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热回收逐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6706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热回收逐日系统,包括光伏逐日系统和热量回收系统;光伏逐日系统包括:光伏底座;转向驱动装置;光伏发电板,与转向驱动装置的运动端连接;光照传感器,设在光伏发电板上,用于检测太阳光相对于光伏发电板的角度并将信号传输至转向驱动装置;热量回收系统包括:导热块,设于光伏发电板的背面;第一导热管,其首端与导热块连接;热量发电装置,设有热量吸收端和发电端,第一导热管的末端与热量吸收端连接;蓄电模块。本技术有效利用了光伏发电板的热量,把光伏发电板的部分热量回收转化为驱动光伏发电板进行逐日的电量,既能降低光伏发电板的温度,又能为驱动光伏发电板转向提供电量,能够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热回收逐日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伏
,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热回收逐日系统。
技术介绍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能源供应的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践行可持续发展观显示更加重要。在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光伏新能源的应用也更加普及,光伏电站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提供清洁能源。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光伏发电板把一部分光能转化为电能,但有一部分光能对光伏发电板产生热能,使光伏发电板的温度升高;当光伏发电板的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以上时,反而会降低光电转换效率,降低发电量。现有的光伏发电板的温度升高后,热量一般自然地散失,或者一些光伏发电板的背面设置有散热装置,这样可以增加散热速度,但这样都没有利用光伏发电板的热量。若能在对光伏发电板进行散热的同时,又有效利用光伏发电板的热量,这样不仅能提高光伏发电板的光电发电效率,还能提高光伏发电板的整体能量转换效率,对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有重要意义,能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增加总体收益。另外,太阳光线与光伏发电板的相对角度也对光伏发电板的光能吸收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当光伏发电板正对太阳时发电效率最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光伏热回收逐日系统。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光伏热回收逐日系统,包括光伏逐日系统和热量回收系统;所述光伏逐日系统包括:光伏底座;转向驱动装置,其具有固定端和运动端,所述运动端可相对固定端转动;光伏发电板,其与所述运动端连接;光照传感器,其设在所述光伏发电板上,用于检测太阳光相对于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角度并将信号传输至所述转向驱动装置;所述热量回收系统包括:导热块,其设于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背面;第一导热管,其首端与所述导热块连接;热量发电装置,其设有热量吸收端和发电端,所述第一导热管的末端与所述热量吸收端连接;蓄电模块,其与所述发电端电性连接,所述转向驱动装置与所述蓄电模块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热回收逐日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光伏发电板接收太阳光进行发电,光照传感器可检测到当前太阳光相对于光伏发电板的角度,转向驱动装置根据光照传感器传输来的信号,驱动光伏发电板朝向太阳转动,提高光伏发电板的发电效率;光伏发电板产生的部分热量传递到导热块,热量经过第一导热管传递到热量发电装置,热量发电装置把热量转换为电量并收集到蓄电模块,蓄电模块对转向驱动装置供电。本技术有效利用了光伏发电板的热量,把光伏发电板的部分热量回收转化为驱动光伏发电板进行逐日的电量,既能降低光伏发电板的温度,使光伏发电板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提高,又能为驱动光伏发电板转向提供电量,能够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量发电装置包括蒸汽发生装置和透平机,所述蒸汽发生装置为所述热量吸收端,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设有蒸汽出口,所述透平机设有蒸汽入口和发电机,所述蒸汽出口和所述蒸汽入口连通,所述发电机为所述发电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光伏底座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导热管与所述光伏底座相对固定,所述导热块与所述第一导热管的首端铰接,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转动中心设于所述导热块与所述第一导热管的铰接位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光伏底座上的第一转向座,所述第一转向座上转动连接有轴线沿竖向设置的转环,所述第一转向座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转环传动连接的第一转向电机,所述转环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向座,所述第二转向座上转动连接有轴线沿横向设置的横轴,所述第二转向座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横轴传动连接的第二转向电机,所述横轴与所述导热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向座、所述第二转向座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转环的内孔正对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热管从下至上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转环的内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导热块上设有铰接孔,所述第一导热管的首端设有铰接球,所述铰接球与所述铰接孔球铰连接,所述横轴的轴线和所述转环的轴线相交于所述铰接球的球心,所述第一转向电机和所述第二转向电机均与所述蓄电模块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块与所述第一导热管的铰接位设于所述导热块的中部,所述导热块上连接有多个沿所述第一导热管周向分布设置的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二导热管的首端靠近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边缘,所述第二导热管的末端靠近所述第一导热管。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伏逐日系统还包括汇流箱和逆变器,所述汇流箱与所述光伏发电板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汇流箱电性连接。本技术用于光伏发电。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向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发电板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1-光伏底座、102-光伏发电板、103-光照传感器、104-导热块、105-第一导热管、106-第二导热管、201-转向驱动装置、202-第一转向座、203-转环、204-第一转向电机、205-第二转向座、206-横轴、207-第二转向电机、208-铰接球、209-铰接孔、210-第二通孔、301-热量发电装置、302-蒸汽发生装置、303-透平机、304-蓄电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有、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热回收逐日系统。光伏热回收逐日系统包括光伏逐日系统和热量回收系统;光伏逐日系统包括:光伏底座101;转向驱动装置201,其具有固定端和运动端,运动端可相对固定端转动;光伏发电板102,其与运动端连接;光照传感器103,其设在光伏发电板102上,用于检测太阳光相对于光伏发电板102的角度并将信号传输至转向驱动装置201;热量回收系统包括:导热块104,其设于光伏发电板102的背面;第一导热管105,其首端与导热块104连接;热量发电装置301,其设有热量吸收端和发电端,第一导热管105的末端与热量吸收端连接;蓄电模块304,其与发电端电性连接,转向驱动装置201与蓄电模块304电性连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热回收逐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逐日系统和热量回收系统;/n所述光伏逐日系统包括:/n光伏底座;/n转向驱动装置,其具有固定端和运动端,所述运动端可相对固定端转动;/n光伏发电板,其与所述运动端连接;/n光照传感器,其设在所述光伏发电板上,用于检测太阳光相对于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角度并将信号传输至所述转向驱动装置;/n所述热量回收系统包括:/n导热块,其设于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背面;/n第一导热管,其首端与所述导热块连接;/n热量发电装置,其设有热量吸收端和发电端,所述第一导热管的末端与所述热量吸收端连接;/n蓄电模块,其与所述发电端电性连接,所述转向驱动装置与所述蓄电模块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热回收逐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逐日系统和热量回收系统;
所述光伏逐日系统包括:
光伏底座;
转向驱动装置,其具有固定端和运动端,所述运动端可相对固定端转动;
光伏发电板,其与所述运动端连接;
光照传感器,其设在所述光伏发电板上,用于检测太阳光相对于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角度并将信号传输至所述转向驱动装置;
所述热量回收系统包括:
导热块,其设于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背面;
第一导热管,其首端与所述导热块连接;
热量发电装置,其设有热量吸收端和发电端,所述第一导热管的末端与所述热量吸收端连接;
蓄电模块,其与所述发电端电性连接,所述转向驱动装置与所述蓄电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热回收逐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发电装置包括蒸汽发生装置和透平机,所述蒸汽发生装置为所述热量吸收端,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设有蒸汽出口,所述透平机设有蒸汽入口和发电机,所述蒸汽出口和所述蒸汽入口连通,所述发电机为所述发电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热回收逐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光伏底座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导热管与所述光伏底座相对固定,所述导热块与所述第一导热管的首端铰接,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转动中心设于所述导热块与所述第一导热管的铰接位上。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春艳唐建生冯泽君陈潇跃许继源李颖连佳生赖华景谢灏柳淦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