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灿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卧式数控车削中心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68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卧式数控车削中心机床,其结构包括车削中心、接料器、底座、支脚,车削中心出料端安装有接料器,且底部固定在底座上端,底座四角设有支脚,通过分隔引管沿导料装置对称分布,与落料腔相通,使得零件可以分别存入两个落料腔,以防零件极易在这过程中会落到同一处,相互碰撞对零件表面造成划伤,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报废率,利用弹力顶块中部间的隙孔具有方向与嵌出口的挤压相反的弯曲,配合摩擦件与托盘产生相对摩擦,对零件起到了分散及间歇性穿插的作用,有效的防止脱离正应力的作用而使高精度零件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卧式数控车削中心机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领域,特别的,是一种高效卧式数控车削中心机床。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削中心在加工精密零件过程中的加工效率很高,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加工出一个锥类零件,当锥类零件从出料口上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入接料器中,零件极易在这过程中会落到同一处,相互碰撞对零件表面造成划伤,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报废率,且锥类零件在落入时,该零件较细的尖端直接朝向接料器底部,由于高度差问题尖端一侧与接料器底部直接碰撞,容易导致尖端变形以及尖头钝化现象,从而无法确保高精度锥类零件加工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当锥类零件从出料口上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入接料器中,零件极易在这过程中会落到同一处,相互碰撞对零件表面造成划伤,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报废率,且锥类零件在落入时,该零件较细的尖端直接朝向接料器底部,由于高度差问题尖端一侧与接料器底部直接碰撞,容易导致尖端变形以及尖头钝化现象,从而无法确保高精度锥类零件加工的合格率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卧式数控车削中心机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卧式数控车削中心机床,其结构包括车削中心、接料器、底座、支脚,所述车削中心出料端安装有接料器,且底部固定在底座上端,所述底座四角设有支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料器包括接料口、导料腔、导料装置、分隔引管、落料腔、粉末置放格、缓冲垫,所述接料口焊接连接于导料腔顶部,且其出口端与导料腔内部导料装置相配合,所述导料装置与粉末置放格过渡配合,所述分隔引管沿导料装置对称分布,与落料腔相通,所述落料腔内部设有缓冲垫。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料装置包括输入口、转轴、螺旋输送带、托盘、嵌出口、插位装置,所述输入口设在转轴的顶部,所述转轴与螺旋输送带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旋输送带缠绕在转轴表面,其底部与嵌出口相通,所述插位装置活动卡合于托盘两侧,且与嵌出口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位装置包括防脱开口、弹力顶块、卡紧装置、摩擦件,所述防脱开口内壁两侧设置有卡紧装置,且卡紧装置安装于弹力顶块底部,所述弹力顶块顶部嵌套固定有摩擦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紧装置包括平衡腔、重力球、托芯件,所述平衡腔内部两侧焊接连接托芯件,且其为橡胶材质,所述重力球活动卡合与平衡腔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芯件包括开合件、气囊、扩展推件、限位结构,所述开合件两侧插嵌连接有扩展推件,所述扩展推件为椭圆形结构,其下部尖端与限位结构紧密结合,所述开合件与扩展推件为一体化结构,等距排列于气囊弧形表面,所述气囊一侧与重力球的摆动互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回压脚、翘杆、助回钩,所述回压脚通过助回钩采用插嵌连接的方式配合于翘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压脚两端为回勾状,且嵌固连接于气囊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引管沿导料装置对称分布,与落料腔相通,使得零件可以分别存入两个落料腔,以防零件极易在这过程中会落到同一处,相互碰撞对零件表面造成划伤,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报废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不断旋转配合螺旋输送带使得锥类零件尖端向下,降低零件落入导料腔内的高度,有效避免直接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入导料腔,导致导料腔内零件相互碰撞对零件表面造成划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重力球能够在插位装置滚动时对其进行助力,让其能够更快速的滚动回位,且重力球自身的重力能够在平衡腔内顺利的滚动,使得平衡腔将会对重力球进行一定速度上的限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分隔引管沿导料装置对称分布,与落料腔相通,使得零件可以分别存入两个落料腔,以防零件极易在这过程中会落到同一处,相互碰撞对零件表面造成划伤,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报废率。2、本专利技术利用弹力顶块中部间的隙孔具有方向与嵌出口的挤压相反的弯曲,配合摩擦件与托盘产生相对摩擦,对零件起到了分散及间歇性穿插的作用,有效的防止脱离正应力的作用而使高精度零件变形。3、本专利技术由于重力球能够在插位装置滚动时对其进行助力,让其能够更快速的滚动回位,且重力球自身的重力能够在平衡腔内顺利的滚动,使得平衡腔将会对重力球进行一定速度上的限制。4、本专利技术扩展推件之间对顶缓慢形成硬性表面,使得零件两侧受的夹紧力不同,让受两侧托芯件不同的夹紧约束力的作用,开口内侧产生回弹挤压力,让零件缓慢脱离开口,确保高精度锥类零件加工的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卧式数控车削中心机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接料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料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插位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卡紧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托芯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限位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车削中心-1、接料器-2、底座-3、支脚-4、接料口-21、导料腔-22、导料装置-23、分隔引管-24、落料腔-25、粉末置放格-26、缓冲垫-27、输入口-231、转轴-232、螺旋输送带-233、-234、嵌出口-235、插位装置-236、防脱开口-361、弹力顶块-362、卡紧装置-363、摩擦件-364、平衡腔-631、重力球-632、托芯件-633、开合件-331、气囊-332、扩展推件-333、限位结构-334、回压脚-341、翘杆-342、助回钩-343。具体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卧式数控车削中心机床,其结构包括车削中心1、接料器2、底座3、支脚4,所述车削中心1出料端安装有接料器2,且底部固定在底座3上端,所述底座3四角设有支脚4,所述接料器2包括接料口21、导料腔22、导料装置23、分隔引管24、落料腔25、粉末置放格26、缓冲垫27,所述接料口21焊接连接于导料腔22顶部,且其出口端与导料腔22内部导料装置23相配合,所述导料装置23与粉末置放格26过渡配合,所述分隔引管24沿导料装置23对称分布,与落料腔25相通,所述落料腔25内部设有缓冲垫27,所述导料装置23包括输入口231、转轴232、螺旋输送带233、托盘234、嵌出口235、插位装置236,所述输入口231设在转轴232的顶部,所述转轴232与螺旋输送带2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旋输送带233缠绕在转轴232表面,其底部与嵌出口235相通,所述插位装置236活动卡合于托盘234两侧,且与嵌出口235相配合,所述插位装置236包括防脱开口361、弹力顶块362、卡紧装置363、摩擦件364,所述防脱开口361内壁两侧设置有卡紧装置363,且卡紧装置363安装于弹力顶块362底部,所述弹力顶块362顶部嵌套固定有摩擦件36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卧式数控车削中心机床,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车削中心(1)、接料器(2)、底座(3)、支脚(4),所述车削中心(1)出料端安装有接料器(2),且底部固定在底座(3)上端,所述底座(3)四角设有支脚(4);/n所述接料器(2)包括接料口(21)、导料腔(22)、导料装置(23)、分隔引管(24)、落料腔(25)、粉末置放格(26)、缓冲垫(27),所述接料口(21)焊接连接于导料腔(22)顶部,且其出口端与导料腔(22)内部导料装置(23)相配合,所述导料装置(23)与粉末置放格(26)过渡配合,所述分隔引管(24)沿导料装置(23)对称分布,与落料腔(25)相通,所述落料腔(25)内部设有缓冲垫(27);/n所述导料装置(23)包括输入口(231)、转轴(232)、螺旋输送带(233)、托盘(234)、嵌出口(235)、插位装置(236),所述输入口(231)设在转轴(232)的顶部,所述转轴(232)与螺旋输送带(2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旋输送带(233)缠绕在转轴(232)表面,其底部与嵌出口(235)相通,所述插位装置(236)活动卡合于托盘(234)两侧,与嵌出口(235)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卧式数控车削中心机床,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车削中心(1)、接料器(2)、底座(3)、支脚(4),所述车削中心(1)出料端安装有接料器(2),且底部固定在底座(3)上端,所述底座(3)四角设有支脚(4);
所述接料器(2)包括接料口(21)、导料腔(22)、导料装置(23)、分隔引管(24)、落料腔(25)、粉末置放格(26)、缓冲垫(27),所述接料口(21)焊接连接于导料腔(22)顶部,且其出口端与导料腔(22)内部导料装置(23)相配合,所述导料装置(23)与粉末置放格(26)过渡配合,所述分隔引管(24)沿导料装置(23)对称分布,与落料腔(25)相通,所述落料腔(25)内部设有缓冲垫(27);
所述导料装置(23)包括输入口(231)、转轴(232)、螺旋输送带(233)、托盘(234)、嵌出口(235)、插位装置(236),所述输入口(231)设在转轴(232)的顶部,所述转轴(232)与螺旋输送带(2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螺旋输送带(233)缠绕在转轴(232)表面,其底部与嵌出口(235)相通,所述插位装置(236)活动卡合于托盘(234)两侧,与嵌出口(235)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卧式数控车削中心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位装置(236)包括防脱开口(361)、弹力顶块(362)、卡紧装置(363)、摩擦件(364),所述防脱开口(361)内壁两侧设置有卡紧装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灿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