。设备仓可视作为每根智能杆的基础平台,设备仓提供配电、通讯、计算等能力,以满足实现不同功能的各类设备的需要,实现一体化集成。因此,设备仓的设计需要了解智能杆搭载的常见场景的技术体系,如智能照明、视频采集、移动通信、交通管理、环境监测、气象监测、无线电监测、应急求助、信息交互等诸多场景,再结合前沿的技术方案,设计出在有限空间内的设备仓设备布局,达到设备仓的资源有效复用,实现一杆一仓多功能。设备仓里一般安装物联网关、智能电源、电源转换设备、光纤盒及通信设备等,与智能杆上挂载设备搭配,实现智慧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有限空间内的设备仓设备布局,达到设备仓的资源有效复用,实现一杆一仓多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包括设备仓本体,所述设备仓本体由固定件分隔为走线区域和设备安装区域,所述设备安装区域由底部至顶部至少分设有用于安装相关设备的电源设备区、智能设备区及网络设备区;所述设备仓本体远离走线区域的一侧铰接有仓门,所述仓门上安装有交互模块和防盗模块,所述交互模块与设备仓本体内各设备通讯连接,所述防盗模块用于锁定仓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设备仓本体的底部距安装面设定距离处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供电缆和光缆进线的进线孔。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用于监测设备仓本体内的温湿度及其底部的防水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设备仓本体的网络设备区的顶部留有用于安装其他设备的预留区域。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走线区域隔断为弱电走线区和强电走线区。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盗模块包括门锁和报警器,所述门锁控制仓门开合,所述报警器用于向外发出报警信号。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智能设备区用于安装智能杆上挂载的设备配设的网关或智能电源。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设备仓本体的底部安装有接地组件,所述接地组件包括接地汇流条和导电条,所述接地汇流条通过地线连接导电条,所述导电条伸出设备仓本体插入安装面。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仓门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平衡设备仓本体内外气压。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气孔上安装有抽风元件,所述抽风元件用于辅助排气和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设备仓本体分为若干个用于安装不同的设备区域,实现了在有限空间内的多设备布局,达到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的资源有效复用,实现一杆一仓多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仓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仓门的侧视图。图4为图1中D-D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的侧视图。图7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中:1、设备仓本体;2、仓门;3、排气孔;4、风扇;5、合页;6、固定支架;7、电缆进线孔;8、光缆进线孔;9、报警器;10、门锁;11、走线区域;12、设备安装区域;13、地线;14、接地扁钢;15、设备仓底部。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施例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包括设备仓本体1,所述设备仓本体1由固定件分隔为走线区域11和设备安装区域12,所述设备安装区域12由底部至顶部至少分设有用于安装相关设备的电源设备区、智能设备区及网络设备区;所述设备仓本体1远离走线区域的一侧铰接有仓门2,所述仓门2上安装有交互模块和防盗模块,所述交互模块与设备仓本体1内各设备通讯连接,所述防盗模块用于锁定仓门2。具体的,所述设备仓本体1尺寸为2000mm*250mm*250mm(高*宽*深),置于智能杆的杆体底部内,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支架6,仓内各设备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6上,固定支架的背面作为走线区域11,仓内各设备的连接线均铺设在走线区域11,且所述走线区域隔断为弱电走线区和强电走线区,将对应的弱电走线和强电走线分隔开,实现电磁隔离,同时防止各连接线相互干扰;所述设备仓本体的正面通过三个合页5铰接有仓门2,所述仓门2的尺寸为1500mm*250mm*250mm(高*宽*深);如图7、8、9所示,所述电源设备区安装配电、漏保、防雷、电能计量、接地等功能模块;所述智能设备区用于安装智能杆上挂载的设备配设的网关或智能电源,即所述智能设备区安装智能电表及智慧网关;所述网络设备区安装智能传感器或传感器组件,还可作为光缆终端盒的安装区域;且每个区域均设有相应的设备安装的预留区域。通过防盗模块进行仓门2的锁定,保护仓内各设备,避免被盗造成损失。交互模块对仓内各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显示,还可通过交互模块控制仓内各设备的运行。在有限空间内的多设备布局,达到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的资源有效复用,实现一杆一仓多功能。请参阅图1、9、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仓本体的底部距安装面设定距离处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供电缆和光缆进线的进线孔。所述密封件为绝缘橡胶板,如图4所示,所述进线孔分别为电缆进线孔7和光缆进线孔8,供电缆和光缆进线用。且在电缆进线孔7和光缆进线孔8上设有密封圈,用于防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用于监测设备仓本体内的温湿度及其底部的防水状态。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微处理器、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水浸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设备仓本体的中上部,所述水浸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密封件上,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水浸传感器分别监测所述设备仓本体的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仓本体,所述设备仓本体由固定件分隔为走线区域和设备安装区域,所述设备安装区域由底部至顶部至少分设有用于安装相关设备的电源设备区、智能设备区及网络设备区;所述设备仓本体远离走线区域的一侧铰接有仓门,所述仓门上安装有交互模块和防盗模块,所述交互模块与设备仓本体内各设备通讯连接,所述防盗模块用于锁定仓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仓本体,所述设备仓本体由固定件分隔为走线区域和设备安装区域,所述设备安装区域由底部至顶部至少分设有用于安装相关设备的电源设备区、智能设备区及网络设备区;所述设备仓本体远离走线区域的一侧铰接有仓门,所述仓门上安装有交互模块和防盗模块,所述交互模块与设备仓本体内各设备通讯连接,所述防盗模块用于锁定仓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仓本体的底部距安装面设定距离处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供电缆和光缆进线的进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用于监测设备仓本体内的温湿度及其底部的防水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杆设备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仓本体的网络设备区的顶部留有用于安装其他设备的预留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畅曾森志刘慧洋曾晶于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