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96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炉芯结构,在不拆卸炉体的情况下,可以便捷的拆卸配风进行替换、维修或者清理。其包括设置在燃烧室内的配风器和燃烧室上板,所述配风器的下端抵在所述燃烧室上板的顶面,所述配风器包括环形的承载板和多块圆弧形的配风板;所述承载板固定在燃烧室侧壁上,所述多块配风板按照圆周方向拼接成配风圆筒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配风圆筒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配风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炉芯结构
本技术涉及单灶头生物质燃烧炉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应用在单灶头生物质燃烧炉用的一种炉芯结构。
技术介绍
生物质燃料由秸秆、稻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等以及“三剩物”经过加工产生的块状环保新能源,是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将生物质燃料送入单灶头生物质炉内的炉膛内进行直接燃烧,而燃烧后的热能可直接供应给锅炉、供暖、热处理等供热设备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单灶头生物质炉主要包括炉体、炉芯和进料仓,所述炉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连通设有炉膛和排渣配风室,炉膛的上部燃烧空间称之为燃烧室。炉芯主要结构包括配风器和燃烧室上板,配风器是一体式的圆筒形,侧壁上加工多个配风孔,炉体在配风器外壁设有配风室,配风室通过配风管连通炉体外,通过自然风进入配风室内后,经配风孔进入燃烧室,进行二次供氧,保证燃料成分燃烧。由于配风器是一体铸造结构,安装在炉体内后,不能随意取出,随着燃烧使用时间增长,配风器逐渐损毁变形,配风孔变形最为严重,从而导致燃烧室供氧效果变差,不利于生物质燃料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炉芯结构,在不拆卸炉体的情况下,可以便捷的拆卸配风进行替换、维修或者清理。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炉芯结构,包括设置在燃烧室内的配风器和燃烧室上板,所述配风器的下端抵在所述燃烧室上板的顶面,所述配风器包括环形的承载板和多块圆弧形的配风板;所述承载板固定在燃烧室侧壁上,所述多块配风板按照圆周方向拼接成配风圆筒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配风圆筒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配风孔。进一步的,所述配风板的数量为3-4个,所述配风板的上端设有往外伸出弧形的挂板,所述承载板上设有与所述挂板一一对应插接的弧形插孔。进一步的,所述配风板的左右两侧边均设有能与相邻配风板侧边互相嵌合的企口。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压紧端环,所述压紧端环的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同心分布的内螺纹管口,所述压紧端环螺纹安装在所述内螺纹管口上,所述压紧端环的下端面压在所述配风圆筒的上端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与配风板均为铸铁材质制作而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1、多块配风板按照圆周方向拼接成配风圆筒并可拆卸的安装在承载板上,维护燃烧炉时,直接从燃烧室内将配风板一一拆卸取出;弧形插孔和挂板的配合方式,能更加便捷的沿着竖直方向拆卸配风板;如此设计,能方便替换、维修或者清理配风板;2、配风板左右侧边设置企口,拼接为配风圆筒时,减少拼接缝隙,保证拼接的一体性;3、内螺纹管口与压紧端环螺纹连接,将多块配风板压紧在承载板上,保证使用时整体牢固性;4、本技术所述炉芯结构,不但结构稳定,而且拆卸安装方便,保证配风器的通风供氧效果,降低成本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配风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承载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配风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承载板与配风板组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炉芯结构应用在燃烧炉内状态图;图中:1、配风器,2、燃烧室上板,3、承载板,4、配风板,5、压紧端环,6、弧形插孔,7、挂板,8、企口,9、内螺纹管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炉芯结构,在生物质燃烧炉成品投入使用过程中,可以停炉快捷拆卸配风板,不需要将炉体整体拆开,拆卸过程简单方便。本实施例公开的炉芯结构,如图5所示,其包括设置在燃烧室内的配风器1和燃烧室上板2,配风器1的下端抵在燃烧室上板2的顶面。如图1所示,配风器1包括环形的承载板3、三块圆弧形的配风板4和压紧端环5。如图2-3所示,承载板3与配风板4均采用铸铁材质加工而成,配风板4上加工多个配风孔。承载板3在工厂生产燃烧炉过程中,就已固定在燃烧室侧壁上。承载板3的板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加工有三条弧形插孔6,配风板4的上端设有往外伸出弧形的挂板7,如此设计,通过挂板7从上往下插接在弧形插孔6内,实现配风板4安装在承载板3上。如图4所示,当三块配风板4全部安装在承载板3上时,互相拼接成配风圆筒。为了减小相邻配风板4之间的拼接缝隙,保证一体性,在配风板4的左右两侧边均加工有能与相邻配风板4侧边互相嵌合的企口8。承载板3上设置有同心分布的内螺纹管口9,压紧端环5的侧壁加工有外螺纹,当压紧端环5螺纹安装在所述内螺纹管口9上时,压紧端环5的下端面压在所述配风圆筒的上端面上,从而实现承载板3与三块配风板4整体牢固的组成配风器1。本实施例公开的炉芯结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当使用一段时间,需要定期维护检查配风器时,将燃烧炉停炉后,先旋转打开压紧端环,将配风板逐一竖直拔出进行检修和清理,若发现有损坏,及时替换备用的配风板。本实施例解决了投入使用中的燃烧炉无法检查维修配风器的难题,同时操作过程简便,保证燃烧炉的正常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芯结构,包括设置在燃烧室内的配风器和燃烧室上板,所述配风器的下端抵在所述燃烧室上板的顶面,/n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风器包括环形的承载板和多块圆弧形的配风板;所述承载板固定在燃烧室侧壁上,所述多块配风板按照圆周方向拼接成配风圆筒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配风圆筒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配风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芯结构,包括设置在燃烧室内的配风器和燃烧室上板,所述配风器的下端抵在所述燃烧室上板的顶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风器包括环形的承载板和多块圆弧形的配风板;所述承载板固定在燃烧室侧壁上,所述多块配风板按照圆周方向拼接成配风圆筒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配风圆筒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配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风板的数量为3-4个,所述配风板的上端设有往外伸出弧形的挂板,所述承载板上设有与所述挂板一一对应插接的弧形插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刚王德堂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驰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