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耳保护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57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极耳保护件,为分体式结构,其由底座和盖板扣合而成。其中,底座包括平置部和卡扣功能部。平置部与电池本体固定连接,且其上分别开设有供正极耳、负极耳穿过的第一避让孔、第二避让孔。卡扣功能部由平置部的上平面垂直地向上延伸而成。由卡扣功能部的外侧壁向外继续延伸出有卡接凸起。盖板包括本体部以及由该本体部的左、右侧壁进行外延、且翻折而成的翻边部。在翻边部上开设有与上述卡接凸起相适配的卡接缺口。这样一来,一方面,使得电池极耳保护件具有较为简洁的设计结构,利于零件成型以及后续装配;另一方面,使得电池极耳保护件的闭合/开口执行过程更为方便、高效,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极耳保护件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尤其是一种电池极耳保护件。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机械压损或短路问题出现,一般是在两个极耳向外延伸的位置上设置极耳防护套。中国技术专利CN207489990U公开了一种极耳防护装置,其包括包裹电池的第一套体,以及包裹极耳的第二套体。第一套体与第二套体连接。第二套体靠近第一套体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能够闭合。第一开口在电池充放电时打开,停止充放电或不测试时进行闭合。在该专利的实施例中推荐两种优选方案,分别如下:1)第一开口呈一字形,且在第一开口的上下沿设置相互配合的拉链;2)在第一开口的一侧连接魔术贴,魔术贴覆盖第一开口,且该魔术贴的其中一端与正极极耳套或负极极耳套缝合固定,缠绕覆盖第一开口后,另一端的端部与第二套体粘合。上述技术方案虽说均对极耳形成了可靠的防护,有效地避免了“短路”问题的发生。然而,无论是采取魔术贴形式或拉链形式均使得极耳防护装置具有较为复杂、繁琐的装配结构,具有较高的制造成本,且不便于极耳防护装置的自身装配工序的执行以及实际的应用操作;另外,拉链或魔术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投入人力频繁地对其进行换新操作以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进而增加了极耳防护装置的维护成本。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便于成型、组装,确保对极耳进行可靠防护,且便利执行闭合或打开操作的电池极耳保护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电池极耳保护件,其为分体式结构,由底座和盖板扣合而成。底座和盖板均由绝缘塑胶注塑而成。其中,底座包括平置部和卡扣功能部。平置部与电池本体固定连接,且其上分别开设有供正极耳、负极耳穿过的第一避让孔、第二避让孔。卡扣功能部由平置部的上平面垂直地向上延伸而成。由上述卡扣功能部的外侧壁向外继续延伸出有卡接凸起。盖板包括本体部以及由该本体部的左、右侧壁进行外延、且向下翻折90°而成的翻边部。在翻边部上开设有与上述卡接凸起相适配的卡接缺口。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上述卡接凸起上设置有导向滑移斜面。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围绕上述第一避让孔,由平置部的上平面继续向上延伸出有高于正极耳的第一限位凸缘。围绕第二避让孔,由平置部的上平面继续向上延伸出有高于负极耳的第二限位凸缘。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由上述第一限位凸缘的内侧壁相向地延伸出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公钩挂臂,相对应地,由本体部的下平面继续向下延伸出有与上述第一公钩挂臂相适配的第一母钩挂臂;由上述第二限位凸缘的内侧壁相向地延伸出有相互对称的第二公钩挂臂,相对应地,由本体部的下平面继续向下延伸出有与上述第二公钩挂臂相适配的第二母钩挂臂。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上述第一限位凸缘上开设有第一割裂缝,以将第一公钩挂臂由第一限位凸缘上部分地割裂。在第二限位凸缘上开设有第二割裂缝,以将第二公钩挂臂由第二限位凸缘上部分地割裂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由上述本体部的下侧壁继续向下延伸出有加强筋部。加强筋部由相互纵横交错的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构成。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盖板优选由PEEK聚醚醚酮制成。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电池极耳保护件,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组成电池极耳保护件的底座、盖板其采用卡扣式分体结构进行连接,这样一来,一方面,使得电池极耳保护件具有较为简洁的设计结构,利于零件的成型以及后续装配,可有效地降低其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当需要执行对正/负极耳的闭合操作时,仅需降低将盖板压扣于底座上即可;或当需要执行对正/负极耳的开口操作时,仅需扳动盖板使其由底座上脱离即可。上述电池极耳保护件的操作过程方便、快捷,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易于损坏,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一种电池极耳保护件与电池本体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一种电池极耳保护件相对于电池本体处于预装配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一种电池极耳保护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电池极耳保护件中底座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6的正视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电池极耳保护件中盖板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8的正视图。1-底座;11-平置部;111-第一避让孔;112-第二避让孔;113-第一限位凸缘;1131-第一公钩挂臂;1132-第一割裂缝;114-第二限位凸缘;1141-第二公钩挂臂;1142-第二割裂缝;12-卡扣功能部;121-卡接凸起;1211-导向滑移斜面;2-盖板;21-本体部;211-第一母钩挂臂;212-第二母钩挂臂;22-翻边部;221-卡接缺口。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图2分别示出了本技术中一种电池极耳保护件与电池本体的装配示意图及其爆炸示意图,可知,电池极耳保护件配套于电池本体进行使用,以对位于电池本体顶面上的正极耳、负极耳进行防护,防止其受到机械外力的压损,且可有效地防止转运过程中或组装过程中“短路”现象的发生。图3、图4、图5分别示出了本技术中一种电池极耳保护件的立体示意图、俯视图及其A-A剖视图,可知,其由底座1和盖板2扣合而成。其中,底座1包括平置部11和卡扣功能部12。平置部11与电池本体固定连接,且其上分别开设有供正极耳、负极耳穿过的第一避让孔111、第二避让孔112。卡扣功能部12由平置部11的上平面垂直地向上延伸而成。由上述卡扣功能部12的外侧壁向外继续延伸出有卡接凸起121。盖板2包括本体部21以及由该本体部21的左、右侧壁进行外延、且向下翻折90°而成的翻边部22。在翻边部22上开设有与上述卡接凸起121相适配的卡接缺口221(如图6、7、8、9中所示)。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底座1和盖板2均须由绝缘塑胶注塑而成。这样一来,一方面,使得电池极耳保护件具有较为简洁的设计结构,利于零件的成型以及后续装配,可有效地降低其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电池极耳保护件自身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进而避免机械外力压损正/负极耳现象的发生;再一方面,当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极耳保护件,其特征在于,其为分体式结构,由底座和盖板扣合而成;所述底座和所述盖板均由绝缘塑胶注塑而成;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平置部和卡扣功能部;所述平置部与电池本体固定连接,且其上分别开设有供正极耳、负极耳穿过的第一避让孔、第二避让孔;所述卡扣功能部由所述平置部的上平面垂直地向上延伸而成;由所述卡扣功能部的外侧壁向外继续延伸出有卡接凸起;所述盖板包括本体部以及由所述本体部的左、右侧壁进行外延、且向下翻折90°而成的翻边部;在所述翻边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接凸起相适配的卡接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耳保护件,其特征在于,其为分体式结构,由底座和盖板扣合而成;所述底座和所述盖板均由绝缘塑胶注塑而成;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平置部和卡扣功能部;所述平置部与电池本体固定连接,且其上分别开设有供正极耳、负极耳穿过的第一避让孔、第二避让孔;所述卡扣功能部由所述平置部的上平面垂直地向上延伸而成;由所述卡扣功能部的外侧壁向外继续延伸出有卡接凸起;所述盖板包括本体部以及由所述本体部的左、右侧壁进行外延、且向下翻折90°而成的翻边部;在所述翻边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接凸起相适配的卡接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耳保护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接凸起上设置有导向滑移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耳保护件,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第一避让孔,由所述平置部的上平面继续向上延伸出有高于所述正极耳的第一限位凸缘;围绕所述第二避让孔,由所述平置部的上平面继续向上延伸出有高于所述负极耳的第二限位凸缘。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启东陶治中邱立凡吴章爱邱亦贞
申请(专利权)人:倍登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