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01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缓冲器,包括:轴套、转轴、过油空间、叶片和调节件,叶片可旋转地配合于所述转轴的末端,叶片侧边具有翼片,所述翼片和所述旋翼板配合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以使所述阻尼油流动,所述叶片与所述转轴之间具有限位结构。本申请采用翼片与旋翼板相配合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从而驱动阻尼油在阻尼状态流动或非阻尼状态流动,该旋翼板与翼片之间呈上下结构,减少旋翼板部分的整体厚度,提升转轴可以转动的角度;从而实现更大的马桶盖板打开角度。调节件可配合叶片结构实现缓冲器的慢落时间调节。同时,通过翼片与旋翼板相错开方式的所形成的阻尼油流通通道更大,可实现油路快速回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缓冲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便器盖板用的液压阻尼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缓冲器。
技术介绍
坐便器一般包括陶瓷座、固定在陶瓷座上铰链装置,以及铰接在铰链装置上的盖板。坐便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打开盖板,在不使用坐便器时,往往会闭合盖板。目前,坐便器在铰链装置上配置有阻尼器,而盖板则连接在阻尼器上;当盖板在以铰链装置为旋转中心下落时,阻尼器会让盖板缓缓的下降,可以防止该干砸落在陶瓷座上。在现有技术中,应用于盖板的阻尼器由轴心、轴套以及位于轴心和轴套之间的阻尼件组成,阻尼油位于转轴、轴套所形成的空腔内,通过控制轴套和转轴之间的阻尼油流动间隙,来实现阻尼器的正向缓降和反向过油的作用。但是,现有技术的阻尼器,通过在转轴的两旋翼板上各套有过油阀片来实现对阻尼油流动的单向控制,该旋翼板的厚度大,使得转轴在轴套内壁隔油筋的限位下,其转动角度较小即盖板打开角度较小,且由于非阻尼转动时过油阀片的过油通道较小,不利于实现阻尼油的快速流动。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了现有的技术后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尼器,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转轴转动角度较小以至于盖板打开角度较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缓冲器,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装载阻尼油的内腔,所述轴套内腔壁上具有隔油筋;转轴,所述转轴可旋转地设于所述轴套的内腔中,所述转轴包括设有旋翼板的主体段;过油空间,所述阻尼油通过所述过油空间在受压腔与背压腔之间流动;该缓冲器还包括:叶片,所述叶片在转轴的驱动下可旋转地配合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叶片上设有与所述旋翼板相应的翼片,所述翼片和所述旋翼板配合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以使所述阻尼油流动。限位结构,所述翼片与所述旋翼板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限位结构限制所述翼片与所述旋翼板的打开角度以使所述阻尼油从两者之间流过。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作为一步改进,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轴套的底部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件安装于所述调节孔内,并与所述叶片形成与所述轴套内腔连通的第一过油槽,所述调节件通过相对所述调节孔上下移动来调节所述第一过油槽的大小。作为一步改进,所述叶片的末端与调节孔间具有连通轴套内腔的过油间隙,所述第一过油槽通过所述过油间隙与所述轴套内腔连通。作为一步改进,所述叶片的末端具有位于所述调节孔内的转动柱,所述调节件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转动柱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安装槽上。作为一步改进,所述调节件为一与所述调节孔相螺纹配合的调节旋钮,其包括螺纹段和密封段,所述密封段上设有与所述调节孔配合的密封件。作为一步改进,所述翼片与所述旋翼板在闭合状态时,通过斜面配合形成整体驱动所述阻尼油流动。作为一步改进,所述叶片可沿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移动。作为一步改进,所述转轴末端具有旋转柱,所述叶片具有用于容置所述旋转柱的容置槽;所述角度限位结构包括为位于所述容置槽上的限位缺口,所述缺口将所述旋翼板限位于限位缺口内转动。作为一步改进,所述过油空间包括设置在转轴轴芯外侧壁和叶片轴芯外侧壁上的第二过油槽,所述第二过油槽开设于旋翼板和翼片的打开方向一侧,以使转轴相对轴套沿打开方向旋转到非阻尼状态后,所述隔油筋两侧的阻尼油通过所述第二过油槽流动;且所述第二过油槽沿远离旋翼板和翼片的方向,其所述第二过油槽的阻尼油流动空间变小。作为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过油槽的凹陷深度沿远离旋翼板和翼片的方向逐步变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本申请采用翼片与旋翼板相配合处于闭合状态驱动阻尼油流动或相错开处于打开状态而打开阻尼油流通通道,该旋翼板与翼片之间呈上下结构,提供一种全新的单向过油结构,从而改变传统采用在旋翼板上套设单向过油阀的单向过油结构,进而减少旋翼板部分的整体厚度,提升转轴可以转动的角度。从而实现更大的马桶盖板打开角度。同时,通过翼片与旋翼板相错开处于打开状态的方式所形成的阻尼油流通通道更大,可实现油路快速回流。进一步的,还通过调节件来与所述轴套底部的调节孔、所述叶片的底部形成可调的第一过油槽,通过对第一过油槽的大小调节可以控制单位时间过油量的大小,进而在旋转缓冲器处于阻尼状态时候,控制阻尼油流动速度进而控制缓冲器的阻尼大小,从而实现缓冲器的慢落时间调节。该调节件安装于所述调节孔内,调节灵敏,结构简单。更进一步的,在传统的旋转缓冲器中,转轴的旋翼板上下两端必须和轴套内腔的上下腔壁相贴合,因此制造焊接时对旋翼板以及轴套内腔的高度精度要求很高,而本申请中,通过翼片与旋翼板相斜面配合,且所述叶片可沿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移动;从而缓冲器进入阻尼状态,旋翼板带动叶片转动,且通过阻尼油的反作用力及斜面滑动配合将叶片下压至轴套内腔底壁上。因此,本申请中旋翼板和翼片的相互位置、在轴套内腔的位置可自动调节,进而对旋翼板和翼片的高度精度要求降低,同时对转轴主体段以及叶片的高度精度要求也降低,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制造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旋转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轴套、叶片、调节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调节件调节出一定过油间隙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状态的轴套与叶片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7的叶片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图9是转轴与叶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轴套1、隔油筋11、第四过油槽12、调节孔13、转轴2、旋翼板21、第二过油槽22、第三过油槽23、旋转柱24、转环25;叶片3、翼片31、转动柱32、容置槽33、限位缺口34;调节件4、环形侧壁安装槽41、L形缺口部5、压环61、密封圈62、垫圈63;受压腔71、背压腔72、第一过油槽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缓冲器,包括:/n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装载阻尼油的内腔,所述轴套内腔壁上具有隔油筋;/n转轴,所述转轴可旋转地设于所述轴套的内腔中,所述转轴包括设有旋翼板的主体段;/n过油空间,所述阻尼油通过所述过油空间在受压腔与背压腔之间流动;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器还包括:/n叶片,所述叶片在转轴的驱动下可旋转地配合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叶片上设有与所述旋翼板相应的翼片,所述翼片和所述旋翼板配合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以使所述阻尼油流动;/n限位结构,所述翼片与所述旋翼板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限位结构限制所述翼片与所述旋翼板的打开角度以使所述阻尼油从两者之间流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缓冲器,包括:
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装载阻尼油的内腔,所述轴套内腔壁上具有隔油筋;
转轴,所述转轴可旋转地设于所述轴套的内腔中,所述转轴包括设有旋翼板的主体段;
过油空间,所述阻尼油通过所述过油空间在受压腔与背压腔之间流动;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器还包括:
叶片,所述叶片在转轴的驱动下可旋转地配合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叶片上设有与所述旋翼板相应的翼片,所述翼片和所述旋翼板配合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以使所述阻尼油流动;
限位结构,所述翼片与所述旋翼板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限位结构限制所述翼片与所述旋翼板的打开角度以使所述阻尼油从两者之间流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件,
所述轴套的底部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件安装于所述调节孔内,并与所述叶片形成与所述轴套内腔连通的第一过油槽,所述调节件通过相对所述调节孔上下移动来调节所述第一过油槽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末端与调节孔间具有连通轴套内腔的过油间隙,所述第一过油槽通过所述过油间隙与所述轴套内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的末端具有位于所述调节孔内的转动柱,所述调节件顶部设有安装槽,所述转动柱可旋转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小吉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