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重庆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884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反水地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地面盖板、地漏底座、地漏下水管、固定套和固定密封装置;地漏底座呈筒状;地面盖板中间设置有圆孔且安装于地漏底座上表面;地漏下水管位于地漏底座的内部,地漏下水管的侧面下部均匀设置有多层下水管漏孔;地漏下水管的侧面下部设置有下水管螺旋凸条;下水管螺旋凸条设置有多个斜向上的下水管齿;固定密封装置安装于地漏底座的内壁面;固定套设置于地漏下水管上部侧面;固定套安装于固定密封装置;固定密封装置和固定套布置成有一上下可连通的通道,使地面水沿地漏下水管和地漏底座间隙流出,以拦截地面水中的毛发和防止下水管道防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反水地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特别是在浴室内,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新陈代谢,洗头时会造成脱落头发,而这些头发随着水流流入地漏,进入管道内后,极易造成排水管道的堵塞。地露基本都与排水管道连接,当排水管道有异味时就会通过地露进入室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的下管道排水反水、地面水中所掺杂的毛发容易堵塞下水管道以及下水管道的异味顺着地漏进入室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包括地面盖板、地漏底座、地漏下水管、固定套和固定密封装置;地漏底座呈筒状且竖直设置;地面盖板中间设置有圆孔,地面盖板安装于地漏底座上表面;地漏下水管竖直设置且位于地漏底座的内部,地漏下水管与地漏底座同轴且间隔设置,地漏下水管的上端穿过圆孔位于地面盖板的上方,地漏下水管的侧面下部均匀设置有多层下水管漏孔;地漏下水管的侧面下部设置有下水管螺旋凸条;下水管螺旋凸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斜向上的下水管齿;固定密封装置安装于地漏底座的内壁面;固定套设置于地漏下水管上部侧面;固定套安装于固定密封装置;固定密封装置和固定套布置成有一上下可连通的通道,使地面水沿地漏下水管和地漏底座间隙流走。进一步地,固定密封装置包括上卡扣、下卡扣和橡胶圈,上卡扣和下卡扣呈环形且上卡扣位于下卡扣的上方;橡胶圈呈环形,橡胶圈设置于上卡扣的下表面和下卡扣的上表面之间;固定套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支撑筒;第一圆环水平设置且内壁面与地漏下水管的上部侧面连接,第一圆环的侧面与上卡扣的内壁面接触;支撑筒竖直设置,支撑筒的上端设置于第一圆环的下表面,支撑筒的周壁面均匀设置有通孔,支撑筒与地漏下水管间隔设置,支撑筒与下卡扣的内壁面间隔设置;第二圆环水平设置且连接支撑筒的下端面,第二圆环的外侧面与下卡扣的内壁面接触,第二圆环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上卡扣和下卡扣之间;第二圆环的内侧面与地漏下水管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地漏底座内壁上部设置有第一竖向导槽、上卡槽、第二竖向导槽和下卡槽;上卡槽位于下卡槽的上方;第一竖向导槽下端与上卡槽连通,上端贯穿地漏底座上表面,第二竖向导槽下端与下卡槽连通,第一竖向导槽下端与上卡槽连通,上端贯穿地漏底座上表面;上卡扣的侧面均匀设置有方形上卡扣板,上卡扣板通过第一竖向导槽进入上卡槽;下卡扣的侧面均匀设置有方形下卡扣板,下卡扣板通过第二竖向导槽进入下卡槽。进一步地,下水管螺旋凸条上的多个下水管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为圆环形。进一步地,两个下水管齿之间的间隙向上且沿逆时针方向倾斜设置。进一步地,下水管螺旋凸条在地漏下水管上至少缠绕两圈,下水管螺旋凸条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下水管齿。进一步地,下卡扣的内表面下部设置有环型凸台,环型凸台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下水管支板弹簧,水管支板弹簧竖直设置;下水管支板弹簧与第二圆环下表面连接。进一步地,地漏底座的外表面下部设置有底座外螺纹,地漏底座通过底座外螺纹与排水管道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的使用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在无地面水时,下水管支板弹簧使第一圆环的外侧面与第一卡扣的内壁面接触,以封闭地漏下水管与地漏底座之间的间隙;当外界排水装置的水进入地漏下水管时,在排水量大于预设量时,水会进入地漏下水管与地漏底座之间的间隙,水会冲击水管螺旋齿,带动地漏下水管整体上升,以消耗水的能量,且使第一圆环的高度有上升,此时第一圆环仍然与上卡扣的内壁面接触不使水进入地面。在地面有水时,地面水从地面盖板周围流入第一圆环上方,对第一圆环产生压力进而对弹簧压缩,使第一圆环的上表面位于上卡扣的下表面的下方,地面水从第一圆环的上表面通过通孔流入地漏下水管与地漏底座之间的间隙,地面水的毛发在下水管齿的导向作用下靠近地漏下水管,进而被下水管漏孔拦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地漏下水管所设计的下水管齿可以做到在返水过程中被水抬升的浮力而使管道上升,上升至一定高度时会堵住排水口,致使反水无法进入地面。在地面水排水的过程中,下水管道所设计的下水管齿可以做到将水中的毛发拦截。在地面水排水的过程中,下水管道所设计的下水管齿斜向下螺旋固定连接在管道外,对水流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使水流在下水管齿上流动、并逐渐靠近管道,使管道上的漏孔以及挡板能够更有效的拦截头发。在不排水时,设计的结构会将排水口封住,形成密闭空间,致使异味不会进入室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的实施例的爆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的实施例的不排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的实施例的地漏下水管刚排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的实施例的地漏下水管持续排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的实施例整体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的实施例整体的仰视图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的实施例中下水管道螺旋短板部分剖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2、上卡扣;3、垫圈;4、下卡扣;5、地漏下水管;6、地面盖板;7、地漏底座;201、上卡扣板;202、上卡扣下水通道;401、下卡扣板;402、下卡扣下水通道;403、下水管支板弹簧;404、封闭腔室;501、通孔;502、第二圆环;503、下水管齿;504、下水管齿漏;505、下水管螺旋凸条;506、下水管侧壁孔;507、下水管通道;508、地面下水管通道;701、底座外螺纹;702、上卡槽;703、下卡槽;510、第一圆环;511、支撑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盖板6、地漏底座7、地漏下水管5、固定套和固定密封装置。地漏底座7呈筒状且竖直设置。地面盖板6中间设置有圆孔,地面盖板6安装于地漏底座7上表面。地漏下水管5竖直设置且位于地漏底座7的内部,地漏下水管5与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盖板、地漏底座、地漏下水管、固定套和固定密封装置;地漏底座呈筒状且竖直设置;地面盖板中间设置有圆孔,地面盖板安装于地漏底座上表面;地漏下水管竖直设置且位于地漏底座的内部,地漏下水管与地漏底座同轴且间隔设置,地漏下水管的上端穿过圆孔位于地面盖板的上方,地漏下水管的侧面下部均匀设置有多层下水管漏孔;地漏下水管的侧面下部设置有下水管螺旋凸条;下水管螺旋凸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斜向上的下水管齿;固定密封装置安装于地漏底座的内壁面;固定套设置于地漏下水管上部侧面;固定套安装于固定密封装置;固定密封装置和固定套布置成有一上下可连通的通道,使地面水沿地漏下水管和地漏底座间隙流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盖板、地漏底座、地漏下水管、固定套和固定密封装置;地漏底座呈筒状且竖直设置;地面盖板中间设置有圆孔,地面盖板安装于地漏底座上表面;地漏下水管竖直设置且位于地漏底座的内部,地漏下水管与地漏底座同轴且间隔设置,地漏下水管的上端穿过圆孔位于地面盖板的上方,地漏下水管的侧面下部均匀设置有多层下水管漏孔;地漏下水管的侧面下部设置有下水管螺旋凸条;下水管螺旋凸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斜向上的下水管齿;固定密封装置安装于地漏底座的内壁面;固定套设置于地漏下水管上部侧面;固定套安装于固定密封装置;固定密封装置和固定套布置成有一上下可连通的通道,使地面水沿地漏下水管和地漏底座间隙流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固定密封装置包括上卡扣、下卡扣和橡胶圈,上卡扣和下卡扣呈环形且上卡扣位于下卡扣的上方;橡胶圈呈环形,橡胶圈设置于上卡扣的下表面和下卡扣的上表面之间;固定套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支撑筒;第一圆环水平设置且内壁面与地漏下水管的上部侧面连接,第一圆环的侧面与上卡扣的内壁面接触;支撑筒竖直设置,支撑筒的上端设置于第一圆环的下表面,支撑筒的周壁面均匀设置有通孔,支撑筒与地漏下水管间隔设置,支撑筒与下卡扣的内壁面间隔设置;第二圆环水平设置且连接支撑筒的下端面,第二圆环的外侧面与下卡扣的内壁面接触,第二圆环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上卡扣和下卡扣之间;第二圆环的内侧面与地漏下水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水冲击防反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地漏底座内壁上部设置有第一竖向导槽、上卡槽、第二竖向导槽和下卡槽;上卡槽位于下卡槽的上方;第一竖向导槽下端与上卡槽连通,上端贯穿地漏底座上表面,第二竖向导槽下端与下卡槽连通,第一竖向导槽下端与上卡槽连通,上端贯穿地漏底座上表面;上卡扣的侧面均匀设置有方形上卡扣板,上卡扣板通过第一竖向导槽进入上卡槽;下卡扣的侧面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重庆石殿
申请(专利权)人:邹重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