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设备的支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955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7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车载配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车载设备的支架组件,包括:固定座,该固定座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壁和第二限位端壁,固定座上位于第一限位端壁和第二限位端壁之间的部分还设置有挂钩;设置于车载设备外壳上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上用于抵接第一限位端壁内表面的限位凸缘及用于抵接第二限位端壁内表面的弹性扣,以及设置在限位凸缘和弹性扣之间的挂接槽,挂接槽靠近弹性扣的一端侧面向着挂接槽的中部凸出的设置有一卡接部,挂钩穿过挂接槽并在顺延挂接槽向着靠近弹性扣的方向移动后挂接在卡接部上。本申请提高了固定座与连接板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了车辆行驶过程中震动造成车载设备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设备的支架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设备车载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设备的支架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出行领域的不断智能化,车载支架在汽车后装市场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其帮助车载智能设备为人们提供更为多样的人机互动和个性化服务。目前的行车记录仪等车载设备大多是通过相应的支架安装,例如,针对行车记录仪的安装,现阶段市面上主要包括两大类支架,一种是背胶式支架、另一种是吸盘式支架,其中,背胶式支架以其安装要求低、耐冲击等特性被广泛应用;现有的背胶式行车记录仪支架通常是包括一个固定座,固定座通过连接结构与设备外壳连接,目前,较为常用的是球铰连接结构,其是利用一个固定螺母将球壳和球头压紧固定,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震动会导致螺母松动,甚至出现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车载设备的支架组件,其增大了车载设备与固定座的连接强度,有效的防止车辆行驶中震动造成的脱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车载设备的支架组件,包括:固定座,该固定座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壁和第二限位端壁,固定座上位于第一限位端壁和第二限位端壁之间的部分还设置有挂钩;设置于车载设备外壳上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上用于抵接第一限位端壁内表面的限位凸缘及用于抵接第二限位端壁内表面的弹性扣,以及设置在限位凸缘和弹性扣之间的挂接槽,挂接槽靠近弹性扣的一端侧面向着挂接槽的中部凸出的设置有一卡接部,挂钩穿过挂接槽并在顺延挂接槽向着靠近弹性扣的方向移动后挂接在卡接部上。优选的,挂钩包括由固定座朝向连接板的表面凸出的连接壁、凸出的设置在连接壁端部一侧的凸台,挂接槽包括用于供挂钩穿过的通槽、与通槽连通且位于卡接部侧面以收容连接壁的收纳槽。优选的,凸台的上表面和卡接部的下表面挂接接触,凸台的上表面与卡接部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凸肋及用于收纳凸肋的卡槽。优选的,固定座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挂钩,每一组挂钩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挂钩,连接部设置有与挂钩一一对应的挂接槽。优选的,该支架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用于固定连接限位凸缘和第一限位端壁。优选的,弹性扣包括弹性板、凸起部,弹性板包括连接端和与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连接端连接于连接板,凸起部设置于自由端,凸起部的上表面为一由靠近限位凸缘的一端向着远离限位凸缘的一端逐渐向外倾斜的斜面,斜面的顶端与弹性板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一抵接于第二限位端壁内表面的限位面。优选的,固定座包括基座和连接座,基座由第一限位端壁、第二限位端壁、以及连接在第一限位端壁和第二限位端壁之间的底壁构成,连接座置于第一限位端壁和第二限位端壁之间且通过第二连接接件连接于底壁上,挂钩设置于连接座上。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车载设备的支架组件,利用第一限位端壁与限位凸缘抵接,第二限位端壁与弹性扣的抵接在长度方向上固定连接部与固定座,利用挂接槽及卡接部在宽度及高度方向上固定连接部与固定座,从而实现在各个方向上防止固定座与连接部脱离,提高了固定座与连接部连接的稳定性,因为连接部设置在车载设备的外壳上,所以本申请的结构加固了车载支架(固定座)与车载设备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了车辆行驶过程中震动造成车载设备脱落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图3为图2中挂接槽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2、3、4所示,为本申请的一种车载设备的支架组件,其可用于包括行车记录仪在内的车载设备的固定安装,该支架组件包括固定座以及设置于车载设备外壳上的连接部。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座包括通过第二连接件24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基座10和连接座20。在基座10上设置第一限位壁11和第二限位壁14,第一限位端壁11和第二限位端壁14相对设置,此外,在基座10上还设置有位于第一限位端壁11和第二限位端壁14之间的底壁,底壁外侧上可以设置背胶,用于将基座10固定在车辆的挡风玻璃上。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基座10还包括用于连接底壁、第一限位端壁11及第二限位端壁14的相对设置的侧壁,以使基座10形成具有一个开口的结构。连接座20设置在第一限位端壁11和第二限位端壁14之间,在通过第二连接件24固定在基座10的底壁内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24为螺钉,且第二连接件2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座为一体成型结构,即上述的基座10和连接座20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连接部包括连接板30,连接板30可以是车载设备外壳的一个侧壁,例如,可以是将行车记录仪外壳的其中一个侧壁作为连接板30,也可以是连接在行车记录仪外壳外部的板状结构。其中,固定座为车载支架。在一个实施例中,以固定座包括基座10和连接座20为例,在连接座20朝向连接板30的表面凸出的设置有至少一组挂钩,每一组挂钩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挂钩,每一组挂钩顺延连接座20的长度方向排列,且挂钩均设置在第一限位端壁11和第二限位端壁14之间;进一步地,连接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限位端壁11和第二限位断壁14之间的挂接槽34,挂接槽34与挂钩200一一对应。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挂钩200,该四个挂钩200第一限位端壁11和第二限位端壁14之间;四个挂钩分成两组,每一组的两个挂钩200两两相对设置,两组挂钩顺延连接座20的长度方向排列,并且四个挂钩200均是设置在第一限位端壁11和第二限位端壁14之间的,对应该四个挂钩200,在连接板30上设置有四个挂接槽34,该四个挂接槽34同样分为两组,每一组中的两个挂接槽34以连接板30长度方向的中间线对称布置,并且两组挂接槽34顺延连接板34的长度方向排列。进一步地,连接部还包括的限位凸缘31及弹性扣,限位凸缘31和弹性扣相对设置在连接板30的上表面,在连接部与固定座连接在一起时,限位凸缘31抵接在第一限位端壁11的内表面,弹性扣抵接在第二限位端壁14的内表面,需要说明的是,挂接槽34设置在限位凸缘31与弹性扣之间,在连接部与固定座连接在一起时,挂钩200一一对应的穿过挂接槽34,与挂接槽34内设置的卡接部343挂接,具体的,卡接部343设置在挂接槽34靠近弹性扣的一端,其是由挂接槽34宽度方向的一侧向着挂接槽34的中部凸出形成的,在将挂钩200从挂接槽34插入后,顺延挂接槽34向着靠近弹性扣的方向移动挂钩200,可使挂钩200卡接在卡接部343的内侧表面。在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上述的挂钩200包括由固定座朝向连接板30的表面凸出的连接壁21,凸出的设置在连接壁21端部一侧的凸台22。参见图2、3,挂接槽34被分为两个区域,其包括供挂钩200整体穿过的通槽341、以及收纳槽342,其中,收纳槽342位于卡接部343的一侧,也就是说,收纳槽342的宽度小于通槽341的宽度,具体,收纳槽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载设备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座,该固定座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壁和第二限位端壁,固定座上位于第一限位端壁和第二限位端壁之间的部分还设置有挂钩;/n设置于车载设备外壳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用于抵接第一限位端壁内表面的限位凸缘及用于抵接第二限位端壁内表面的弹性扣,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凸缘和所述弹性扣之间的挂接槽,所述挂接槽靠近所述弹性扣的一端侧面向着所述挂接槽的中部凸出的设置有一卡接部,所述挂钩穿过所述挂接槽并在顺延所述挂接槽向着靠近所述弹性扣的方向移动后挂接在所述卡接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29 CN 20192167367951.车载设备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该固定座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壁和第二限位端壁,固定座上位于第一限位端壁和第二限位端壁之间的部分还设置有挂钩;
设置于车载设备外壳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用于抵接第一限位端壁内表面的限位凸缘及用于抵接第二限位端壁内表面的弹性扣,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凸缘和所述弹性扣之间的挂接槽,所述挂接槽靠近所述弹性扣的一端侧面向着所述挂接槽的中部凸出的设置有一卡接部,所述挂钩穿过所述挂接槽并在顺延所述挂接槽向着靠近所述弹性扣的方向移动后挂接在所述卡接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设备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包括由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凸出的连接壁、凸出的设置在所述连接壁端部一侧的凸台,所述挂接槽包括用于供所述挂钩穿过的通槽、与所述通槽连通且位于所述卡接部侧面以收容所述连接壁的收纳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设备的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上表面和所述卡接部的下表面挂接接触,所述凸台的上表面与所述卡接部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武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