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散热的铜合金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86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散热的铜合金加工模具,包括驱动轴、上模具、下模具、散热腔、转轴、电动机、散热片、导热片、散热翅片、安装架和散热孔,上模具对应下模具的一侧面设置有上模腔,下模具对应上模具的一侧面设置有下模腔,散热腔开设于下模具下端面,散热腔与下模具的接触面开始有散热孔,散热腔与下模腔的接触面设置有导热片,散热片设置在散热腔内顶端面,并与导热片相接触,电动机设置在散热腔内顶端面,转轴与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安装架设置在转轴上,散热翅片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二散热机构设置在散热腔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流和导热原理,将热量通过散热孔进行散布,进行初步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散热的铜合金加工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生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散热的铜合金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现有技术中铜合金加工大多用模具进行生产,但传统的模具生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的堆积,会使温度上升,腐蚀模具内部的元器件,造成设备的损坏,综上所述,本申请现提出一种可散热的铜合金加工模具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散热的铜合金加工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系统性高,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散热的铜合金加工模具,包括装置主体、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驱动轴、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与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对应上模具固定设置,所述上模具对应下模具的一侧面设置有上模腔,所述下模具对应上模具的一侧面设置有下模腔,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散热腔、转轴、电动机、散热片、导热片、散热翅片、安装架和散热孔,所述散热腔开设于下模具下端面,所述散热腔与下模具的接触面开始有散热孔,所述散热腔与下模腔的接触面设置有导热片,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散热腔内顶端面,并与导热片相接触,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散热腔内顶端面,所述转轴与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设置在转轴上,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第二散热机构设置在散热腔内部。优选的,所述散热片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散热片均匀排布于导热片下端面。优选的,所述电动机、转轴、安装架和散热翅片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电动机等距排布于散热腔内顶端面。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第一单向电磁阀、水管、第二单向电磁阀、电控喷头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水管贯穿散热腔,其一端与外接水龙头连接,且设置有第一单向电磁阀,其另一端与电控喷头相连接,且设置有第二单向电磁阀,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水管上,所述第一单向电磁阀、第二单向电磁阀和电控喷头均与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优选的,所述散热孔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散热孔均匀分布于散热腔下表面。优选的,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接触面设置有隔热密封垫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散热腔、转轴、电动机、散热片、导热片、散热翅片、安装架和散热孔,通过气流和导热原理,将热量通过散热孔进行散布,进行初步的散热;本技术通过第一单向电磁阀、水管、第二单向电磁阀、电控喷头和温度传感器,通过水冷散热的方式进行二次散热,提升了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驱动轴;2.上模腔;3.上模具;4.下模腔;5.下模具;6.散热腔;7.第一散热机构;8.第二散热机构;71.转轴;72.电动机;73.散热片;74.导热片;75.散热翅片;76.安装架;77.散热孔;81.第一单向电磁阀;82.水管;83.第二单向电磁阀;84.电控喷头;85.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散热的铜合金加工模具,包括装置主体、第一散热机构7和第二散热机构8,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驱动轴1、上模具3和下模具5,所述上模具3与驱动轴1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5对应上模具3固定设置,所述上模具3对应下模具5的一侧面设置有上模腔2,所述下模具5对应上模具3的一侧面设置有下模腔4,所述第一散热机构7包括散热腔6、转轴71、电动机72、散热片73、导热片74、散热翅片75、安装架76和散热孔77,所述散热腔6开设于下模具5下端面,所述散热腔6与下模具5的接触面开始有散热孔77,所述散热腔6与下模腔4的接触面设置有导热片74,所述散热片73设置在散热腔6内顶端面,并与导热片74相接触,所述电动机72设置在散热腔6内顶端面,所述转轴71与电动机7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76设置在转轴71上,所述散热翅片75设置在安装架76上,所述第二散热机构8设置在散热腔6内部。所述散热片73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散热片73均匀排布于导热片74下端面。所述电动机72、转轴71、安装架76和散热翅片75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电动机72等距排布于散热腔6内顶端面。所述第二散热机构8包括第一单向电磁阀81、水管82、第二单向电磁阀83、电控喷头84和温度传感器85,所述水管82贯穿散热腔6,其一端与外接水龙头连接,且设置有第一单向电磁阀81,其另一端与电控喷头84相连接,且设置有第二单向电磁阀83,所述温度传感器85设置在水管82上,所述第一单向电磁阀81、第二单向电磁阀83和电控喷头84均与温度传感器85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散热孔77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散热孔77均匀分布于散热腔6下表面。所述上模具3和下模具5接触面设置有隔热密封垫圈。本技术在工作时:导热片74将下模具5内部的热量传递至散热腔6中的散热片73上,散热片73将热量散布至散热腔6内部,运行电动机72,电动机72的输出端转动带动转轴71转动,转轴71带动安装架76转动,安装架76带动散热翅片75转动,散热翅片75转动形成气流,通过散热孔77排出,并带着热量一起从散热孔77排出。温度传感器85对水管82的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测,当温度过高时,将信号传递至第一单向电磁阀81、第二单向电磁阀83和电控喷头84,第一单向电磁阀81、第二单向电磁阀83和电控喷头84同时打开,电控喷头84将热水喷出,直至水温过低,则将信号传递至第一单向电磁阀81、第二单向电磁阀83和电控喷头84,第一单向电磁阀81、第二单向电磁阀83和电控喷头84同时关闭,完成二次散热。进而解决了传统的模具生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的堆积,会使温度上升,腐蚀模具内部的元器件,造成设备损坏的问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散热的铜合金加工模具,包括装置主体、第一散热机构(7)和第二散热机构(8),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驱动轴(1)、上模具(3)和下模具(5),所述上模具(3)与驱动轴(1)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5)对应上模具(3)固定设置,所述上模具(3)对应下模具(5)的一侧面设置有上模腔(2),所述下模具(5)对应上模具(3)的一侧面设置有下模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机构(7)包括散热腔(6)、转轴(71)、电动机(72)、散热片(73)、导热片(74)、散热翅片(75)、安装架(76)和散热孔(77),所述散热腔(6)开设于下模具(5)下端面,所述散热腔(6)与下模具(5)的接触面开始有散热孔(77),所述散热腔(6)与下模腔(4)的接触面设置有导热片(74),所述散热片(73)设置在散热腔(6)内顶端面,并与导热片(74)相接触,所述电动机(72)设置在散热腔(6)内顶端面,所述转轴(71)与电动机(7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76)设置在转轴(71)上,所述散热翅片(75)设置在安装架(76)上;/n所述第二散热机构(8)设置在散热腔(6)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散热的铜合金加工模具,包括装置主体、第一散热机构(7)和第二散热机构(8),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驱动轴(1)、上模具(3)和下模具(5),所述上模具(3)与驱动轴(1)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5)对应上模具(3)固定设置,所述上模具(3)对应下模具(5)的一侧面设置有上模腔(2),所述下模具(5)对应上模具(3)的一侧面设置有下模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机构(7)包括散热腔(6)、转轴(71)、电动机(72)、散热片(73)、导热片(74)、散热翅片(75)、安装架(76)和散热孔(77),所述散热腔(6)开设于下模具(5)下端面,所述散热腔(6)与下模具(5)的接触面开始有散热孔(77),所述散热腔(6)与下模腔(4)的接触面设置有导热片(74),所述散热片(73)设置在散热腔(6)内顶端面,并与导热片(74)相接触,所述电动机(72)设置在散热腔(6)内顶端面,所述转轴(71)与电动机(7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76)设置在转轴(71)上,所述散热翅片(75)设置在安装架(76)上;
所述第二散热机构(8)设置在散热腔(6)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散热的铜合金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73)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旭权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同力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