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挤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427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3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3D打印挤出机构,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桶体,桶体的底部设有开口,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桶体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在机架上的动力件,桶体内转动连接有由动力件驱动的转轴;转轴的下部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转轴上设置有位于进料口上方的挤压部;挤压部包括与转轴竖向滑动连接的挤压板,挤压板上设置有贯穿桶体顶壁的挤压轴,挤压轴包括与桶体转动连接的外轴,外轴内螺纹连接有与挤压板固定连接的内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对原料进行挤压,减少原料的间断,提高打印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打印挤出机构
技术涉及3D打印
,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挤出机构。
技术介绍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现阶段三维打印机被用来制造产品,3D打印带来了世界性制造业革命,以前是部件设计完全依赖于生产工艺能否实现,而3D打印机的出现,将会颠覆这一生产思路,这使得企业在生产部件的时候不再考虑生产工艺问题,任何复杂形状的设计均可以通过3D打印机来实现。在使用3D打印机过程中,现有的3D打印机一般都设有挤出机构和打印头,打印时需要将打印材料通过挤出机构和打印头进行打印,在使用挤出机构挤出膏状的原料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下面的问题,由于膏状的原料之间具有粘性,原料在被传送过程中,通常会在原料之间出现间隙,这样会使打印头处的出料出现间断的现象,导致产品的结构不完整,最终影响打印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意在提供一种3D打印挤出机构,以解决使用膏状的原料打印时由于原料之间会存在间隙使得出料不连续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挤出机构,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桶体,桶体的底部设有开口,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桶体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在机架上的动力件,桶体内转动连接有由动力件驱动的转轴;转轴的下部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转轴上设置有位于进料口上方的挤压部;挤压部包括与转轴竖向滑动连接的挤压板,挤压板上设置有贯穿桶体顶壁的挤压轴,挤压轴包括与桶体转动连接的外轴,外轴内螺纹连接有与挤压板固定连接的内轴。技术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1)本方案中,通过螺旋叶片对原料进行传输,并且形成一定的搅拌,提高了原料的均匀性,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2)本方案中,在对原料传送过程中,通过挤压部对原料进行挤压,使得原料之间的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提高了出料的稳定,减小了3D打印时原料出现间断的几率。进一步,所述动力件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主齿轮,外轴上同轴固定有与主齿轮啮合的从齿轮。有益效果:通过主齿轮与从齿轮对挤压部进行传动,以便于外轴对内轴进行传动,进而便于挤压板在竖向滑动。进一步,所述主齿轮与从齿轮的齿数比为1:2~1:6。有益效果:由于主齿轮和转轴均由动力件驱动,将主齿轮和从齿轮设计一定的齿数比,可以减小外轴和内轴的转动速度,进而延长挤压板向下滑动的时间,以保证原料填充到一定量后,挤压板再挤压原料。进一步,所述进料口内安装有挡板。有益效果:挡板对进料口进行封闭,当原料达到一定量后,便于将进料口封闭。进一步,所述挡板上固定有与桶体转动连接的连接轴。有益效果:通过连接轴连接挡板和桶体,以便于挡板的转动。进一步,所述进料口的上方开有滑槽,滑槽内竖直滑动连接有与挤压板固定连接的滑块。有益效果:通过滑槽对挤压板进一步导向,以使得滑块可以推动挡板逆时针转动,进而使得挡板封闭进料口。进一步,所述进料口连通有位于桶体外部的进料管。有益效果:通过进料管向进料口送料,以使得原料能够精准的进入到桶体内。进一步,所述转轴的顶部开有凹槽,动力件的输出轴位于凹槽内。有益效果:动力件的输出轴伸入到凹槽内,通过嵌入的方式,再通过螺栓固定,以提高动力件与转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转轴与桶体之间设置有轴承。有益效果:通过轴承减小转轴与桶体之间的摩擦阻力,降低转轴的磨损。进一步,所述进料管连通有储料箱,储料箱与进料管之间设置有阀门。有益效果:通过储料箱储备原料,以便于放料,通过阀门可以控制储料箱的启闭,进而控制放料。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实施中3D打印挤出机构的轴测图;图2为技术实施例中3D打印挤出机构的正视图;图3为技术实施例中3D打印挤出机构的正向剖视图;图4为图3的A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桶体1、滑槽11、电机2、从齿轮21、主齿轮22、外轴3、内轴31、挤压板32、滑块33、转轴4、螺旋叶片41、滚珠轴承42、进料管5、挡板6、连接轴61。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一种3D打印挤出机构,包括机架和螺栓固定在机架上的桶体1,桶体1的顶壁上设置有螺栓固定在机架上的动力件,本实施例中动力件为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上同轴螺栓固定有主齿轮22,主齿轮22啮合有从齿轮21,主齿轮22与从齿轮21的齿数比为1:2~1:6,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4。桶体1内设置有转轴4,转轴4的上部贯穿桶体1的顶壁,且转轴4与桶体1转动连接,转轴4的上部开有凹槽,电机2的输出轴伸入凹槽内,并且通过紧固螺栓贯穿转轴4和电机2的输出轴,将电机2的输出轴与转轴4固定在一起。转轴4的上部套设有滚珠轴承42,转轴4与滚珠轴承42的内环焊接固定,滚珠轴承42的外环螺栓固定在桶体1顶壁上。桶体1内设置挤压部,挤压部包括挤压轴和挤压板32,挤压轴包括外轴3,外轴3与从齿轮21同轴螺栓固定连接,外轴3内螺纹连接有内轴31。挤压板32套设在转轴4上且挤压板32与转轴4转动连接,内轴31的下端与挤压板32螺栓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挤压板32为圆形板,挤压板32的直径基本与桶体1的内径相等。挤压板32的下方设置有位于桶体1上的进料口,进料口内设置有挡板6,如何附图4所示,挡板6上固定有与桶体1转动连接的连接轴61。进料口连通有进料管5,进料管5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桶体1上,进料管5连通有储料箱,储料箱螺栓固定在机架上且储料箱位于进料口的上方,储料箱与进料管5之间设置有阀门,阀门固定在储料箱上(图中未示出)。转轴4的下部焊接有螺旋叶片41,螺旋叶片41位于进料口的下方。桶体1的右侧上开有位于进料口上方的滑槽11,滑槽11内竖向滑动连接有焊接在挤压板32上的滑块33。桶体1的左侧开有导向槽,导向槽内竖向滑动连接有与挤压板32焊接的导向块。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先将打印头安装在桶体1的下端且打印头与桶体1连通,向储料箱内补满原料(膏状的原料),将阀门打开,原料从储料箱内排出,并且通过进料管5,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挤压的方式将储料箱内的原料送入桶体1内,如附图3所示,在重力的作用下,原料将挡板6推动,并且挡板6顺时针转动,打开进料口,以使得原料进入到桶体1内。启动电机2,电机2带动转轴4转动,进而转轴4带动螺旋叶片41转动,螺旋叶片41将原料向桶体1的下方传送。同时,电机2会带动主齿轮22,主齿轮22带动从齿轮21,从齿轮21带动外轴3转动,外轴3带动内轴31推动挤压板32向下运动,当挤压板32运动至挡板6时,挤压板32会推动挡板6逆时针转动,进而挡板6将进料口封闭,停止进料。挤压板32向下继续滑动,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3D打印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桶体,桶体的底部设有开口,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桶体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在机架上的动力件,桶体内转动连接有由动力件驱动的转轴;/n转轴的下部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转轴上设置有位于进料口上方的挤压部;/n挤压部包括与转轴竖向滑动连接的挤压板,挤压板上设置有贯穿桶体顶壁的挤压轴,挤压轴包括与桶体转动连接的外轴,外轴内螺纹连接有与挤压板固定连接的内轴。/n

【技术特征摘要】
1.3D打印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桶体,桶体的底部设有开口,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桶体的上方设置有固定在机架上的动力件,桶体内转动连接有由动力件驱动的转轴;
转轴的下部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转轴上设置有位于进料口上方的挤压部;
挤压部包括与转轴竖向滑动连接的挤压板,挤压板上设置有贯穿桶体顶壁的挤压轴,挤压轴包括与桶体转动连接的外轴,外轴内螺纹连接有与挤压板固定连接的内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主齿轮,外轴上同轴固定有与主齿轮啮合的从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与从齿轮的齿数比为1:2~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挤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