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至少两个顶架,所述顶架的两端向斜下方延伸,所述顶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朝向下方延伸的支撑架,所述顶架的上端面铺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端面滑动嵌入有若干个的活动条,所述活动条的下端共同连接有连接振板,所述连接振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顶架通过衔接框架结构安装有位于顶板下方的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内侧布设有上端面固定连接传动杆下端的吊顶板,所述加强梁的内侧靠近吊顶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加固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利于堆积冰块的集中清理、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利于清理吊顶位置的灰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技术介绍
装配式钢结构已被广泛使用,通过各种成型钢结构进行装配而组成,建筑过程便利,而在多降雨、冰粒、冰雹地区现有的钢结构建筑难以适用,在冰粒、冰雹落在建筑表面后,存在堆覆的现象,在后期融化的过程中会局部逐渐滑落,造成砸伤人的危险现象,同时,此类地区环境较为寒冷,需要车间具有保温的效果,而钢架构因自身大部分采用金属构件的特性,使得建筑内侧温度易散失,建筑顶面安装吊顶来起到一定的隔热效果,但吊顶表面易粘附灰尘,需定期清理颇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至少两个顶架,所述顶架的两端向斜下方延伸,所述顶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朝向下方延伸的支撑架,所述顶架的上端面铺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端面滑动嵌入有若干个的活动条,所述活动条的下端共同连接有连接振板,所述连接振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顶架通过衔接框架结构安装有位于顶板下方的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内侧布设有上端面固定连接传动杆下端的吊顶板,所述加强梁的内侧靠近吊顶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与吊顶板之间固定粘接有连接气囊,所述传动杆活动穿过加固板与连接气囊的内侧。优选的,每个连接气囊的下端面布设有若干个的吊顶板,所述吊顶板呈阵列排布,所述连接气囊的下端面对应相邻吊顶板之间的间隙处延伸出接缝凸起,所述接缝凸起的下端面所处平面不超过吊顶板的下端面所处平面。优选的,所述活动条的上端开设有收拢头,所述活动条的内侧开设有内空腔,所述顶板与连接振板的端部位置不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加固板的上端面贯穿开设有一号配合孔,所述连接气囊的外表面对应一号配合孔的下方形成二号配合孔,所述传动杆通过一号配合孔、二号配合孔分别活动贯穿加固板与连接气囊。优选的,所述衔接框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加强梁两侧处的连接梁、固定连接在连接梁上端面与顶架下端面之间的若干个的竖向架以及加固斜架。优选的,所述连接气囊的两侧边沿上形成有配合沿,两侧所述配合沿分别贴合连接梁与加强梁的外表面。优选的,所述衔接框架结构还包括横向连接两侧加强梁之间的内横梁、固定连接在相邻顶板连接处的内顶架、固定连接在内顶架与加强梁之间的内竖架以及加固内斜架,所述内横梁同时贯穿加强梁的内侧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之间呈等距排布,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倾斜延伸出上端与加强梁相连接的外加强筋与内加强筋。优选的,所述内加强筋穿过相邻两个吊顶板之间,所述连接气囊的下端面对应内加强筋之间形成有配合口,且所述内加强筋活动穿过配合口的内侧。优选的,相邻所述支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外斜框架,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加固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传动杆与活动条的作用,在冰粒、冰雹落在建筑顶面后,在后续融化滑落的过程中断断续续的滑落,此时借助较长的工具顶动吊顶板,通过传动杆的作用,使得活动条上下振动,进而使得冰块玻璃顶板的表面,从而实现了集中清理冰块的效果,防止后期断断续续滑落冰块而造成危险的现象发生。2、通过设置的活动条、传动杆、连接气囊、吊顶板,当雨水、冰粒、冰雹下落接触活动条时,对活动条产生振动,进而使得吊顶板发生抖动,从而将吊顶板表面的灰尘抖落,防止灰尘堆积为后期清理带来不便。3、通过设置的连接气囊,连接气囊起到粘附吊顶板同时,可以起到隔温的效果,连接气囊自身橡胶材质导热效果差,同时内部为空气导热效果也较差,因此对建筑内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4、通过设置的连接气囊、接缝凸起,连接气囊自身的弹性作用可以较好配合吊顶板的振动,防止吊顶板在振动时直接与其它金属部分的钢结构相接触,减少噪音,同时吊顶板之间被接缝凸起隔离,也起到了较好的防碰撞的效果,有效减少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图4中C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加固板取下后局部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连接气囊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架;2、支撑架;3、连接梁;4、加强梁;5、顶板;6、活动条;7、内空腔;8、收拢头;9、连接振板;10、传动杆;11、加固板;12、一号配合孔;13、连接气囊;14、二号配合孔;15、吊顶板;16、接缝凸起;17、配合沿;18、竖向架;19、加固斜架;20、内竖架;21、内顶架;22、加固内斜架;23、内横梁;24、外斜框架;25、底加固板;26、外加强筋;27、内加强筋;28、配合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如图1-图8所示的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至少两个顶架1,顶架1的两端向斜下方延伸,顶架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朝向下方延伸的支撑架2,顶架1的上端面铺设有顶板5,顶板5的上端面滑动嵌入有若干个的活动条6,活动条6的下端共同连接有连接振板9,连接振板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0,顶架1通过衔接框架结构安装有位于顶板5下方的加强梁4,加强梁4的内侧布设有上端面固定连接传动杆10下端的吊顶板15,加强梁4的内侧靠近吊顶板15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加固板11,加固板11与吊顶板15之间固定粘接有连接气囊13,传动杆10活动穿过加固板11与连接气囊13的内侧。每个连接气囊13的下端面布设有若干个的吊顶板15,吊顶板15呈阵列排布,连接气囊13的下端面对应相邻吊顶板15之间的间隙处延伸出接缝凸起16,接缝凸起16的下端面所处平面不超过吊顶板15的下端面所处平面,防止过分凸出影响美观。活动条6的上端开设有收拢头8,活动条6的内侧开设有内空腔7,顶板5与连接振板9的端部位置不相接触,即使得两侧处敞开,通过活动条6边沿伸入顶板5下方的水可以从两侧处及时排走。加固板11的上端面贯穿开设有一号配合孔12,连接气囊13的外表面对应一号配合孔12的下方形成二号配合孔14,传动杆10通过一号配合孔12、二号配合孔14分别活动贯穿加固板11与连接气囊13,确保传动杆10可以进行传动,产生较好的抖动效果。衔接框架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加强梁4两侧处的连接梁3、固定连接在连接梁3上端面与顶架1下端面之间的若干个的竖向架18以及加固斜架19,起到加固连接的作用,确保加强梁4的稳固安装。连接气囊13的两侧边沿上形成有配合沿17,两侧配合沿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至少两个顶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1)的两端向斜下方延伸,所述顶架(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朝向下方延伸的支撑架(2),所述顶架(1)的上端面铺设有顶板(5),所述顶板(5)的上端面滑动嵌入有若干个的活动条(6),所述活动条(6)的下端共同连接有连接振板(9),所述连接振板(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0),所述顶架(1)通过衔接框架结构安装有位于顶板(5)下方的加强梁(4),所述加强梁(4)的内侧布设有上端面固定连接传动杆(10)下端的吊顶板(15),所述加强梁(4)的内侧靠近吊顶板(15)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加固板(11),所述加固板(11)与吊顶板(15)之间固定粘接有连接气囊(13),所述传动杆(10)活动穿过加固板(11)与连接气囊(13)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至少两个顶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1)的两端向斜下方延伸,所述顶架(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朝向下方延伸的支撑架(2),所述顶架(1)的上端面铺设有顶板(5),所述顶板(5)的上端面滑动嵌入有若干个的活动条(6),所述活动条(6)的下端共同连接有连接振板(9),所述连接振板(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0),所述顶架(1)通过衔接框架结构安装有位于顶板(5)下方的加强梁(4),所述加强梁(4)的内侧布设有上端面固定连接传动杆(10)下端的吊顶板(15),所述加强梁(4)的内侧靠近吊顶板(15)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加固板(11),所述加固板(11)与吊顶板(15)之间固定粘接有连接气囊(13),所述传动杆(10)活动穿过加固板(11)与连接气囊(13)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气囊(13)的下端面布设有若干个的吊顶板(15),所述吊顶板(15)呈阵列排布,所述连接气囊(13)的下端面对应相邻吊顶板(15)之间的间隙处延伸出接缝凸起(16),所述接缝凸起(16)的下端面所处平面不超过吊顶板(15)的下端面所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条(6)的上端开设有收拢头(8),所述活动条(6)的内侧开设有内空腔(7),所述顶板(5)与连接振板(9)的端部位置不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11)的上端面贯穿开设有一号配合孔(12),所述连接气囊(13)的外表面对应一号配合孔(12)的下方形成二号配合孔(14),所述传动杆(10)通过一号配合孔(12)、二号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鹏,姜松波,胡世坤,李代,高强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汇通申发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