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电管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55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20:00
一种放电管的冷却结构,属于介质放电管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管(2)、冷却管(3)、输入管(8)以及输出管(9),导电管(2)的一端封闭设置,冷却管(3)的出液端伸入导电管(2)内,冷却管(3)与导电管(2)间隔设置,输入管(8)与冷却管(3)的进液端相连通,输出管(9)与导电管(2)的敞口端相连通,输入管(8)和输出管(9)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7m。本放电管的冷却结构能够避免导电管在放电过程中温度升高,进而避免对纺织物造成损坏,使导电管能够连续工作,输入管和输出管的长度均大于等于7m,使水的电阻足够大,避免发生短路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电管的冷却结构
一种放电管的冷却结构,属于介质放电管

技术介绍
等离子体技术应用在纺织领域是近年人们十分关注的新技术,过去人们采用真空等离子体对各种纺织面料进行放电处理,实验证明,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能够替代传统的退浆工艺,提高染色后的色牢度,并且能够改变手感。但是,由于真空等离子体无法连续生产,而且设备运行费用很高,在空气中进行的放电一般是采用硅橡胶包覆的金属管。在放电管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放电管的温度升高,高温一方面会对纺织品造成损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电极管的使用,导致目前的电极管无法持续对纺织品进行等离子体放电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导电管降温,不会发生短路现象的放电管的冷却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放电管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管、冷却管、输入管以及输出管,导电管的一端封闭设置,冷却管的出液端伸入导电管内,冷却管与导电管间隔设置,输入管与冷却管的进液端相连通,输出管与导电管的敞口端相连通,输入管和输出管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7m。优选的,所述的输入管和输出管均为长度为7~8m的盘管。优选的,所述的导电管的敞口端与冷却管之间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的导电管与套设在其外侧的绝缘管间隔设置,且绝缘管与导电管之间设有导热填充物。优选的,所述的导热填充物为金属粉末。优选的,所述的绝缘管内壁设有导电涂层。优选的,所述的导电涂层为石墨烯导电涂层。优选的,所述的绝缘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帽,导电管的敞口端穿过固定帽并伸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放电管的冷却结构的输入管通过冷却管将水送至导电管内,并通过导电管与冷却管之间的冷却通道回流后经输出管排出,使冷却通道内有流动的水,以对导电管进行降温,避免导电管在放电过程中温度升高,进而避免对纺织物造成损坏,使导电管能够连续工作,输入管和输出管的长度均大于等于7m,使水的电阻足够大,避免发生短路现象。2、输入管和输出管均为盘管,能够减少输入管和输出管占用的空间。3、绝缘管与导电管之间设置有导热填充物,能够将绝缘管上的热量技术传递给导电管,并通过冷却液带走,避免绝缘管温度过高。4、填充物为金属粉末,既能够将绝缘管的热量快速的传递给导电管,又能够保证放电管与纺织物之间放电均匀。5、绝缘管内设置有发电涂层,进一步保证了导电管放电均匀。6、固定帽既能够完成导电管与绝缘管之间的安装固定,又能够保证导电管与绝缘管之间的间距。附图说明图1为放电管的冷却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放电管的左视剖视示意图。图中:1、绝缘管2、导电管3、冷却管301、进液管4、导热填充物5、固定帽6、出液管7、悬挂部8、输入管9、输出管。具体实施方式图1~3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放电管的冷却结构,包括导电管2、冷却管3、输入管8以及输出管9,导电管2的一端封闭设置,冷却管3的出液端伸入导电管2内,冷却管3与导电管2间隔设置,输入管8与冷却管3的进液端相连通,输出管9与导电管2的敞口端相连通,输入管8和输出管9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7m。本放电管的冷却结构的输入管8通过冷却管3将水送至导电管2内,并通过导电管2与冷却管3之间的冷却通道回流后经输出管9排出,使冷却通道内有流动的水,以对导电管2进行降温,避免导电管2在放电过程中温度升高,进而避免对纺织物造成损坏,使导电管2能够连续工作,输入管8和输出管9的长度均大于等于7m,使水的电阻足够大,避免发生短路现象。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具体的:如图1~3所示:导电管2为金属管,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管2为铜管。导电管2外同轴套设有绝缘管1,绝缘管1的内径大于导电管2的外径,使绝缘管1与导电管2之间间隔设置。绝缘管1由无机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绝缘管1为玻璃管。绝缘管1的一端封闭设置,且绝缘管1的封闭端设置有悬挂部7。导电管2的封闭端伸入绝缘管1内,且导电管2的封闭端与绝缘管1的封闭端间隔设置。绝缘管1的敞口端与导电管2的敞口端之间设置有固定帽5,固定帽5为一端封闭的圆筒,绝缘管1的敞口端伸入固定帽5内,并与固定帽5密封连接。固定帽5的封闭端上设置有通孔,导电管2的敞口端穿过固定帽5上端通孔后伸出固定帽5,导电管2与固定帽5之间密封连接。在绝缘管1与导电管2之间设置有导热填充物4,导热填充物4能够将绝缘管1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给导电管2。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填充物4为金属粉末,从而能够保证导电管2放电更加均匀。绝缘管1的内壁设置有导电涂层,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涂层为石墨烯导电涂层,进一步保证了导电管2的放电更加均匀。冷却管3的出液端伸入导电管2内,且冷却管3的出液端与导电管2的封闭端间隔设置,冷却管3的进液端伸出导电管2设置,导电管2的敞口端与冷却管3之间密封设置。导电管2与冷却管3间隔设置,从而在冷却管3与导电管2之间形成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内设有循环的冷却液,能够将导电管2的热量快速送走,避免导电管2温度过高。冷却管3的进液端向下弯折,形成竖向设置的进液管301,导电管2的出液端连接有出液管6,出液管6竖向设置在导电管2的下侧,出液管6的上端与导电管2相连通。输入管8的出液端与进液管301相连通,输出管9的进液端与出液管6相连通,输入管8和输出管9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7m,在本实施例中,输入管8和输出管9均为长度为7~8m的盘管,从而方便置于设备箱体内,减小设备的体积。由于输入管8和输出管9的长度长,增大了水流的电阻,避免发生短路现象。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电管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管(2)、冷却管(3)、输入管(8)以及输出管(9),导电管(2)的一端封闭设置,冷却管(3)的出液端伸入导电管(2)内,冷却管(3)与导电管(2)间隔设置,输入管(8)与冷却管(3)的进液端相连通,输出管(9)与导电管(2)的敞口端相连通,输入管(8)和输出管(9)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7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管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管(2)、冷却管(3)、输入管(8)以及输出管(9),导电管(2)的一端封闭设置,冷却管(3)的出液端伸入导电管(2)内,冷却管(3)与导电管(2)间隔设置,输入管(8)与冷却管(3)的进液端相连通,输出管(9)与导电管(2)的敞口端相连通,输入管(8)和输出管(9)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7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管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管(8)和输出管(9)均为长度为7~8m的盘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管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管(2)的敞口端与冷却管(3)之间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洪铭周兆瑞侯正奇苗大刚崔建业吕茂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泓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