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明龙专利>正文

高楼安全逃生急降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27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9
(1)本发明专利技术人认为,能够支撑起“高楼安全逃生急降通道”其安全性的客观物理原理在于:利用弹力胶棒的弹力缓冲现象,可以有效阻止高楼下落者产生的“加速度力”不会突破安全值范围而超量产。(2)利用弹力胶棒作为阻止高楼下落者形成“危险加速度力”的道理很简单、理由也很充分:因为,弹力胶棒不具有“金属弹簧疲劳骤折”的非安全现象以及受潮易锈蚀性,且便于随时更换。事实证明:在闭光的厢体内部,原本高度耐老化的弹力胶棒会更加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3)在“高楼安全逃生急降通道”的厢体内部,凡是能够与人体接触到的地方,均装贴有3~5cm厚的防撞隔离保护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楼安全逃生急降通道“高楼安全逃生急降通道”是一项原理十分简单、性能安全可靠,极易向全社会普及推广应用的重大安全技术与设施专利技术。该技术巧妙利用正常人在1.5~1.8米高处落下时,可有效借助膝关节缓冲避免受伤的物理原理及特性,从而追根溯源到“避免加速度超量产生”所导致的、高空逃生跌落摔伤甚至摔亡现象的发生。该专利技术是在一个整体建造起来的防撞通道内部,分别间隔60cm左右的距离安装所需数量的“高空急降逃生弹力缓冲装置”即:“防撞弹性落脚支撑板”,从而令其在人体下坠之时变成“弹性减力支撑附翼”而提供保护。或者在由N个重叠搭建起来的、高宽长均为122cm*244cm*18cm的防撞厢体内部,分别安装四块“防撞弹性落脚支撑板”,令其在人体下坠之时变成“弹性减力支撑附翼”而提供保护。“防撞弹性落脚支撑板”由木板、防撞弹性垫和弹力胶棒三种材料共同构成,或由阻燃板、防撞阻燃弹性垫和90度定位复位金属弹簧构成。防撞通道厢体板材的厚度可根据安全级别进行最佳选择和搭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弹力胶棒在“高楼安全逃生急降通道”的闭光环境中超级耐用,成本低且易更换,不容易出现骤失弹性的安全事故;而金属弹簧可搭配阻燃材料,从而实现“高楼安全逃生急降通道”的相对阻燃性,但金属往往容易出现疲劳骤断和锈蚀的严重安全事故。市场一旦拥有这样的安全设施,无论楼层多高,“高楼安全逃生急降通道”均能将跳入其中的每一位逃生者,其“坠落加速度”牢牢地控制在所有正常人均能够接受的最低值范围值内。一、安全保护建立在每个人的体格大小不同时,排开“弹性减力支撑附翼”的宽窄度不同由于人体重量与体格大小是成正比关系的,故而,本专利技术人根据两块“防撞弹性落脚支撑板”在承受不同重量而转变为人体左右两块“弹性减力支撑附翼”时,必然会因体重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弯曲弧度即:排开“弹性减力支撑附翼”的宽窄不同。那么,本专利技术人就可以通过支撑板面高低弧度不同的弹力胶棒设置,促其达到、对不同体重下落者施加不同的弹性支撑缓冲力,从而实现对不同体重降落者安全无阻的弹力缓冲性保护效果。二、整体“高楼安全述生急降通道”和组合性“高楼安全逃生急降通道”原理相同效果一样(1)“高楼安全逃生急降通道”既可以由一个砖混整体构件成的超高通道、加上3~5cm的防撞弹性垫和“高空急降逃生弹力缓冲装置”共同构成;也可以由N个高宽长为122cm*244cm*18cm的“高楼安全逃生急降通道”成品厢体重叠构成。(2)由多根弹力胶棒支撑的软包板构成“防撞弹性落脚支撑板”,并令其在人体下坠时变成“弹性减力支撑附翼”。故而,在人体下落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当事人还可以有效利用手臂张合度排开“弹性减力支撑附翼”面积大小的不同,从而达致改变自身降落速度的目的;(3)在最底层那个高宽长为122cm*244cm*18cm的厢体内部,专利技术人进行了落点位的斜坡滑道处理,从而让、从不同楼层快速降落的每个人都能够安全迅速地滑离出狭窄的逃生通道;(4)紧急情况下,逃生者因楼层的不同和跳入“高楼安全逃生急降通道”时间上的不同,即便出现了两人同时到达同一地点的小概率情况,那么,两位逃生者也能够有效借助排开“弹性减力支撑附翼”面积大小上的不同,从而将两人调节成依序降落的安全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高楼安全逃生急降通道”示意图;图2为:高空急降逃生弹力缓冲装置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楼安全逃生方法:/n利用弹力反冲现象避免高楼下落者“超量产生加速度力”,从而能够安全着地的“首创性高楼安全逃生脱险方法”。/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楼安全逃生方法:
利用弹力反冲现象避免高楼下落者“超量产生加速度力”,从而能够安全着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明龙
申请(专利权)人:蒋明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