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翻游泳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70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翻游泳圈,包括:第一圈体,所述第一圈体上设置有第一气门阀;第二圈体,所述第二圈体上设置有第二气门阀,所述第二圈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圈体外,并通过多个中间部与所述第一圈体连接,所述第二圈体内设置有第三圈体,所述第二圈体设置有第三气门阀,并且所述第三气门阀穿过所述第二圈体延伸至与所述第三圈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翻游泳圈,主要包括第一圈体、第二圈体、第三圈体,第二圈体的直径大于第一圈体,所以第二圈体相当于在外部拖着第一圈体,避免了第一圈体发生倾斜,造成倾翻,增加了用户的安全;第二圈体内设计了第三圈体,即使第二圈体发生损坏泄漏,还有第三圈体继续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发生倾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翻游泳圈
本技术涉及游泳圈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翻游泳圈。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人们在熟悉水性或游泳时,使用的大多是圆形游泳圈,或者是少量的心形或卡通造型的游泳圈。这类游泳圈在人们的身体与游泳圈体垂直时还能起到漂浮作用,一但人们玩耍身体倾斜时,就很容易造成倾翻。人们头朝下翻入水中,从而对人们会造成极大的危险和伤害。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防翻游泳圈,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翻游泳圈,包括:第一圈体,所述第一圈体上设置有第一气门阀;第二圈体,所述第二圈体上设置有第二气门阀,所述第二圈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圈体外,并通过多个中间部与所述第一圈体连接,所述第二圈体内设置有第三圈体,所述第二圈体设置有第三气门阀,并且所述第三气门阀穿过所述第二圈体延伸至与所述第三圈体连通。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多个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圈体,两个所述连接环之间连接有肩带。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防坠兜,所述防坠兜设置在所述第一圈体内,所述防坠兜上设置有两个用于腿部穿过的通孔,所述防坠兜为橡胶材质的。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中间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C型圈、第二C型圈以及连接筒,所述第一C型圈套在所述第一圈体上,所述第二C型圈套在所述第二圈体上,所述连接筒设置在所述第一C型圈与所述第二C型圈之间,所述第一C型圈上设置有第四气门阀,所述连接筒由多个第一单元气囊相互连通而成的,并且所述第一单元气囊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充气褶皱。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C型圈的两个端部设置有相互连接的魔术贴,所述第二C型圈的两个端部也设置有相互连接的魔术贴。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遮阳部,所述遮阳部包括遮阳充气顶和多个遮阳充气柱,所述第一C型圈的上端设置有凹槽,所述遮阳充气柱的上端与所述遮阳充气顶连通,并且所述遮阳充气顶上设置有第五气门阀,所述遮阳充气柱的下端插接在所述凹槽内。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凹槽为凸型凹槽,所述遮阳充气柱的下端呈凸型的。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遮阳充气柱由多个第二单元气囊相互连通而成的,并且所述第二单元气囊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充气褶皱。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的防翻游泳圈,主要包括第一圈体、第二圈体、第三圈体,第二圈体的直径大于第一圈体,所以第二圈体相当于在外部拖着第一圈体,避免了第一圈体发生倾斜,造成倾翻,增加了用户的安全;第二圈体内设计了第三圈体,即使第二圈体发生损坏泄漏,还有第三圈体继续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发生倾翻。本技术所述的防翻游泳圈,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防翻游泳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防翻游泳圈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防翻游泳圈中遮阳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防翻游泳圈中第一单元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防翻游泳圈中遮阳充气柱与第一C型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防翻游泳圈中第二单元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翻游泳圈,包括:第一圈体1,所述第一圈体1上设置有第一气门阀2;第二圈体7,所述第二圈体7上设置有第二气门阀8,所述第二圈体7设置在所述第一圈体1外,并通过多个中间部9与所述第一圈体1连接,所述第二圈体7内设置有第三圈体10,所述第二圈体7设置有第三气门阀11,并且所述第三气门阀11穿过所述第二圈体7延伸至与所述第三圈体10连通。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用户在使用本技术的防翻游泳圈前,由操作人员使用打气筒对第一气门阀2、第二气门阀8以及第三气门阀11进行打气,使得第一圈体1、第二圈体7第三圈体10内充满空气,用户再进入到第一圈体1内;由于第二圈体7的直径大于第一圈体1,所以第二圈体7相当于在外部拖着第一圈体1,即使用户的身体发生倾斜,用户会被第二圈体7拖住的,这样就避免了第一圈体1发生倾斜,造成倾翻,增加了用户的安全;再者,第二圈体7内设计了第三圈体10,即使第二圈体7发生损坏泄漏,还有第三圈体10继续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发生倾翻。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翻游泳圈,主要包括第一圈体1、第二圈体7、第三圈体10,第二圈体7的直径大于第一圈体1,所以第二圈体7相当于在外部拖着第一圈体1,避免了第一圈体1发生倾斜,造成倾翻,增加了用户的安全;第二圈体7内设计了第三圈体10,即使第二圈体7发生损坏泄漏,还有第三圈体10继续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发生倾翻。如图1、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连接环3,所述连接环3设置在所述第一圈体1,两个所述连接环3之间连接有肩带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了用户更好地使用本技术的防翻游泳圈,在第一圈体1上设计了多个连接环3,两个连接环3之间连接有肩带4,肩带4的长度可以调节,所以用户可以将肩带4挎在肩膀上,这样使得本防翻游泳圈更好地贴合用户,便于用户使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连接环3和肩带4,使得本防翻游泳圈更好地贴合用户,便于用户使用。如图1、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坠兜5,所述防坠兜5设置在所述第一圈体1内,所述防坠兜5上设置有两个用于腿部穿过的通孔6,所述防坠兜5为橡胶材质的。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圈体1内设计了防坠兜5,主要是为了方便儿童使用本防翻游泳圈,儿童在使用时,腿部穿过通孔6后被防坠兜5拖着,避免儿童从第一圈体1内脱离坠落到水中;防坠兜5为橡胶材质的,成本低且耐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防坠兜5,防坠兜5适合儿童使用,避免儿童从第一圈体1内脱离坠落到水中,增加了安全性。如图3、图4所述,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部9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C型圈91、第二C型圈92以及连接筒93,所述第一C型圈91套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翻游泳圈,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圈体(1),所述第一圈体(1)上设置有第一气门阀(2);/n第二圈体(7),所述第二圈体(7)上设置有第二气门阀(8),所述第二圈体(7)设置在所述第一圈体(1)外,并通过多个中间部(9)与所述第一圈体(1)连接,所述第二圈体(7)内设置有第三圈体(10),所述第二圈体(7)设置有第三气门阀(11),并且所述第三气门阀(11)穿过所述第二圈体(7)延伸至与所述第三圈体(10)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翻游泳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圈体(1),所述第一圈体(1)上设置有第一气门阀(2);
第二圈体(7),所述第二圈体(7)上设置有第二气门阀(8),所述第二圈体(7)设置在所述第一圈体(1)外,并通过多个中间部(9)与所述第一圈体(1)连接,所述第二圈体(7)内设置有第三圈体(10),所述第二圈体(7)设置有第三气门阀(11),并且所述第三气门阀(11)穿过所述第二圈体(7)延伸至与所述第三圈体(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翻游泳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连接环(3),所述连接环(3)设置在所述第一圈体(1),两个所述连接环(3)之间连接有肩带(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翻游泳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坠兜(5),所述防坠兜(5)设置在所述第一圈体(1)内,所述防坠兜(5)上设置有两个用于腿部穿过的通孔(6),所述防坠兜(5)为橡胶材质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翻游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9)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C型圈(91)、第二C型圈(92)以及连接筒(93),所述第一C型圈(91)套在所述第一圈体(1)上,所述第二C型圈(92)套在所述第二圈体(7)上,所述连接筒(93)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磊金涛钟显峰
申请(专利权)人:响水佳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