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煤气冷凝水提取氨的氢氧化铝焙烧炉脱硝系统及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7351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氢氧化铝焙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煤气冷凝水提取氨的氢氧化铝焙烧炉脱硝系统及工艺,包括依次相连的蒸氨塔、冷凝器、氨水喷射单元、第一旋风预热器、除尘器、烟气余热换热器、闪蒸罐等装置,将煤气冷凝水的蒸氨与焙烧炉脱硝相结合,提取煤气冷凝水中的氨,作为焙烧炉脱硝还原剂,无需外购还原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利用焙烧烟气余热蒸氨,不需消耗新蒸汽,成本低,提取氨的同时也去除了冷凝水中挥发性有害物质氨,具有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煤气冷凝水提取氨的氢氧化铝焙烧炉脱硝系统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氢氧化铝焙烧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煤气冷凝水提取氨的氢氧化铝焙烧炉脱硝系统及工艺。
技术介绍
铝工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氢氧化铝焙烧是氧化铝生产工艺中最后一道工序,是决定氧化铝的产量、质量和生产过程能耗及污染物排放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氢氧化铝焙烧技术广泛采用气态悬浮焙烧炉,在焙烧炉内,燃料空气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加热氢氧化铝物料,使其完成脱水和部分晶相转变过程,生成氧化铝,并经过多级冷却最终得到合格的氧化铝产品。随着环保排放标准的提高,降低氧化铝焙烧过程氮氧化物排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氢氧化铝焙烧过程中,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尤其是氧化铝焙烧工序,在焙烧过程中所需的热源由燃料燃烧提供,燃料燃烧时,燃料中的N2在高温下氧化产生NO、NO2及N2O3等氮氧化物,氢氧化铝焙烧炉排放的烟气中含有200~400mg/Nm3的氮氧化物,这些氮氧化物会危害环境和对人们的安全造成影响。为了处理焙烧过程中的氮氧化物,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7281915B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氧化铝焙烧烟气的SNCR和SCR组合脱硝系统的脱硝方法,采用有机氨化合物与第一净化烟气在900℃~1100℃条件下进行SNCR脱硝反应,得到第一净化烟气,再采用氨气与第一净化烟气在900℃~1100℃条件下进行SNCR脱硝反应,得到第二净化烟气,含有氨气的第二净化烟气在旋风分离器中进行SCR反应,得到净化烟气。该技术方案中,氨气脱硝虽然能够获得较好的脱硝效果,却需要购入有机氨化合物和氨气,增加了企业废气处理的投资造价、运行费用、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我国氧化铝生产普遍采用循环流态焙烧炉,目前我国氢氧化铝焙烧炉大都采用发生炉煤气或清洁煤气作为燃料,在焙烧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煤气,温度高达900℃~1100℃左右,在煤制气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煤气冷凝水,其中含有挥发性的氨,后续处理工艺复杂,能耗较高。因此,为了充分利用焙烧系统中的热量、处理煤制气过程中产生的煤气冷凝水,并使氧化铝生产过程产生的氮氧化物符合《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物限值,必须采用适当的系统及工艺对氧化铝焙烧烟气进行脱硝治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煤气冷凝水提取氨的氢氧化铝焙烧炉脱硝系统及工艺,以解决现有中焙烧过程中能源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煤气冷凝水提取氨的氢氧化铝焙烧炉脱硝系统,包括:蒸氨塔,与煤制气单元通过管道连通,用于对从煤制气单元输送来的煤气冷凝水进行加热;冷凝器,与蒸氨塔的连通,用于将蒸氨塔顶部析出的蒸汽和氨气转化为氨水;氨水喷射单元,与冷凝器的氨水出口连接,用于将冷凝器中的氨水喷入焙烧炉中;第一旋风预热器,用于分离对焙烧系统中的固体,得到高温烟气;除尘器,与第一旋风预热器连接,用去对含尘烟气进行除尘净化;烟气余热换热器,与除尘器、蒸氨塔连通,能够采用除尘器净化后的烟气对蒸氨塔的送来的釜液进行换热;闪蒸罐,与烟气余热换热器、蒸氨塔连通,用于对换热后的釜液进行减压闪蒸,并将蒸汽送往蒸氨塔。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对煤气冷凝水进行预热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换热介质管道与所述蒸氨塔的釜液出口连接。优选地,所述氨水喷射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氨水储罐、分配模块及喷射模块,氨水储罐与冷凝器连接,用于存储氨水,再通过输送泵送至计量分配模块,均匀分配至喷射模块,喷射模块包括多个喷枪,氨水通过喷枪喷入焙烧炉内;优选地,所述蒸氨塔与烟气余热换热器之间的釜液输送管道上设有釜液循环泵。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优选地,除尘器与烟气余热换热器的管道上设有引风机。优选地,所述氨水储罐与分配模块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氨水输送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煤气冷凝水提取氨的氢氧化铝焙烧炉脱硝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从煤制气单元来的煤气冷凝水与热蒸汽混合传热,得到氨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釜液;(2)将步骤(1)中的氨气与水蒸气的混合物进行收集、分配后,喷射入焙烧炉中,用于与焙烧炉内燃烧产物NOX进行脱硝反应,所述脱硝反应在950℃-1000℃条件下进行,氨气与烟气初始NOX的摩尔比为(0.5-0.6):1。优选地,焙烧炉中的高温烟气进行除尘后,得到净化烟气,净化烟气与步骤(1)中的一部分釜液换热后排入大气,得到升温后的釜液,再对升温后的釜液进行闪蒸,得到步骤(1)中所需的热蒸汽。优选地,闪蒸过程中得到的液体循环输送至与净化烟气进行换热的工艺步骤中。优选地,步骤(1)得到的另一部分釜液用于与从煤制气单元来的煤气冷凝水进行换热,进而实现预热,充分利用釜液的热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一种利用煤气冷凝水提取氨的氢氧化铝焙烧炉脱硝系统及工艺,包括依次相连的蒸氨塔、冷凝器、氨水喷射单元、第一旋风预热器、除尘器、烟气余热换热器、闪蒸罐等装置,将煤气冷凝水的蒸氨与焙烧炉脱硝相结合,提取煤气冷凝水中的氨,作为焙烧炉脱硝还原剂,无需外购还原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利用焙烧烟气余热蒸氨,不需消耗新蒸汽,成本低,提取氨的同时也去除了冷凝水中挥发性有害物质氨,具有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煤气冷凝水提取氨的氢氧化铝焙烧炉脱硝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旋风预热器,11、第四旋风预热器,12、第三旋风预热器,13、引风机,14、釜液循环泵,15、氨水输送泵,2、除尘器,3、烟气余热换热器,4、闪蒸罐,5、蒸氨塔,6、板式换热器,7、冷凝器,8、氨水储罐,9、分配模块,10、喷射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基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达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煤气冷凝水提取氨的氢氧化铝焙烧炉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蒸氨塔,与煤制气单元通过管道连通,用于对从煤制气单元输送来的煤气冷凝水进行加热;/n冷凝器,与蒸氨塔的连通,用于将蒸氨塔顶部析出的蒸汽和氨气转化为氨水;/n氨水喷射单元,与冷凝器的氨水出口连接,用于将冷凝器中的氨水喷入焙烧炉系统中;/n第一旋风预热器,用于分离对焙烧系统中的固体,得到高温烟气;/n除尘器,与第一旋风预热器连接,用去对含尘烟气进行除尘净化;/n烟气余热换热器,与除尘器、蒸氨塔连通,能够采用除尘器净化后的烟气对蒸氨塔的送来的釜液进行换热;/n闪蒸罐,与烟气余热换热器、蒸氨塔连通,用于对换热后的釜液进行减压闪蒸,并将蒸汽送往蒸氨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煤气冷凝水提取氨的氢氧化铝焙烧炉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氨塔,与煤制气单元通过管道连通,用于对从煤制气单元输送来的煤气冷凝水进行加热;
冷凝器,与蒸氨塔的连通,用于将蒸氨塔顶部析出的蒸汽和氨气转化为氨水;
氨水喷射单元,与冷凝器的氨水出口连接,用于将冷凝器中的氨水喷入焙烧炉系统中;
第一旋风预热器,用于分离对焙烧系统中的固体,得到高温烟气;
除尘器,与第一旋风预热器连接,用去对含尘烟气进行除尘净化;
烟气余热换热器,与除尘器、蒸氨塔连通,能够采用除尘器净化后的烟气对蒸氨塔的送来的釜液进行换热;
闪蒸罐,与烟气余热换热器、蒸氨塔连通,用于对换热后的釜液进行减压闪蒸,并将蒸汽送往蒸氨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煤气冷凝水提取氨的氢氧化铝焙烧炉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对煤气冷凝水进行预热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换热介质管道与所述蒸氨塔的釜液出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煤气冷凝水提取氨的氢氧化铝焙烧炉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喷射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氨水储罐、分配模块及喷射模块,氨水储罐与冷凝器连接,用于存储氨水,再通过输送泵送至计量分配模块,均匀分配至喷射模块,喷射模块包括多个喷枪,氨水通过喷枪喷入焙烧炉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煤气冷凝水提取氨的氢氧化铝焙烧炉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氨塔与烟气余热换热器之间的釜液输送管道上设有釜液循环泵。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智乐乐王磊朋张秀芳王亚勤王凯谢培涛李威李晓峰李金超刘荟鑫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达东大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