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宝龙专利>正文

一种灭火装置和包括该灭火装置的自动灭火隔离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33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灭火装置和包括该灭火装置的自动灭火隔离带,包括内部密封有灭火剂的桶体,桶体的底部设有起爆机构,起爆机构用于在受热后起爆致使桶体底部开裂,灭火剂流出。起爆机构包括起爆器和用于容纳其的内凹腔体,内凹腔体由桶体底面内凹形成。起爆器采用火药起爆器或温控液体起爆器,且起爆器与其相应的内凹腔体之间紧密贴合。温控液体起爆器采用乙醚起爆器。还公开一种自动灭火隔离带,包括上述灭火装置和放置该灭火装置的专用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防火隔离带下部设置该灭火装置,能实现下方保温材料着火时,起爆机构起爆,使桶体内部的灭火剂流出至着火的保温材料上,起到隔离火焰,阻断火势快速向上蔓延的作用,以便为赢得足够时间灭火、疏散人群提供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火装置和包括该灭火装置的自动灭火隔离带
本技术涉及消防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灭火装置和包括该灭火装置的自动灭火隔离带。
技术介绍
目前,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层一般采用B级保温材料,而B级保温材料大多为易燃材质,因此,高层建筑外保温层的防火安全性一直存在着较大隐患。针对现有B级保温材料的易燃特性,实际操作中采用在高层建筑外墙上设置若干条采用A级保温材料的防火隔离带作为防护措施。该A级保温材料防火性能较好,对于上升的火苗火势具有一定的阻挡,但其作用有限,仍不能解决控制火焰上升的目的,还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本申请就是在此基础上,创设的一种新的灭火装置和包括该灭火装置的自动灭火隔离带,使其能在火灾发生时第一时间起到防火、灭火的作用,把火焰尽量控制在一定的楼层区域内,为灭火救灾、疏散人群赢得足够的时间,提高建筑外保温层的防火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灭火装置,使其能在火灾发生时第一时间起到防火、灭火的作用,把火焰尽量控制在一定的楼层区域内,为灭火救灾、疏散人群赢得足够的时间,提高建筑外保温层的防火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灭火装置,包括内部密封有灭火剂的桶体,所述桶体的底部设有起爆机构,所述起爆机构用于在受热后起爆致使所述桶体底部开裂,所述桶体内部的灭火剂流出。进一步改进,所述起爆机构包括起爆器和用于容纳所述起爆器的内凹腔体,所述内凹腔体由所述桶体的底面内凹形成。进一步改进,所述起爆器采用火药起爆器,所述火药起爆器与所述内凹腔体紧密贴合设置。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凹腔体采用横截面为Ω型结构的长条型腔体,所述Ω型结构的长条型腔体中容纳直管式温控液体起爆器。进一步改进,所述温控液体起爆器采用乙醚玻璃起爆器。进一步改进,所述灭火剂采用液态灭火溶剂或固态干粉粉体。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自动灭火隔离带,包括设置在结构墙体外侧的防火隔离带和设置在所述防火隔离带下方的保温材料,所述防火隔离带下部,或所述保温材料上部,或所述防火隔离带与保温材料之间,设置有上述的灭火装置。进一步改进,所述灭火装置设置在专用壳体内,所述专用壳体为由六个面板卡接形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底面板上开设有第一类通孔,所述起爆机构与所述第一类通孔相对设置,所述长方体结构的侧面板下部开设有用于供灭火剂流出的第二类通孔;所述专用壳体固定在所述防火隔离带下部的凹腔处,或固定在所述防火隔离带下方的保温材料上部的凹腔处,或直接固定在结构墙体上。进一步改进,所述长方体结构的内腔被纵向隔板分隔成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靠近所述结构墙体设置,用于放置导热系数小于等于0.008w/m·k的保温材料,所述第二容腔用于放置所述灭火装置。进一步改进,所述长方体结构的侧面板外侧设置有若干个T型增强钉。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灭火装置通过设置起爆机构,使其能在着火受热时起爆,导致桶体开裂,致使桶体内部的灭火剂瞬时流出,实现灭火剂第一时间达到燃烧区域,有效及时的实现对燃烧区燃烧条件的破坏,起到抑制火势增长或灭火的作用。2.本技术还通过采用火药起爆器,利用导火线快速被引燃,瞬时起爆,快速达到灭火的目的,及时有效。3.本技术还通过采用乙醚玻璃起爆器,以及与其配合的相应的内凹腔体,使其能达到温度在100℃±5℃时就起爆,实现桶体底部的开裂,并且能在正常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保护该起爆器防止受损,结构简单,安全方便,成本低。4.本技术自动灭火隔离带通过将灭火装置固定在现有防火隔离带下部,或设置在防火隔离带下方的保温材料上部,或防火隔离带与其下方的保温材料之间,均能实现当下方保温材料着火时,以及随着温度升高时,火药起爆器或乙醚起爆器快速起爆,使桶体内部的灭火剂流出,流至防火隔离带下方的保温材料上,一是降低温度,二是由于该灭火剂遇高温能形成隔离膜,起到隔离氧气的作用,达到阻断火势快速向上蔓延的目的,尽量把火焰控制在一定楼层区域内,为灭火救灾、疏散人群赢得足够的时间,提高建筑外保温层的防火安全性。5.还通过设置用于放置该灭火装置的专用壳体,并在该壳体内部设置用于安装导热系数小于等于0.008w/m·k保温材料的第一容腔,不仅利于灭火装置安装,使操作简单方便,还能满足安装该灭火装置后建筑外保温结构的环保需求,保证建筑外保温效果满足行业标准。6.还通过在该专用壳体底面设置第一类通孔,便于起爆机构的起爆,并通过在专用壳体侧面设置第二类通孔,便于起爆后桶体内部灭火剂的流出和空气流通。7.还通过在长方体结构的侧面板外侧设置多个T型增强钉,便于提高该专用壳体与其周围水泥砂浆的抓力和摩擦力,增加该灭火装置和专用壳体的安装安全性。附图说明上述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动灭火隔离带中灭火装置设置在防火隔离带和下方保温材料之间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灭火装置中起爆机构采用火药起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灭火装置中起爆机构采用火药起爆器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灭火装置专用壳体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自动灭火隔离带中灭火装置设置在防火隔离带下端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自动灭火隔离带中灭火装置设置在防火隔离带下方保温材料上端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灭火装置中采用温控液体起爆器的结构侧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灭火装置中采用温控液体起爆器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对现有建筑外保温层的防火隔离带进行的改进,形成B1自动灭火隔离带。该B1自动灭火隔离带通过包含能起爆的灭火装置,在防火隔离带下方的保温材料着火时,能及时的实现对保温材料的降温灭火,阻断火势快速向上蔓延,尽量把火焰控制在一定楼层区域内,以便赢得足够的时间来灭火救灾、疏散人群,提高建筑外保温层的防火安全性。其改进的自动灭火隔离带具体实施例叙述如下。参照附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自动灭火隔离带,在现有防火隔离带1与其下方的保温材料2之间设置灭火装置3。现有防火隔离带1采用A级保温材料,该防火隔离带1下方的保温材料2采用B1级保温材料,该A级保温材料和B1级保温材料均通过螺栓固定在结构墙体5上。该灭火装置3包括内部密封有灭火剂的桶体31,该桶体31的底部设有起爆机构,该起爆机构用于在受热后起爆,致使该桶体底部开裂,导致桶体31中灭火剂流出。该桶体31采用阻燃塑料材质制成,其内部密封的灭火剂可以通过其开口注入,灭火剂注入后可以将其开口通过密封盖密封,也可将其开口直接塑封密闭,形成完全密封的桶体。本实施例中灭火剂可采用液态灭火溶剂,该液态灭火溶剂可以为加入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密封有灭火剂的桶体,所述桶体的底部设有起爆机构,所述起爆机构用于在受热后起爆致使所述桶体底部开裂,所述桶体内部的灭火剂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密封有灭火剂的桶体,所述桶体的底部设有起爆机构,所述起爆机构用于在受热后起爆致使所述桶体底部开裂,所述桶体内部的灭火剂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爆机构包括起爆器和用于容纳所述起爆器的内凹腔体,所述内凹腔体由所述桶体的底面内凹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爆器采用火药起爆器,所述火药起爆器与所述内凹腔体紧密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腔体采用横截面为Ω型结构的长条型腔体,所述Ω型结构的长条型腔体中容纳直管式温控液体起爆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液体起爆器采用乙醚玻璃起爆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剂采用液态灭火溶剂或固态干粉粉体。


7.一种自动灭火隔离带,包括设置在结构墙体外侧的防火隔离带和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龙
申请(专利权)人:王宝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