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墙体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拼装预制板材所用的外部钢板和内部钢筋;S2、将材料倒入搅拌机内加水搅拌制备混凝土;S3、将混凝土转移至移动机构上,移动至现场通过泵送机构进行浇筑;S4、浇筑时在外部钢板的侧面插入,水平移动出料口并逐层浇筑;S5、在每层浇筑后,对外部钢板的侧面的插入孔进行封堵,然后浇筑下一层;S6、对浇筑完成后的预制墙体进行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逐层浇筑的方式使得混凝土可以填充到模具的任意角落,且能够省下震荡填充的步骤,最终的成品墙板存在空洞的几率很低,成品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墙体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墙体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墙体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装配式大墙板建筑是将预制的内、外墙板、楼板、屋面板、楼梯段等配套构件组装成以承重墙板为主的全装配板式结构的房屋。20世纪30年代苏联进行了装配式墙板建筑的试制,50年代推广应用。至1980年,建造量占当年住宅建造量的60%以上。1954年法国建成年产20000户的预制大墙板厂。在此期间东欧、北欧、朝鲜和日本也都有较大发展。中国自1959年在北京修建第一幢装配式墙板工程以来,全国一些省市自治区相继推广采用,多为5~16层住宅。装配式建筑,由于其大部分工作在工厂进行,为建筑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工期短、现场用工少、湿作业少、受季节影响小等优点。装配式建筑对构件制作和吊装的精度要求较高,须有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方能保证工程质量。该建筑在修建时需要用到预制墙板,预制墙板按材料分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板、隔热性能好的轻集料混凝土板、振动砖壁板和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料制成的板。其中轻质混凝土和工业废料板因为颗粒物较小,容易填充在制备时比较简单,而钢筋混凝土板牵扯到大颗粒骨料,流动性较小,容易出现填充死角,而后续采用震荡方式来方便混凝土流动的话所需步骤会增加,且混凝土板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建筑墙体制备工艺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墙体的制备工艺,通过逐层浇筑的方式使得混凝土可以填充到模具的任意角落,提高最终的成品率和墙体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墙体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拼装预制板材所用的外部钢板和内部钢筋;S2、将材料倒入搅拌机内加水搅拌制备混凝土;S3、将混凝土转移至移动机构上,移动至现场通过泵送机构进行浇筑;S4、浇筑时在外部钢板的侧面插入,水平移动出料口并逐层浇筑;S5、在每层浇筑后,对外部钢板的侧面的插入孔进行封堵,然后浇筑下一层;S6、对浇筑完成后的预制墙体进行养护。进一步的,步骤S3中的移动机构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下方的第一行走轮,所述底座上设置料斗,所述料斗内设置泵体,所述泵体与输送管连通,所述输送管与泵送机构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立柱,所述立柱上在料斗的上方设置搅拌箱,所述底座上对应搅拌箱设置L型的支架,所述支架端部设置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伸入搅拌箱内设置搅拌叶片,所述支架上设置驱动搅拌轴的搅拌电机。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箱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搅拌箱的底部设置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下端与料斗对应,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截止阀。进一步的,步骤S3中的泵送机构包括底座一端设置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上端设置平台板,所述平台板上设置立板,立板的一侧设置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的端部设置注入管,所述注入管的一端与输送管连通,所述立板中部对应注入管设置导向孔。进一步的,所述外部钢板上对应注入管设置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外侧设置套管,所述套管内侧设置螺纹,所述套管内活动插入封堵块。进一步的,预制墙体设置在移动小车上,所述移动小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方设置第二行走轮,所述底板的两侧设置多个套筒,所述套筒内插入设置平衡杆,所述平衡杆的外端设置扶正轮,所述套筒和平衡杆上设置锁死机构。进一步的,所述锁死机构包括所述套筒上设置的多个第一卡孔,所述平衡杆上对应第一卡孔设置第二卡孔,所述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内插入设置L型的销子。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传统的预制墙体浇筑都是在最上方向下灌入混凝土,在内部钢筋以及混凝土中石料的影响下,很难填充到每个区域空间内,后续还需要对模具内的混凝土进行震荡,但是最终的产品仍然存在较大的残次品率。但是本申请采用逐层浇筑,在最底部开始浇筑,从侧面插入外部钢板内,进入到浇筑的模具内部,然后移动出料口,使得该层空间得到混凝土的完美填充,然后移出泵送机构的出料口,在从第一个插入孔上方的插入孔插入,进行第二层的浇筑,这样一层层的浇筑使得填充效果更好,且在后续可以省去震荡等步骤。本专利技术通过逐层浇筑的方式使得混凝土可以填充到模具的任意角落,且能够省下震荡填充的步骤,最终的成品墙板存在空洞的几率很低,成品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部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移动机构和泵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移动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移动小车侧面的结构示意图。1、外部钢板;2、插入孔;3、封堵块;4、注入管;5、平台板;6、立板;7、导向孔;8、伸缩机构;9、输送管;10、搅拌箱;11、搅拌叶片;12、搅拌轴;13、搅拌电机;14、支架;15、升降机构;16、底座;17、第一行走轮;18、出料管;19、截止阀;20、立柱;21、料斗;22、泵体;23、底板;24、预制墙体;25、套筒;26、销子;27、平衡杆;28、扶正轮;29、第二行走轮;30、第二卡孔;31、第一卡孔;32、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1-4,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一种建筑墙体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拼装预制板材所用的外部钢板1和内部钢筋;S2、将材料倒入搅拌机内加水搅拌制备混凝土;S3、将混凝土转移至移动机构上,移动至现场通过泵送机构进行浇筑;S4、浇筑时在外部钢板1的侧面插入,水平移动出料口并逐层浇筑;S5、在每层浇筑后,对外部钢板的侧面的插入孔2进行封堵,然后浇筑下一层;S6、对浇筑完成后的预制墙体24进行养护。具体而言,砂石水泥搅拌之后,倒入移动机构上,通过移动机构移动至浇筑区域,模具通过外部的钢板和内部的钢筋组成,泵送机构可以抽取移动机构上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在浇筑时,打开外部钢板侧面最下方的插入孔,通过泵送机构插入内部进行水平移动浇筑,直至该层浇筑完毕,然后抽出泵送机构的端部,并对插入孔进行封堵,接着从上方的插入孔插入进行上述步骤,直至最后所有插入孔浇筑完毕,通过模具最上方的开口进行最后的浇筑,浇筑完毕后等待初凝后移动至养护室内进行养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步骤S3中的移动机构包括底座16、设置在底座16下方的第一行走轮17,所述底座16上设置料斗21,所述料斗21内设置泵体22,所述泵体22与输送管9连通,所述输送管9与泵送机构连通。所述底座16上设置立柱20,所述立柱20上在料斗21的上方设置搅拌箱10,所述底座16上对应搅拌箱10设置L型的支架14,所述支架14端部设置搅拌轴12,所述搅拌轴12伸入搅拌箱10内设置搅拌叶片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墙体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拼装预制板材所用的外部钢板(1)和内部钢筋;/nS2、将材料倒入搅拌机内加水搅拌制备混凝土;/nS3、将混凝土转移至移动机构上,移动至现场通过泵送机构进行浇筑;/nS4、浇筑时在外部钢板(1)的侧面插入,水平移动出料口并逐层浇筑;/nS5、在每层浇筑后,对外部钢板的侧面的插入孔(2)进行封堵,然后浇筑下一层;/nS6、对浇筑完成后的预制墙体(24)进行养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墙体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拼装预制板材所用的外部钢板(1)和内部钢筋;
S2、将材料倒入搅拌机内加水搅拌制备混凝土;
S3、将混凝土转移至移动机构上,移动至现场通过泵送机构进行浇筑;
S4、浇筑时在外部钢板(1)的侧面插入,水平移动出料口并逐层浇筑;
S5、在每层浇筑后,对外部钢板的侧面的插入孔(2)进行封堵,然后浇筑下一层;
S6、对浇筑完成后的预制墙体(24)进行养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墙体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的移动机构包括底座(16)、设置在底座(16)下方的第一行走轮(17),所述底座(16)上设置料斗(21),所述料斗(21)内设置泵体(22),所述泵体(22)与输送管(9)连通,所述输送管(9)与泵送机构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墙体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6)上设置立柱(20),所述立柱(20)上在料斗(21)的上方设置搅拌箱(10),所述底座(16)上对应搅拌箱(10)设置L型的支架(14),所述支架(14)端部设置搅拌轴(12),所述搅拌轴(12)伸入搅拌箱(10)内设置搅拌叶片(11),所述支架(14)上设置驱动搅拌轴(12)的搅拌电机(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墙体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10)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搅拌箱(10)的底部设置出料管(18),所述出料管(18)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卫明,龙曦,陆逸,朱峰,张继文,李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州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