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电热膜的烘干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11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电热膜的烘干室,包括烘干室以及穿过烘干室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下方设置支架,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蓄热箱,所述蓄热箱的上表面设置第一电热膜,所述支架上端对应输送带的下表面设置翻转机构,所述蓄热箱包括金属箱体以及设置在金属箱体内的蓄热水,所述烘干室的内侧壁对应输送带设置第二电热膜,所述烘干室的内侧壁下部设置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设置防尘机构,所述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排湿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烘干室内的热能总量,以及对物料升温时的热源数量,可以加速物料的烘干速度并增加物料的烘干质量;并且通过加热膜来加热,对于电能的损耗更少,室内加热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电热膜的烘干室
本技术涉及产品连续烘干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电热膜的烘干室。
技术介绍
在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材料烘干后操作,这就需要烘干室进行集体烘干,但现有技术中的烘干室大多人为操作,人为控制烘干温度和时间,且不能分批烘干,需要同时放入烘干室,同时取出,所以效率低下,烘干的质量也不好管控;并且在烘干过程中出现过热事故的概率较高。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聚酯薄膜,由可导电的特制油墨、金属载流条经加工、热压在绝缘聚酯薄膜间制成。工作时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送入空间,使人体和物体首先得到温暖,其综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对流供暖方式。电热膜系统由电源、温控器、连接件、绝缘层、电热膜及饰面层构成。电源经导线连通电热膜,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由于电热膜为纯电阻电路,故其转换效率高,除一小部分损失(2%),绝大部分(98%)被转化成热能。传统的烘干室大多采用其它电热结构进行烘干,但是电热膜具有加热均匀、能源利用率高的优点。并且目前的烘干室在放入物料之后,由于内外温差较大,使得烘干室内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会下降较多,影响烘干的速度和质量。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结合加热膜优点且提高室内热能储备量的烘干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电热膜的烘干室,通过增加烘干室内的热能总量,以及对物料升温时的热源数量,可以加速物料的烘干速度并增加物料的烘干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电热膜的烘干室,包括烘干室以及穿过烘干室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下方设置支架,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蓄热箱,所述蓄热箱的上表面设置第一电热膜,所述支架上端对应输送带的下表面设置翻转机构,所述蓄热箱包括金属箱体以及设置在金属箱体内的蓄热水,所述烘干室的内侧壁对应输送带设置第二电热膜,所述烘干室的内侧壁下部设置进气孔,所述进气孔设置防尘机构,所述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排湿机构。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支架顶端两侧相对设置的多个旋转轴承,两两相对的旋转轴承之间设置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椭圆柱形的旋转托辊,所述旋转托辊的一端设置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蓄热箱上的旋转电机,所述支架在设置从动锥形齿轮的一侧通过支撑轴承设置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旋转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上设置与从动锥形齿轮配合的主动锥形齿轮。进一步的,所述防尘机构包括进气孔内侧壁设置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插入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内设置滤网。进一步的,所述排湿机构包括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的L型撑杆,所述L型撑杆的顶端在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排气罩体,所述排气罩体的上端设置多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分支管连通,所述分支管与排气主管道连通,所述排气主管道内设置排气风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烘干室内的加热依靠蓄热箱上的第一电热膜和室内侧壁上的第二电热膜来实现,第一电热膜位置输送带的正下方,可以对输送带上的物料进行支架加热,室内侧壁上的第二电热膜可以对烘干室内进行加热,同时对进气孔进来的空气进行预先加热。在烘干过程中,物料沿着输送带进入烘干室,烘干室较长,输送带沿长轴向设置,电热膜在加热输送带上物料的同时还能加热室内空气,同时蓄热箱可以吸收多余的热能,并且水的比热容较高,这样室内的总热量很高,在物料进入后,不止加热膜发出热量,蓄热箱也可以发出热量,加速在物料刚进入时的升温速度。排湿机构位于输送带的上方,物料受热水分蒸发时湿润空气会上升,通过排湿机构排出。本技术通过增加烘干室内的热能总量,以及对物料升温时的热源数量,可以加速物料的烘干速度并增加物料的烘干质量;并且通过加热膜来加热,对于电能的损耗更少,室内加热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采用电热膜的烘干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翻转机构和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截面图。1、分支管;2、排气孔;3、排气主管道;4、排气罩体;5、旋转托辊;6、旋转轴承;7、旋转轴;8、输送带;9、支架;10、第一电热膜;11、蓄热箱;12、旋转电机;13、传动杆;14、主动锥形齿轮;15、支撑轴承;16、烘干室;17、第二电热膜;18、蓄热水;19、套筒;20、进气孔;21、滤网;22、过滤筒;23、金属箱体;24、从动锥形齿轮;25、L型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1-3,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采用电热膜的烘干室,包括烘干室16以及穿过烘干室16的输送带8,所述输送带8下方设置支架9,所述支架9的下方设置蓄热箱11,所述蓄热箱11的上表面设置第一电热膜10,所述支架9上端对应输送带8的下表面设置翻转机构,所述蓄热箱11包括金属箱体23以及设置在金属箱体23内的蓄热水18,所述烘干室16的内侧壁对应输送带8设置第二电热膜17,所述烘干室16的内侧壁下部设置进气孔20,所述进气孔20设置防尘机构,所述输送带8的上方设置排湿机构。具体而言,蓄热箱体的材质可以采用铝合金,并在上部和底部设置管道,可以加水并放水,为了保证热交换的性能,在蓄热箱的外侧可以设置金属板。翻转机构可以对输送带进行撞击,使得物料被上下翻飞,幅度要小一些,避免物料洒出,这样可以将物料分散开,加速烘干。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支架9顶端两侧相对设置的多个旋转轴承6,两两相对的旋转轴承6之间设置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上设置椭圆柱形的旋转托辊5,所述旋转托辊5的一端设置从动锥形齿轮24,所述从动锥形齿轮24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蓄热箱11上的旋转电机12,所述支架9在设置从动锥形齿轮24的一侧通过支撑轴承15设置传动杆13,所述传动杆13的一端与旋转电机12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13上设置与从动锥形齿轮24配合的主动锥形齿轮14。旋转电机与传动杆实现传动连接,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带动主动锥形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锥形齿轮转动,使得旋转轴带动旋转托辊转动。旋转托辊截面为椭圆形,这样输送带在上面被上下敲击,可以分散物料。需注意相邻的两个旋转托辊运动状态要错开,高低起伏交错,效果会更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防尘机构包括进气孔20内侧壁设置的套筒19,所述套筒19的一端插入过滤筒22,所述过滤筒22内设置滤网21。套筒与过滤筒可以螺纹连接,在安装时直接将过滤筒对应套筒旋转拧入即可,更换使用比较方便。对于滤网可以通过清水进行冲洗,从而循环使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电热膜的烘干室,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室(16)以及穿过烘干室(16)的输送带(8),所述输送带(8)下方设置支架(9),所述支架(9)的下方设置蓄热箱(11),所述蓄热箱(11)的上表面设置第一电热膜(10),所述支架(9)上端对应输送带(8)的下表面设置翻转机构,所述蓄热箱(11)包括金属箱体(23)以及设置在金属箱体(23)内的蓄热水(18),所述烘干室(16)的内侧壁对应输送带(8)设置第二电热膜(17),所述烘干室(16)的内侧壁下部设置进气孔(20),所述进气孔(20)设置防尘机构,所述输送带(8)的上方设置排湿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电热膜的烘干室,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室(16)以及穿过烘干室(16)的输送带(8),所述输送带(8)下方设置支架(9),所述支架(9)的下方设置蓄热箱(11),所述蓄热箱(11)的上表面设置第一电热膜(10),所述支架(9)上端对应输送带(8)的下表面设置翻转机构,所述蓄热箱(11)包括金属箱体(23)以及设置在金属箱体(23)内的蓄热水(18),所述烘干室(16)的内侧壁对应输送带(8)设置第二电热膜(17),所述烘干室(16)的内侧壁下部设置进气孔(20),所述进气孔(20)设置防尘机构,所述输送带(8)的上方设置排湿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电热膜的烘干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支架(9)顶端两侧相对设置的多个旋转轴承(6),两两相对的旋转轴承(6)之间设置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上设置椭圆柱形的旋转托辊(5),所述旋转托辊(5)的一端设置从动锥形齿轮(24),所述从动锥形齿轮(24)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世耀李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问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