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及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70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及无人机,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包括升降旋转装置,主机翼和水平尾翼均以升降旋转装置为中心进行旋转收放;所述升降旋转装置包括带动两侧机翼进行旋转收放的双滑槽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双滑槽升降机构包括与一侧机翼连接的第一旋转柱,其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斜向导槽,所述斜向导槽内插设有能够相对斜向导槽滑动的水平圆柱销,使第一旋转柱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旋转升降运动,用于带动一侧机翼做旋转升降运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另一侧机翼连接的第二旋转柱,第二旋转柱的旋转运动带动另一侧机翼做旋转运动。机翼的旋转机构,实现主机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联动,在弹簧连杆机构的作用下能自动释放展开机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及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及具有该旋转收放机构的无人机。
技术介绍
现有固定翼无人机的翼展较长,不方便存储和运输,一般是将机翼拆卸下来进行放置或包装运输,费时费力,占用较大的空间,需要起飞的时候,再将机翼连接到机身上;另一方面无人机在发射的时候,需要专业飞手进行操作,否则难以保证飞行轨迹。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无人机机翼不方便存储和运输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整体折叠和自动展开翼展。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飞机,其具有上述的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包括升降旋转装置,主机翼和水平尾翼分别以升降旋转装置为中心进行旋转收放;所述升降旋转装置包括带动两侧机翼进行旋转收放的双滑槽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双滑槽升降机构包括与一侧机翼连接的第一旋转柱,其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斜向导槽,所述斜向导槽内插设有能够相对斜向导槽滑动的水平圆柱销,使第一旋转柱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旋转升降运动,用于带动一侧机翼做旋转升降运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另一侧机翼连接的第二旋转柱,第二旋转柱的旋转运动带动另一侧机翼做旋转运动。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旋转柱包括相互套设的第二内套筒和第二外套筒,所述第一旋转柱套设于第二内套筒内部。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弹簧连杆机构,其两端分别通过联动机构与主机翼和水平尾翼的升降旋转装置连接。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弹簧连杆机构包括主轴连杆,所述主轴连杆的两端与两侧的联动机构刚性连接,主机翼一侧的主轴连杆上设置有活动弹簧套,水平尾翼一侧的主轴连杆上设有固定弹簧套,所述活动弹簧套和固定弹簧套之间设置有弹簧。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辅助旋转杆和直线滑块,所述辅助旋转杆一端与第一旋转柱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直线滑块连接,第一旋转柱的旋转运动通过辅助旋转杆输出为直线滑块的直线运动;直线滑块的直线运动通过辅助旋转杆输出为第一旋转柱的旋转运动。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主轴连杆与两侧的直线滑块刚性连接。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使直线滑块滑动的直线滑轨。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水平尾翼一侧的联动机构上设有使垂直尾翼旋转收放的旋转连杆机构。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旋转连杆机构包括对称分布在联动机构两侧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与直线滑块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联动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垂直尾翼的固定部。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一种飞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通过升降旋转装置实现主机翼和水平尾翼的折叠收放,两侧机翼在进行相向折叠收放时,必然出现干涉现象,这就要求在折叠的同时,两侧机翼应处于不同的高度,通过双滑槽机构和旋转机构保证了两侧机翼在进行折叠收放时不会出现左右干涉现象。2、本技术的一种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主机翼和垂直尾翼以及水平尾翼不用拆卸,机翼与机身整体连接联动,在弹簧连杆机构的作用下能够自动释放展开机翼。3、本技术的一种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实现免拆装,整体折叠和展开翼展,主机翼、水平尾翼以及垂直尾翼联动,无技术瞬间完成折叠,最小包装运输空间;现场使用无人机发射不需要专业飞手,主机翼和水平尾翼以及垂直尾翼同时自动展开,远程飞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飞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飞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升降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机翼打开时(未折叠)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机翼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机翼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主机翼;2、水平尾翼;3、垂直尾翼;4、升降旋转装置;5、弹簧连杆机构;6、旋转连杆机构;7、联动机构;41、第一旋转柱;411、斜向导槽;412、水平圆柱销;42、第二旋转柱;421、第二内套筒;422、第二外套筒;51、主轴连杆;511、固定弹簧套;512、活动弹簧套;513、弹簧;61、第一联动杆;62、第二联动杆;63、固定部;71、辅助旋转杆;72、直线滑块;73、直线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包括两个升降旋转装置4,主机翼1和水平尾翼2分别以各自的升降旋转装置4为中心进行旋转收放;升降旋转装置4包括带动两侧机翼进行旋转收放的双滑槽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其中,双滑槽升降机构包括与一侧机翼连接的第一旋转柱41,其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斜向导槽411,斜向导槽411内插设有能够相对斜向导槽411滑动的水平圆柱销412,使第一旋转柱41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旋转升降运动,用于带动一侧机翼做旋转升降运动;旋转机构包括与另一侧机翼连接的第二旋转柱42,第二旋转柱42的旋转运动带动另一侧机翼做旋转运动。以主机翼1为例,两侧机翼在进行相向折叠收放时,必然出现干涉现象,这就要求在折叠的同时,两侧机翼应处于不同的高度。主机翼1安装在升降旋转装置4上端,折叠收放主机翼1时,第一旋转柱41和第二旋转柱42做旋转运动,带动主机翼1左右两侧的机翼相向旋转,与第一旋转柱41连接的机翼边旋转边升降,与第二旋转柱42连接的机翼仅做旋转运动,从而避免两侧机翼出现干涉现象,完成主机翼1的折叠收放工作,机翼展开时,上述过程相反。水平尾翼2的折叠收放过程与主机翼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仅在于:由于主机翼1安装在机身上端,水平尾翼2安装在机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旋转装置(4),主机翼(1)和水平尾翼(2)分别以升降旋转装置(4)为中心进行旋转收放;/n所述升降旋转装置(4)包括带动两侧机翼进行旋转收放的双滑槽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n所述双滑槽升降机构包括与一侧机翼连接的第一旋转柱(41),其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斜向导槽(411),所述斜向导槽(411)内插设有能够相对斜向导槽滑动的水平圆柱销(412),使第一旋转柱(41)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旋转升降运动,用于带动一侧机翼做旋转升降运动;/n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另一侧机翼连接的第二旋转柱(42),第二旋转柱(42)的旋转运动带动另一侧机翼做旋转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旋转装置(4),主机翼(1)和水平尾翼(2)分别以升降旋转装置(4)为中心进行旋转收放;
所述升降旋转装置(4)包括带动两侧机翼进行旋转收放的双滑槽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
所述双滑槽升降机构包括与一侧机翼连接的第一旋转柱(41),其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斜向导槽(411),所述斜向导槽(411)内插设有能够相对斜向导槽滑动的水平圆柱销(412),使第一旋转柱(41)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旋转升降运动,用于带动一侧机翼做旋转升降运动;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另一侧机翼连接的第二旋转柱(42),第二旋转柱(42)的旋转运动带动另一侧机翼做旋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柱(42)包括相互套设的第二内套筒(421)和第二外套筒(422),所述第一旋转柱(41)套设于第二内套筒(42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连杆机构(5),其两端分别通过联动机构(7)与主机翼(1)和水平尾翼(2)的升降旋转装置(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翼的旋转收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连杆机构(5)包括主轴连杆(51),所述主轴连杆(51)的两端与两侧的联动机构(7)刚性连接,主机翼(1)一侧的主轴连杆(51)上设置有活动弹簧套(512),水平尾翼(2)一侧的主轴连杆(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睿许旭胡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汇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