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康明专利>正文

方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66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可分为前部、中部、中后部、后部四个部分;其中,前部包含一个前隔板、七根前隔板支撑杆和两根前环斜撑;中部包含一个前环、一个主环和五根侧边防撞杆;中后部包含两根主环斜撑和四根主环斜撑支撑。所述前隔板位于车架最前端,所述主环位于车架中部,所述前环位于主环前部,所述前环斜撑和前隔板支撑位于前隔板与前环之间的车架左右两侧,所述侧边防撞杆位于前环与主环之间的车架左右两侧,所述主环斜撑和主环斜撑支撑位于主环之后的车架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布局合理,结构紧凑,能有效保护驾驶员的安全,而且重量轻,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方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属于车架领域。
技术介绍
赛车车架是能确保车手生命安全和顺利完成各项比赛的重要结构。车上所有的零部件,如电机、悬架、座椅、车身、踏板、传动总成等都安装在车架上,并承受着所有零部件传递的力和力矩,所以车架的设计必需保证其强度的可靠性。同时,车架的设计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在满足比赛规则的情况下同其它零部件位置的布置相协调,以确保实现赛车的综合性能。另外,车架的质量应尽可能小以达到轻量化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其目的就在于为整车布置提供一种方案,并且在满足强度刚度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可分为前部、中部、中后部、后部四个部分;其中,前部包含前隔板、前隔板支撑和前环斜撑,为制动、转向等部件安装部分,需要保证车手腿部有足够的空间;中部包含前环、主环和侧边防撞杆,为车手乘坐的位置要保证充足的空间;中后部包含主环斜撑和主环斜撑支撑,为电池箱和电机的安装位置;后部为传动总成布置。所述前隔板位于车架最前端,所述主环位于车架中部,所述前环位于主环前部,所述前环斜撑和前隔板支撑位于前隔板与前环之间的车架左右两侧,所述侧边防撞杆位于前环与主环之间的车架左右两侧,所述主环斜撑和主环斜撑支撑位于主环之后的车架左右两侧。优选地,所述前隔板由五根杆件构成,其中四根形成平面矩形结构,另一根形成三角结构。优选地,所述前隔板支撑由七根支撑杆组成,其中四根一端连接在同一个端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隔板的顶端和底端以及所述前环底端和前环上距离所述上侧边防撞杆以下20mm的区域;其他三根一端连接在同一端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环底端、所述前隔板底端以及所述四根支撑杆的共同节点上。优选地,所述前环斜撑一端连接于所述前隔板顶部与前隔板支撑的连接点,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前环顶端一侧。优选地,所述侧边防撞杆由五根杆件组成,上侧边防撞杆连接于所述主环和所述前环,该上侧边防撞杆位于所述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内部最低点以上240mm到320mm之间的区域;下侧边防撞杆由两根杆件组成,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环底部与所述前隔板支撑的连接点和所述主环的底部;其他两根杆件分别连接于所述上侧边防撞杆的两端以及两根所述下侧边防撞杆的连接点。优选地,所述主环斜撑一端与所述主环顶部一侧相连,另一端向后下方延伸。优选地,所述主环斜撑支撑由四根杆件组成,其中一根一端连接于所述主环与所述上侧边防撞杆连接点,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环斜撑底端;其他三根一端连接于共同的节点,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环与所述上侧边防撞杆连接点、所述主环与所述下侧边防撞杆连接点、所述主环斜撑底端。优选地,所述前隔板与所述主环所处平面平行。优选地,所述前环与所述前隔板所处平面成10度夹角。优选地,所述主环斜撑与所述主环的连接点距所述主环顶端133.5mm。优选地,所述主环斜撑与所述主环所处平面成37度夹角。优选地,所述前环斜撑距所述前环顶端38mm。优选地,在所述前隔板与所述前环之间增加了两根细杆构成四个对称分布的三角结构。优选地,在车架底部增加了四根细杆构成合适的三角结构。优选地,所述前隔板、所述前隔板支撑、所述前环、所述前环斜撑、所述侧边防撞杆、所述主环、所述主环斜撑、所述主环斜撑支撑所述细杆均由截面封闭的合金钢管焊接而成。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特点:所述前隔板支撑由七根支撑杆组成,其中四根一端连接在同一个端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隔板的顶端和底端以及所述前环底端和前环上距离所述上侧边防撞杆以下20mm的区域;其他三根一端连接在同一端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环底端、所述前隔板底端以及所述四根支撑杆的共同节点上。这样使得这些前隔板支撑共同构成了节点与节点相连的三角结构,能有效地把来自前隔板的冲击载荷传递到前环,提高了车架前部的强度和驾驶员腿部的安全度,同时合理的三角结构也降低了该部分的重量。所述前环在竖直方向上向前倾斜十度。这样相对增大了驾驶舱的空间,车手进出更方便,同时也更符合人机工程。所述侧边防撞杆由五根杆件组成,上侧边防撞杆连接于所述主环和所述前环,该上侧边防撞杆位于所述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内部最低点以上240mm到320mm之间的区域;下侧边防撞杆由两根杆件组成,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环底部与所述前隔板支撑的连接点和所述主环的底部;其他两根杆件分别连接于所述上侧边防撞杆的两端以及两根所述下侧边防撞杆的连接点。这些杆件与所述主环和所述前环共同形成三个节点相连的三角结构,能有效地把所述前环所受到的来自于所述前隔板的载荷传递给主环,保证了驾驶员的安全且提高了车架中部的强度,同时也降低了此部分的重量。在所述前环和所述主环之间即所述上侧边防撞杆上部增加了两根细杆。这样可以为车手在进出驾驶舱的时候提供支撑,协助车手进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方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方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的侧视图;图中,1、前隔板,2、前隔板支撑,3、前环斜撑,4、前环,5、侧边防撞杆,6、主环,7、第一细杆,8、主环斜撑支撑,9、主环斜撑,21、第一中支撑杆,22、第一下支撑杆,23、第二中支撑杆,24、第二下支撑杆,25、第三中支撑杆,26、第一上支撑杆,27第二上支撑杆,51、第一下侧边防撞杆,52、第二下侧边防撞杆,53、第三下侧边防撞杆,54、第四上侧边防撞杆,55、第五下侧边防撞杆,81、主环斜撑支撑一,82、主环斜撑支撑二,83、主环斜撑支撑三,84、主环斜撑支撑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与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方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包括前部、中部、中后部、后部四个部分;其中,前部包含前隔板1、前隔板支撑2和前环斜撑3;中部包含前环4、主环6和侧边防撞杆5;中后部包含主环斜撑9和主环斜撑支撑8;后部为传动总成布置。所述前隔板1位于车架最前端,所述主环6位于车架中部,所述前环4位于主环前部,所述前环斜撑3和前隔板支撑2位于前隔板1与前环4之间的车架左右两侧,所述侧边防撞杆5位于前环4与主环6之间的车架左右两侧,所述主环斜撑9和主环斜撑支撑8位于主环6之后的车架左右两侧。所述前隔板支撑2由第一下支撑杆22、第二下支撑杆24、第一中支撑杆21、第二中支撑杆23、第三中支撑杆25、第一上支撑杆26、第二上支撑杆27等七根支撑杆组成,其中第一中支撑杆21、第三中支撑杆25、第一上支撑杆26、第二上支撑杆27四根一端连接在同一个端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隔板1的顶端和底端以及所述前环4底端和前环4上距离所述第四上侧边防撞杆54以下20mm的区域;第一下支撑杆22、第二中支撑杆23、第二下支撑杆24一端连接在同一端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环4底端、所述前隔板1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可分为前部、中部、中后部、后部四个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包含前隔板、前隔板支撑和前环斜撑;所述中部包含前环、主环和侧边防撞杆;所述中后部包含主环斜撑和主环斜撑支撑;所述前隔板位于车架最前端,所述主环位于车架中部,所述前环位于主环前部,所述前环斜撑和前隔板支撑位于前隔板与前环之间的车架左右两侧,所述侧边防撞杆位于前环与主环之间的车架左右两侧,所述主环斜撑和主环斜撑支撑位于主环之后的车架左右两侧;所述前隔板支撑由七根支撑杆组成,其中四根一端连接在同一个端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隔板的顶端和底端以及所述前环底端和前环上距离上侧边防撞杆以下20mm的区域,其他三根一端连接在同一端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环底端、所述前隔板底端以及所述四根支撑杆的共同节点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可分为前部、中部、中后部、后部四个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包含前隔板、前隔板支撑和前环斜撑;所述中部包含前环、主环和侧边防撞杆;所述中后部包含主环斜撑和主环斜撑支撑;所述前隔板位于车架最前端,所述主环位于车架中部,所述前环位于主环前部,所述前环斜撑和前隔板支撑位于前隔板与前环之间的车架左右两侧,所述侧边防撞杆位于前环与主环之间的车架左右两侧,所述主环斜撑和主环斜撑支撑位于主环之后的车架左右两侧;所述前隔板支撑由七根支撑杆组成,其中四根一端连接在同一个端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隔板的顶端和底端以及所述前环底端和前环上距离上侧边防撞杆以下20mm的区域,其他三根一端连接在同一端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环底端、所述前隔板底端以及所述四根支撑杆的共同节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防撞杆由五根杆件组成,上侧边防撞杆连接于所述主环和所述前环,该上侧边防撞杆位于所述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内部最低点以上240mm到320mm之间的区域;下侧边防撞杆由两根杆件组成,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环底部与所述前隔板支撑的连接点和所述主环的底部;其他两根杆件分别连接于所述上侧边防撞杆的两端以及两根所述下侧边防撞杆的连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程式赛车钢管桁架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环斜撑支撑由四根杆件组成,其中一根一端连接于所述主环与所述上侧边防撞杆连接点,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环斜撑底端;其他三根一端连接于共同的节点,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康明
申请(专利权)人:刘康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