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髓内支撑杆及安装该支撑杆的股骨近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19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骨科内置物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髓内支撑杆及安装该支撑杆的股骨近端,它包括髓内支撑杆、主锁钉以及加压螺钉,髓内支撑杆穿过转子窝安装在股骨体内,主锁钉同时穿过大转子与第一通孔拧在股骨头上,加压螺钉同时穿过大转子与第二通孔咬合在主锁钉上,自攻螺钉穿过调节孔拧在股骨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基杆与加压杆呈4°的夹角,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且散力槽的开设减少了使用过程中应力集中,避免了股骨远端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髓内支撑杆及安装该支撑杆的股骨近端
本技术涉及骨科内置物制备
,特别是一种安装髓内支撑杆的股骨近端。
技术介绍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病,90%是由跌倒导致的,人群总体发病率女性63/10万、男性34/10万,30%发生在亚洲,且其中大部分在中国,随着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的加深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常规采用手术治疗,其具有促进早期活动,利于康复,防止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等优点,手术固定方式分为:钢板固定(髓外方式)、髓内钉固定(髓内方式)。钢板固定(髓外方式)主要采用DHS(髋动态加压螺钉),其通过滑动加压达到骨折面最大范围的接触,进而减少内固定承受的负荷,但其具有如下缺点:只适用于稳定骨折,手术切口较大,增加了出血及感染的风险;偏心性固定,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断钉、断板及切出股骨头等风险,容易发生髋内翻。髓内钉固定(髓内方式)属于中心性固定,力学性能良好,适用于所有类型骨折,中国专利CN207640478U记载了一种股骨转子骨折髓内钉固定装置,包括髓内主钉、近端骨钉、螺旋刀骨钉以及锁定钉,所述髓内主钉的近端设有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所述髓内主钉的远端设有第三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靠近所述主钉的远端的一侧,所述锁定钉的后部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通孔中,所述螺旋刀骨钉的后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中,所述近端骨钉的后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中,所述近端骨钉的前端搭接在所述螺旋刀骨钉上,且所述螺旋刀骨钉的前端与搭接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mm~10mm,但其起支撑作用的髓内主钉的人体工程学符合度低,对断裂的股骨的愈合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髓内支撑杆的股骨近端,以解决现有髓内钉固定的人体工程学符合度低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髓内支撑杆,包括基杆,所述基杆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加压杆,所述基杆的轴心线与所述加压杆的轴心线的夹角b为4°,所述基杆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加压杆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心线平行,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优选地,所述基杆远离所述加压杆的一端开设有散力槽,所述散力槽朝所述基杆的两侧延伸出所述基杆的侧壁。优选地,所述调节孔为长圆形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与所述基杆的轴心线的夹角c为100°~110°。一种安装髓内支撑杆的股骨近端,包括髓内支撑杆、主锁钉以及加压螺钉,所述髓内支撑杆穿过转子窝安装在股骨体内,所述主锁钉同时穿过大转子与所述第一通孔拧在股骨头上,所述加压螺钉同时穿过所述大转子与所述第二通孔咬合在所述主锁钉上,自攻螺钉穿过所述调节孔拧在所述股骨体上。优选地,所述主锁钉从其头部向末端依次由第一光杆段、加压螺纹段、第二光杆段以及自攻螺纹段组成,所述加压螺纹段的每一圈上的螺纹均为半圈,且位于所述主锁钉的轴心线的同一侧,所述加压螺纹段与所述加压螺钉的螺纹段咬合。优选地,所述主锁钉的头部开设有一字槽,指示槽位于所述一字槽的槽口,所述指示槽与所述加压螺纹段均位于所述一字槽的同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基杆与加压杆呈4°的夹角,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且散力槽的开设减少了使用过程中应力集中,避免了股骨远端断裂。附图说明图1为髓内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髓内支撑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髓内支撑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髓内钉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压螺钉,2-第一光杆段,3-加压螺纹段,4-第二光杆段,5-自攻螺纹段,6-一字槽,7-支撑杆,8-转子窝,9-股骨体,10-大转子,11-股骨头,12-长圆形通孔,13-指示槽,14-自攻螺钉,15-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17-散力槽,18-基杆,19-加压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3所示,一种安装髓内支撑杆的股骨近端,包括基杆18,基杆18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加压杆19,基杆18的轴心线与加压杆19的轴心线的夹角b为4°,符合股骨的生长形状,令支撑杆7的承受力能力更强,基杆18上开设有调节孔,加压杆19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第一通孔15的轴心线与第二通孔16的轴心线平行,且第一通孔15与第二通孔16连通,第一通孔15的轴心线与基杆18的轴心线的夹角c为100°~110°,支撑杆7与髓内钉组呈Y型支撑断裂的股骨近端,符合人体工程学,连接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断裂的股骨的愈合,髓内支撑杆7穿过转子窝8安装在股骨体9内,主锁钉同时穿过大转子10与第一通孔15拧在股骨头11上,加压螺钉1同时穿过大转子10与第二通孔16咬合在主锁钉上,自攻螺钉14穿过调节孔拧在股骨体9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基杆18远离加压杆19的一端开设有散力槽17,散力槽17朝基杆18的两侧延伸出基杆18的侧壁,减少了使用过程中应力集中,避免了股骨远端断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调节孔为长圆形通孔12,自攻螺钉14拧在长圆形通孔12的中部,形成动态固定,令支撑杆7可上下活动,适用于生长发育阶段的股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主锁钉从其头部向末端依次由第一光杆段2、加压螺纹段3、第二光杆4段以及自攻螺纹段5组成,加压螺纹段3的每一圈上的螺纹均为半圈,且位于主锁钉的轴心线的同一侧,加压螺纹段3与加压螺钉1的螺纹段咬合,主锁钉杆将断裂的两段骨头连接后,第一光杆段2卡在大转子10的侧壁上,然后拧入加压螺钉1,加压螺钉1与加压螺纹段3咬合时,加压螺钉1的头部抵在大转子10的侧壁上,继续拧动加压螺钉1时,主锁钉杆朝加压螺钉1的头部运动,从而将断裂的两段骨头拉紧,令骨头的裂缝紧密的贴合,促进断裂处的愈合。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主锁钉的头部开设有一字槽6,指示槽13位于一字槽6的槽口,指示槽13与加压螺纹段3均位于一字槽6的同一侧,加压螺纹段3拧入大转子10内后,通过指示槽13确定其朝向,便于拧入加压螺钉1与其咬合。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髓内支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杆,所述基杆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加压杆,所述基杆的轴心线与所述加压杆的轴心线的夹角b为4°,所述基杆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加压杆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心线平行,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髓内支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杆,所述基杆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加压杆,所述基杆的轴心线与所述加压杆的轴心线的夹角b为4°,所述基杆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加压杆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心线平行,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髓内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杆远离所述加压杆的一端开设有散力槽,所述散力槽朝所述基杆的两侧延伸出所述基杆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髓内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为长圆形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髓内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线与所述基杆的轴心线的夹角c为100°~110°。


5.一种安装髓内支撑杆的股骨近端,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合新宋宣众郝攀峰宋小飞宋小花闫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市新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