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捕虫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捕虫网。一种捕虫网,包括:捕虫网本体、网兜盖和限位组件,其中:所述捕虫网本体包括手柄、网兜圈框和网兜,所述网兜圈框固定在手柄的上端,所述网兜的网口连接在网兜圈框上;所述网兜盖通过弹性构件与网兜圈框连接,所述弹性构件驱动网兜盖盖合在网兜网口上,网兜盖远离弹性构件一端与手柄贴合;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手柄上,限位组件阻止弹性构件驱动网兜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捕虫网在现有捕虫网本体的基础上增设网兜盖,并对应设置驱动网兜盖盖合在网兜网口上的弹性构件和阻止弹性构件驱动网兜盖的限位组件,可以有效避免捕捉到的昆虫逃脱,从而提高昆虫捕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捕虫网
本技术属于害虫捕捉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捕虫网。
技术介绍
在一些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往往需要捕捉昆虫,较为绿色环保的捕虫工具当数捕虫网。捕虫网制作简单,也方便携带。用捕虫网捕捉昆虫时,都是迅速的利用网兜罩住昆虫,然后顺势将网兜贴合在一个平面上,后续对位于网兜内的昆虫进行收集即可。但有时候昆虫所在的地方较为复杂,网兜没有办法贴合在一个较为平整的平面上,这样昆虫就很容易从网兜与平面之间的间隙中逃脱,导致昆虫捕捉效率不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虫网,以解决网兜没有办法贴合在一个较为平整的平面上时,昆虫很容易从网兜与平面之间的间隙中逃脱,导致昆虫捕捉效率不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捕虫网,包括:捕虫网本体、网兜盖和限位组件,其中:所述捕虫网本体包括手柄、网兜圈框和网兜,所述网兜圈框固定在手柄的上端,所述网兜的网口连接在网兜圈框上;所述网兜盖通过弹性构件与网兜圈框连接,所述弹性构件驱动网兜盖盖合在网兜网口上,网兜盖远离弹性构件一端与手柄贴合;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手柄上,限位组件阻止弹性构件驱动网兜盖。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构件为单扭簧、双扭簧和/或卷簧。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构件为卷簧,弹性构件的内端头固定在网兜圈框上,外端头固定在网兜盖上;当网兜盖向限位组件运动时,弹性构件被向外扭动;当网兜盖向网兜运动时,弹性构件向内卷缩。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拉杆、压块和复位弹簧,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间隔固定在手柄上,第一限位块靠近手柄的上端,第二限位块靠近手柄的下端;所述拉杆从下往上依次贯穿第二限位块和第一限位块且拉杆可上下活动;所述压块靠近手柄的一侧设有槽口以供网兜盖远离弹簧构件一端容置其中;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拉杆上,复位弹簧一端固定在第一限位块上,另一端固定在压块上,所述复位弹簧处于预压缩状态。作为优选,所述拉杆上固定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靠近第一限位块,第三限位块靠近手柄的侧面凹设与手柄相贴合的凹槽。作为优选,所述拉杆的下端连接有一拉柄。作为优选,所述网兜盖包括网兜盖圈框和固定在网兜盖圈框上的纱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捕虫网在现有捕虫网本体的基础上增设网兜盖,并对应设置驱动网兜盖盖合在网兜网口上的弹性构件和阻止弹性构件驱动网兜盖的限位组件。在捕捉昆虫之前利用限位组件将网兜盖的位置进行限定;在捕捉到昆虫之后解除限位组件对网兜盖位置的限定,网兜盖在弹性构件的驱动下就会向着网兜的位置运动并盖合在网兜网口上。本技术的捕虫网在捕捉到昆虫之后不需要将网兜贴合在平面上,就可以有效避免捕捉到的昆虫逃脱,从而提高昆虫捕捉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的主视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捕虫网本体、11-手柄、12-网兜圈框、13-网兜、2-网兜盖、21-网兜盖圈框、22-纱网、3-限位组件、31-第一限位块、32-第二限位块、33-拉杆、34-压块、341-槽口、35-复位弹簧、36-拉柄、37-第三限位块、4-弹性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参照附图1-5,一种捕虫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捕虫网本体1、网兜盖2和限位组件3,其中:捕虫网本体1包括手柄11、网兜圈框12和网兜13,网兜圈框12固定在手柄11的上端,网兜13的网口连接在网兜圈框12上;网兜盖2包括网兜盖圈框21和固定在网兜盖圈框21上的纱网22,网兜盖圈框21通过弹性构件4与网兜圈框12连接,弹性构件4驱动网兜盖2盖合在网兜13网口上,网兜盖2远离弹性构件4一端与手柄11贴合;具体的,弹性构件4为单扭簧、双扭簧和/或卷簧,优选地弹性构件4为卷簧,弹性构件4的内端头固定在网兜圈框12上,外端头固定在网兜盖圈框12上;当网兜盖2向限位组件3运动时,弹性构件4被向外扭动;当网兜盖2向网兜13运动时,弹性构件4向内卷缩,从附图4中可以看出弹性构件4为卷簧时,卷簧是缠绕在网兜圈框12上的,卷簧的内端头固定在网兜圈框12上,卷簧的内端头固定在网兜盖圈框21上,固定的方式可以是现有中的焊接。限位组件3设置在手柄11上,限位组件3阻止弹性构件4驱动网兜盖2。具体的:限位组件3包括第一限位块31、第二限位块32、拉杆33、压块34和复位弹簧35,第一限位块31、第二限位块32间隔固定在手柄11上,第一限位块31靠近手柄11的上端,第二限位块32靠近手柄11的下端;拉杆33从下往上依次贯穿第二限位块32和第一限位块31且拉杆33可上下活动,实现该效果的具体设置可以是:在第一限位块31和第二限位块32上开设与拉杆33相对应的通孔,拉杆33穿置在通孔中,这样就可以实现拉杆33的上下活动;在本实施例中拉杆33的下端连接有一拉柄36,一方面可以便于向下拉动拉杆33,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拉杆33的下端从第二限位块32中脱出;压块34靠近手柄11的一侧设有槽口341以供网兜盖2远离弹簧构件4一端容置其中;复位弹簧35套设在拉杆33上,复位弹簧35一端固定在第一限位块31上,另一端固定在压块34上,复位弹簧35处于预压缩状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拉杆33上固定有第三限位块37,第三限位块37靠近第一限位块31,第三限位块37靠近手柄11的侧面凹设与手柄11相贴合的凹槽(附图未标示)。参照附图2,在捕捉昆虫之前,网兜盖2的网兜盖圈框21下端容置在压块34的槽口341中,压块34阻止网兜盖2运动。在捕捉到昆虫时,通过拉柄36迅速向下拉动拉杆33,拉杆33向下运动并对压块34产生拉力,压块34在拉杆33的作用下也向下运动,并对复位弹簧35产生压力,复位弹簧35继续被压缩并向第一限位块31运动,当复位弹簧35和压块34向下运动一定距离后,网兜盖圈框21从槽口341中脱出;与此同时,弹性构件4向内卷缩驱动网兜盖2向网兜13的方向运动并盖合在网兜13处。当松开拉柄36时,复位弹簧35失去压块34的作用,向外伸张,对压块34产生推力,推动压块34向上运动,压块34向上运动时带动拉杆33一并向上运动,并最终使拉柄36抵接在第二限位块32上。将网兜盖2的网兜圈框21容置在槽口341时,操作者一只手向第一限位块31的方向推动压块34,使复位弹簧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捕虫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捕虫网本体、网兜盖和限位组件,其中:/n所述捕虫网本体包括手柄、网兜圈框和网兜,所述网兜圈框固定在手柄的上端,所述网兜的网口连接在网兜圈框上;/n所述网兜盖通过弹性构件与网兜圈框连接,所述弹性构件驱动网兜盖盖合在网兜网口上,网兜盖远离弹性构件一端与手柄贴合;/n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手柄上,限位组件阻止弹性构件驱动网兜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虫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捕虫网本体、网兜盖和限位组件,其中:
所述捕虫网本体包括手柄、网兜圈框和网兜,所述网兜圈框固定在手柄的上端,所述网兜的网口连接在网兜圈框上;
所述网兜盖通过弹性构件与网兜圈框连接,所述弹性构件驱动网兜盖盖合在网兜网口上,网兜盖远离弹性构件一端与手柄贴合;
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手柄上,限位组件阻止弹性构件驱动网兜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为单扭簧、双扭簧和/或卷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为卷簧,弹性构件的内端头固定在网兜圈框上,外端头固定在网兜盖上;当网兜盖向限位组件运动时,弹性构件被向外扭动;当网兜盖向网兜运动时,弹性构件向内卷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斌,古雅良,玉富成,李彦彦,付鑫峰,刘冬梅,涂海莲,赵久成,
申请(专利权)人: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