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71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包括机箱及设置于机箱内部的PCB板,机箱的上表面及侧部分别设有上通槽、侧通槽,PCB板还电连接于插孔组件,插孔组件连接于滑板,滑板的两端均设有两个滚轮;机箱内还设有滑轨,滑轨包括圆弧段及连接于圆弧段两端的两个直线段,两个直线段分别与上通槽、侧通槽对应,滚轮连接于滑轨的内部;插孔组件还通过拉簧连接于机箱,拉簧用于驱动滑板向直线段滑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整个插孔组件相对于机箱位置的切换,可将插孔组件设置在机箱的上端或侧部,便于各种线缆的连接,提升了本实施例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属于集成接入网关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较为常用的通讯接口主要包括RS232、串口、USB以及各种连接器(DIN型连接器、BNC/TNC连接器等),由于接口协议及物理结构不同,这些接口之间无法实现通用。多现场总线集成接入网关用于实现上述多种通讯接口之间的转换,提升各种设备之间连接的便捷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多现场总线集成接入网关通常具备多种接口,并且每种接口通常有多个。由于总线集成接入网关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同时插入多根线缆,并且总线集成接入网关通常作为临时中转设备使用,因此当这些中转接口设置在总线集成接入网关箱体的的某一固定位置时,在实际使用中就会造成不便,经常会出现插头与设备之间发生干涉的现象,降低了线缆与插头之间连接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孔组件可移动的总线集成接入网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及设置于机箱内部的PCB板,所述机箱的上表面及侧部分别设有上通槽、侧通槽,所述PCB板还电连接于插孔组件,所述插孔组件连接于滑板,所述滑板的两端均设有两个滚轮;所述机箱内还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包括圆弧段及连接于圆弧段两端的两个直线段,两个直线段分别与上通槽、侧通槽对应,所述滚轮连接于滑轨的内部;所述插孔组件还通过拉簧连接于机箱,所述拉簧用于驱动滑板向直线段滑动。优选,前述的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还包括滑盖,所述上通槽、侧通槽的外沿还设有用于连接滑盖的翻边。优选,前述的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所述圆弧段还设有滑动槽,所述滑板还设有把手,当滚轮连接于圆弧段时,所述把手连接滑动槽。优选,前述的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所述滑动槽有一个,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上通槽、侧通槽的中间。优选,前述的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所述上通槽、侧通槽的内沿均设有用于连接滑板的密封圈。优选,前述的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所述滑轨的两端还设有用于连接滑板两侧的磁铁。优选,前述的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所述PCB板通过软排连接于插孔组件。优选,前述的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拉簧与机箱的连接点处于圆弧段所在圆形的外部。优选,前述的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上通槽、侧通槽之间的箱体还设有过渡圆弧。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能够实现整个插孔组件相对于机箱位置的切换,可将插孔组件设置在机箱的上端或侧部,便于各种线缆的连接,提升了本实施例使用的便捷性。本技术插孔组件位置的滑动,结构巧妙。切换时,只需要操作拨动把手超过滑动槽的中心位置即可松开把手,在拉簧的作用下,滑板即可与滑轨两端的磁铁吸合,通过磁铁实现插孔组件的定位。本技术还可以通过滑盖与翻边相配合实现对上通槽、侧通槽的盖合。由于上通槽、侧通槽的存在,使得箱体的强度及刚性有所下降,本技术通过在上通槽、侧通槽的外沿增加翻边的方式增强箱体的强度;再者,箱体上通槽、侧通槽之间的过渡圆弧进一步提升了该处箱体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机箱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滑板、插孔组件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滑轨的结构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机箱;2-PCB板;3-插孔组件;4-滑板;5-滑盖;6-滑轨;7-拉簧;8-磁铁;11-上通槽;12-侧通槽;13-翻边;14-密封圈;15-滑动槽;21-软排;41-滚轮;42-把手;61-圆弧段;62-直线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包括机箱1及设置于机箱1内部的PCB板2,PCB板2可通过螺钉安装在机箱1内部的某一底部。PCB板2设有总线集成接入网关的各种电子器件及电路。在机箱1的上表面及侧部分别设有上通槽11、侧通槽12,并且上通槽11、侧通槽12距离两者之间的棱(机箱是长方体)距离最好相等。PCB板2还电连接于插孔组件3,插孔组件3是安装在一块金属滑板4上的,在滑板4的两端均设有两个滚轮41(图4)。具体的,PCB板2通过软排21连接于插孔组件3。插孔组件3设有各种起到输入、输出作用的通讯接口。在机箱1内还设有滑轨6,滑轨6设置在机箱1内、垂直于上通槽11、侧通槽12的内壁。滑轨6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个机箱1的内壁。结合图3及图5:滑轨6包括圆弧段61及连接于圆弧段61两端的两个直线段62,两个直线段62分别与上通槽11、侧通槽12对应(也就是设置在相应通槽的两端),滚轮41连接于滑轨6的内部,并且可在滑轨6的内部自由滚动。上通槽11、侧通槽12之间的箱体还设有相应的过渡圆弧,用于匹配圆弧段61。插孔组件3还通过拉簧7连接于机箱1,拉簧7用于驱动滑板4向直线段62滑动,其具体驱动方式是:拉簧7与机箱1的连接点B处于圆弧段61所在圆形的外部,其中圆弧段61所在圆形的圆心是图3中的A点,并且A点、B点的连线经过圆弧段61的中心(图3中虚直线与水平面的角度是45度)。在整个滑轨6中,圆弧段61的中心与B点最远,这样在拉簧7的作用下,能够使滑板4沿着滑轨6向两端的直线段62滑动,而不会停留在圆弧段61。由于在使用时,上通槽11、侧通槽12始终有一个处于空闲状态,因此为了遮挡其中一个通槽,本实施例还包括滑盖5,上通槽11、侧通槽12的外沿还设有用于连接滑盖5的翻边13,滑盖5也可以有两个,同时将两个通槽盖住。为了便于操作插孔组件3在两个通槽之间的切换,本实施例在圆弧段61还设有滑动槽15,滑板4还设有把手42,当滚轮41连接于圆弧段61时,把手42连接滑动槽15,也就是说通过把手42拨动滑板4沿着滑轨6滑动的。如图1所示:滑动槽15最好有一个,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上通槽11、侧通槽12的中间。上通槽11、侧通槽12的内沿均设有用于连接滑板4的密封圈14,用于填充滑板4于相应通槽之间的缝隙。当滑板4滑动至上通槽11、侧通槽12时,为了避免使用过程中插孔组件3的滑动,本实施例在滑轨6的两端还设有用于连接滑板4两侧的磁铁8,通过磁铁8吸住滑板4的两端,实现对滑板4的定位。使用时,当需要切换插孔组件3相对于机箱1的位置时,以上通槽11向侧通槽12切换为例。用手拨动把手42,滑板4即可沿着滑轨6滑动,在滑板4没有超过圆弧段61的中心位置时,拉簧7对于滑板4的驱动力始终是向上通槽11的,当滑板4没有超过圆弧段61的中心位置时,即可松开把手42,在拉簧7的作用下,滑板4向侧通槽12滑动,最终于与磁铁8吸合,磁铁8避免滑板4在滑轨6内任意滑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及设置于机箱(1)内部的PCB板(2),所述机箱(1)的上表面及侧部分别设有上通槽(11)、侧通槽(12),所述PCB板(2)还电连接于插孔组件(3),所述插孔组件(3)连接于滑板(4),所述滑板(4)的两端均设有两个滚轮(41);/n所述机箱(1)内还设有滑轨(6),所述滑轨(6)包括圆弧段(61)及连接于圆弧段(61)两端的两个直线段(62),两个直线段(62)分别与上通槽(11)、侧通槽(12)对应,所述滚轮(41)连接于滑轨(6)的内部;/n所述插孔组件(3)还通过拉簧(7)连接于机箱(1),所述拉簧(7)用于驱动滑板(4)向直线段(62)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及设置于机箱(1)内部的PCB板(2),所述机箱(1)的上表面及侧部分别设有上通槽(11)、侧通槽(12),所述PCB板(2)还电连接于插孔组件(3),所述插孔组件(3)连接于滑板(4),所述滑板(4)的两端均设有两个滚轮(41);
所述机箱(1)内还设有滑轨(6),所述滑轨(6)包括圆弧段(61)及连接于圆弧段(61)两端的两个直线段(62),两个直线段(62)分别与上通槽(11)、侧通槽(12)对应,所述滚轮(41)连接于滑轨(6)的内部;
所述插孔组件(3)还通过拉簧(7)连接于机箱(1),所述拉簧(7)用于驱动滑板(4)向直线段(62)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盖(5),所述上通槽(11)、侧通槽(12)的外沿还设有用于连接滑盖(5)的翻边(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总线集成接入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61)还设有滑动槽(15),所述滑板(4)还设有把手(42),当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志松王陈雨白玮李雯张磊吴强夏士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