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应急救生的浮力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70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应急救生的浮力背心,涉及浮力背心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衣体,所述衣体的前端缝合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前夹,所述前夹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气瓶,所述气瓶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排气口,通过气瓶能够气体进行存储,进而通过排气口能够将气体注入至衣体内部,进而保证衣体鼓起,进而保证衣体在水中进行浮起,进一步的带动潜水人员进行浮起,进而降低了潜水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应急救生的浮力背心
本技术涉及浮力背心
,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应急救生的浮力背心。
技术介绍
浮力衣是游泳衣和救生圈的结合,外形与普通游泳衣一样,所以也叫“浮力游泳衣”,这种游泳衣的浮力作用点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因为人在水里受到自身的重力和水的浮力的作用,重力的合力作用点在重心,而浮力的合力作用点在浮心。但是现有的浮力背心通常采用潜水员携带的气瓶进行充气,在气瓶含量不足时,无法进行充气,安全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浮力背心通常采用潜水员携带的气瓶进行充气,在气瓶含量不足时,无法进行充气,安全系数较低。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有应急救生的浮力背心,包括衣体,所述衣体的前端缝合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前夹,所述前夹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气瓶,所述气瓶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排气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瓶能够气体进行存储,进而通过排气口能够将气体注入至衣体内部,进而保证衣体鼓起,进而保证衣体在水中进行浮起,进一步的带动潜水人员进行浮起,进而降低了潜水的危险性。优选的,所述前夹的内部开设有充气接口,所述充气接口与所述排气口相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充气接口能够对排气口排出的气体进行接收,进而保证衣体膨胀工作的进行。优选的,所述排气口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活动盖,所述活动盖的外部焊接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外部套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穿过所述前夹并延伸至外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动拉绳能够带动矩形槽向外进行运动,进而带动活动盖向外进行扩展,进而使排气口处于打开状态,进一步的保证充气工作的进行。优选的,所述气瓶的上端面开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充气口能够对气瓶内部进行充气,进而保证气源的充足,同时活塞能够对充气口进行密封,进而防止气体泄漏现象的产生。优选的,所述前夹的下端面环绕设置有跨带,所述前夹的前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卡扣,所述跨带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套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套环能够对跨带的长度进行调节,进而保证衣体固定于人体工作的进行。优选的,两个所述前夹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拉链。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链能够对两个前夹进行固定,进而保证固定工作的进行。综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气瓶能够气体进行存储,进而通过排气口能够将气体注入至衣体内部,进而保证衣体鼓起,进而保证衣体在水中进行浮起,进一步的带动潜水人员进行浮起,进而降低了潜水的危险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种带有应急救生的浮力背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种带有应急救生的浮力背心的前夹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种带有应急救生的浮力背心的气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衣体;11、跨带;12、卡扣;13、套环;14、拉链;15、前夹;16、卡槽;2、气瓶;21、充气口;22、活塞;23、排气口;24、活动盖;25、矩形槽;26、拉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应急救生的浮力背心,包括衣体1,衣体1的前端缝合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前夹15,前夹15的下端面环绕设置有跨带11,前夹15的前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卡扣12,跨带1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套环13,两个前夹1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拉链14。在进行潜水工作时,将衣体1套接与人体外部,同时向上拉动拉链14来对两个前夹15进行初步固定,进一步的通过套环13来对跨带11的长度进行调节,进一步的将衣体1固定于人体,穿戴完成后,就能够进行潜水工作。实施例二,如图2和图3所示,前夹15的内部开设有卡槽16,卡槽16的内部设置有气瓶2,气瓶2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排气口23,前夹15的内部开设有充气接口,充气接口与排气口23相对,排气口23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活动盖24,活动盖24的外部焊接有矩形槽25,矩形槽25的外部套接有拉绳26,拉绳26穿过前夹15并延伸至外部,气瓶2的上端面开设有充气口21,充气口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22。在潜水完成后,需要进行上升时,向外拉动拉绳26,在拉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矩形槽25向外进行运动,进而带动活动盖24向外进行扩展,进而使排气口23处于打开状态,进一步的,气瓶2内部的气体会进入到充气接口内部,并进入至衣体1内部,进而使衣体1进行膨胀,进而增加人体的浮力,减少在上升上所使用的时间。在本实施例中,该气瓶2的使用时间为在潜水员佩戴的氧气瓶2气量不足时,采用该种充气方式,进而降低了潜水的危险性,同时减少潜水员浮起所使用的时间。综上所述,首先,在进行潜水工作时,将衣体1套接与人体外部,同时向上拉动拉链14来对两个前夹15进行初步固定,进一步的通过套环13来对跨带11的长度进行调节,进一步的将衣体1固定于人体,穿戴完成后,就能够进行潜水工作,在潜水完成后,需要进行上升时,向外拉动拉绳26,在拉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矩形槽25向外进行运动,进而带动活动盖24向外进行扩展,进而使排气口23处于打开状态,进一步的,气瓶2内部的气体会进入到充气接口内部,并进入至衣体1内部,进而使衣体1进行膨胀,进而增加人体的浮力,减少在上升上所使用的时间,在气瓶2内部气体使用完成后,取下活塞22,并使充气设备与充气口21相对,进而对气瓶2内部进行充气,进而保证衣体1膨胀工作的进行。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应急救生的浮力背心,包括衣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衣体(1)的前端缝合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前夹(15),所述前夹(15)的内部开设有卡槽(16),所述卡槽(16)的内部设置有气瓶(2),所述气瓶(2)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排气口(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应急救生的浮力背心,包括衣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衣体(1)的前端缝合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前夹(15),所述前夹(15)的内部开设有卡槽(16),所述卡槽(16)的内部设置有气瓶(2),所述气瓶(2)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排气口(23)。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带有应急救生的浮力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夹(15)的内部开设有充气接口,所述充气接口与所述排气口(23)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带有应急救生的浮力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23)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活动盖(24),所述活动盖(24)的外部焊接有矩形槽(25),所述矩形槽(25)的外部套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丽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我来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