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脱轨的水下行走轮用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745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试验设施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不易脱轨的水下行走轮用轨道,包括下轨面、侧轨面和上轨面,下轨面中部设置导向条;安装槽内排布有若干转辊;两侧轨面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缓冲板,各缓冲板与其相邻的侧轨面之间安装多个缓冲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的轨道可对每组走轮的两个走轮共同限位,且在两个走轮之间形成导向条,对走轮的偏移距离进行限定,将走轮限位在轨道内部;转辊与走轮滚动接触,大大降低了走轮和轨道的磨损,同时上轨面对走轮的上浮进行限制,使得走轮不易脱轨;在侧轨面内设置缓冲板,在缓冲件的配合下,能够向两侧移动,在走轮发生偏扭时,缓冲板能够对偏扭力进行有效缓冲,避免走轮撞击侧轨面,防止轨道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易脱轨的水下行走轮用轨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试验设施领域,具体为一种不易脱轨的水下行走轮用轨道。
技术介绍
船舶与海洋工程试验设施及其它水下工程设施中,因工作需要,时常会遇到一些在水底行走的专用设备。由于水中结构物存在浮力与自身稳性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要对行走机构配合部分提出抗浮抗倾要求。此外,由于水下行走机构难以同步控制,其行走轮容易因不同步而造成偏扭,对轨道产生挤压,造成轨道的损坏;为了保证行走轮的稳定,行走机构的走轮多成对设置;现有的轨道仅对每组走轮的外侧走轮进行限位,容易产生偏移,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脱轨的水下行走轮用轨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易脱轨的水下行走轮用轨道,包括下轨面、侧轨面和上轨面,所述下轨面两侧边向上垂直弯折形成侧轨面,两侧轨面上沿向内垂直弯折形成上轨面,下轨面中部设置有凸起结构的导向条;所述上轨面底部沿轨道延伸方向开设有开口向下的安装槽,安装槽内排布有若干转辊;两所述侧轨面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缓冲板,各缓冲板与其相邻的侧轨面之间等间隔安装多个缓冲件,两侧轨面外侧分别安装有加强框架,该加强框架与对应的侧轨面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优选的,所述转辊的中心轴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安装槽内壁上,多个转辊铺设在安装槽内形成导向面,且转辊底面伸出安装槽。优选的,所述缓冲件呈“V”型结构,其开口朝向侧轨面设置,且缓冲件的拱起处形成圆弧倒角结构,并固定焊接在缓冲板中部,其两端向外延伸与侧轨面抵接。优选的,所述缓冲件两向外延伸的端部形成向缓冲板方向弯折的弧形弯钩结构,缓冲件中部焊接限位杆,限位杆外端垂直穿过侧轨面并连接限位端。优选的,所述缓冲板两端对应的上轨面和下轨面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开口相对的滑槽,缓冲板两端分别设置有嵌入滑槽内滑动的导向滑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设置的轨道可对每组走轮的两个走轮共同限位,且在两个走轮之间形成导向条,对走轮的偏移距离进行限定,同时轨道的下轨面、侧轨面、上轨面共同配合,承受走轮横向和纵向的压力,将走轮限位在轨道内部,保证走轮在轨道内稳定行进,不易脱轨。2、本专利技术在轨道的上轨面开槽安装转辊,与走轮滚动接触,大大降低了走轮和轨道的磨损,同时上轨面对走轮的上浮进行限制,使得走轮不易脱轨。3、本专利技术在侧轨面内设置缓冲板,在缓冲件的配合下,能够向两侧移动,在走轮发生偏扭时,缓冲板能够对偏扭力进行有效缓冲,避免走轮撞击侧轨面,防止轨道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轨面;2、侧轨面;3、上轨面;4、导向条;5、安装槽;6、转辊;7、缓冲板;8、缓冲件;9、限位杆;10、限位端;11、弧形弯钩结构;12、滑槽;13、导向滑块;14、加强框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不易脱轨的水下行走轮用轨道,包括下轨面1、侧轨面2和上轨面3,所述下轨面1两侧边向上垂直弯折形成侧轨面2,两侧轨面2上沿向内垂直弯折形成上轨面3,下轨面1中部设置有凸起结构的导向条4;所述上轨面3底部沿轨道延伸方向开设有开口向下的安装槽5,安装槽5内排布有若干转辊6;两所述侧轨面2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缓冲板7,各缓冲板7与其相邻的侧轨面2之间等间隔安装多个缓冲件8,两侧轨面2外侧分别安装有加强框架14,该加强框架14与对应的侧轨面2形成三角支撑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转辊6的中心轴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安装槽5内壁上,多个转辊6铺设在安装槽5内形成导向面,且转辊6底面伸出安装槽5。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8呈“V”型结构,其开口朝向侧轨面2设置,且缓冲件8的拱起处形成圆弧倒角结构,并固定焊接在缓冲板7中部,其两端向外延伸与侧轨面2抵接。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8两向外延伸的端部形成向缓冲板7方向弯折的弧形弯钩结构11,缓冲件8中部焊接限位杆9,限位杆9外端垂直穿过侧轨面2并连接限位端10。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板7两端对应的上轨面3和下轨面1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开口相对的滑槽12,缓冲板7两端分别设置有嵌入滑槽12内滑动的导向滑块13。工作原理:轨道在水底根据水下行走机构的行走轮间距适配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条,轨道上设置有入口,即切断的豁口;安装时,行走轮由入口嵌入,每个支脚上的两个走轮分别放置在上轨面1的导向条4两侧,并嵌入侧轨面2和上轨面3组成的“L”型空间内,导向条4和侧轨面2对走轮的偏移距离进行限定,同时轨道的下轨面1、侧轨面2、上轨面3共同配合,承受走轮横向和纵向的压力,将走轮限位在轨道内部,保证走轮在轨道内稳定行进,不易脱轨。在行走时,行走轮顶面与上轨面3底部的转辊6滚动接触,大大降低了走轮和轨道之间产生的磨损,同时上轨面3对走轮的上浮进行限制,使得走轮不易脱轨。在走轮发生偏扭时,对其两侧的缓冲板7产生挤压,缓冲板7对缓冲件8挤压,使其两端向外扩展,缓冲板7向侧轨面2移动一端距离,能够对偏扭力进行有效缓冲,避免走轮撞击侧轨面2,防止轨道的损坏。两侧轨面2外侧分别安装有加强框架14,该加强框架14与对应的侧轨面2形成三角支撑结构,对轨道进行有效支撑,使得轨道不易变形。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易脱轨的水下行走轮用轨道,包括下轨面(1)、侧轨面(2)和上轨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面(1)两侧边向上垂直弯折形成侧轨面(2),两侧轨面(2)上沿向内垂直弯折形成上轨面(3),下轨面(1)中部设置有凸起结构的导向条(4);所述上轨面(3)底部沿轨道延伸方向开设有开口向下的安装槽(5),安装槽(5)内排布有若干转辊(6);两所述侧轨面(2)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缓冲板(7),各缓冲板(7)与其相邻的侧轨面(2)之间等间隔安装多个缓冲件(8),两侧轨面(2)外侧分别安装有加强框架(14),该加强框架(14)与对应的侧轨面(2)形成三角支撑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430 CN 20201036779741.一种不易脱轨的水下行走轮用轨道,包括下轨面(1)、侧轨面(2)和上轨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面(1)两侧边向上垂直弯折形成侧轨面(2),两侧轨面(2)上沿向内垂直弯折形成上轨面(3),下轨面(1)中部设置有凸起结构的导向条(4);所述上轨面(3)底部沿轨道延伸方向开设有开口向下的安装槽(5),安装槽(5)内排布有若干转辊(6);两所述侧轨面(2)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缓冲板(7),各缓冲板(7)与其相邻的侧轨面(2)之间等间隔安装多个缓冲件(8),两侧轨面(2)外侧分别安装有加强框架(14),该加强框架(14)与对应的侧轨面(2)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脱轨的水下行走轮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辊(6)的中心轴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安装槽(5)内壁上,多个转辊(6)铺设在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彦钧张吉平董元跃蒋梦嫣徐剑俞文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