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噪音和震动的灌环氧的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73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小噪音和震动的灌环氧的油泵,包括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隔音罩、第二隔音罩、油泵本体、传动杆、通孔、限位板和限位机构的配合使用,通过第一隔音罩和第二隔音罩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油泵本体产生的噪音,通过限位机构的使用,可以对限位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对第二隔音罩的固定,通过通孔的使用,避免了传动杆与第一隔音罩和第二隔音罩发生摩擦,解决了现有灌环氧的油泵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指定的降噪装置对油泵进行降噪处理,导致油泵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影响周围工作环境的问题,该减小噪音和震动的灌环氧的油泵,具备降低油泵产生的噪音的优点,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小噪音和震动的灌环氧的油泵
本技术属于油泵
,尤其涉及一种减小噪音和震动的灌环氧的油泵。
技术介绍
油泵是一种既轻便又紧凑的泵,有直列式、分配式和单体式三大类,油泵要有动力源才能运转,它下部的凸轮轴是由发动机曲轴齿轮带动的,油泵提出了一种具有一个由含铝材料制成的外壳的油泵和设置在该外壳中的可运动的模制件,其中,该可运动的模制件至少部分地由一种可烧结的、至少包含一种奥氏体的铁基合金的材料制成,并且其中由一种可烧结材料制成的该模制件具有一个至少为该外壳的热膨胀系数百分之六十的热膨胀系数。灌环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油泵进行输送,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灌环氧的油泵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指定的降噪装置对油泵进行降噪处理,导致油泵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影响周围工作环境,降低了灌环氧的油泵的实用性,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噪音和震动的灌环氧的油泵,具备降低油泵产生的噪音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灌环氧的油泵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指定的降噪装置对油泵进行降噪处理,导致油泵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影响周围工作环境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小噪音和震动的灌环氧的油泵,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油泵本体,所述油泵本体的左侧设置有传动杆,所述油泵本体表面的后侧设置有第一隔音罩,所述第一隔音罩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油泵本体表面的前侧设置有第二隔音罩,所述第二隔音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一隔音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与第一隔音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与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顶部与外壳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拉板,所述限位杆的顶部延伸至外壳的顶部并与拉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底部穿过限位孔并延伸至限位槽的内腔。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外壳前侧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板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限位板的后侧延伸至卡槽的内腔。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杆配合使用的活动孔,所述固定杆的底部穿过活动孔并与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二隔音罩底部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隔音罩和第二隔音罩的左侧开设有与传动杆配合使用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隔音罩、第二隔音罩、油泵本体、传动杆、通孔、限位板和限位机构的配合使用,通过第一隔音罩和第二隔音罩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油泵本体产生的噪音,通过限位机构的使用,可以对限位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对第二隔音罩的固定,通过通孔的使用,避免了传动杆与第一隔音罩和第二隔音罩发生摩擦,解决了现有灌环氧的油泵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指定的降噪装置对油泵进行降噪处理,导致油泵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影响周围工作环境的问题,该减小噪音和震动的灌环氧的油泵,具备降低油泵产生的噪音的优点,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能够使限位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对限位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便捷的对第二隔音罩进行固定安装,实现了对油泵本体进行降噪处理的目的。3、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块和限位槽,能够使限位杆穿过限位孔并插入限位槽对限位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对第二隔音罩进行固定安装的目的,操作简单,便于使用者使用。4、本技术通过设置卡槽,能够使限位板穿过卡槽并与限位杆配合使用,有效提高了第一隔音罩和第二隔音罩的稳固程度,避免了第一隔音罩和第二隔音罩发生脱落的现象。5、本技术通过设置活动孔,能够使活动板在固定杆的表面移动,提高了活动板带动限位杆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同时也提高了限位杆对限位板的固定程度。6、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能够使第二隔音罩带动滑块在滑槽的内腔移动,实现了定位安装第二隔音罩的目的,提高了第二隔音罩安装后的稳定性,保证了对油泵本体的隔音效果。7、本技术通过设置通孔,能够使传动杆穿过通孔进行使用,避免了油泵本体在安装时传动杆与第一隔音罩和第二隔音罩发生卡死的现象,结构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隔音罩和第二隔音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外壳与限位板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外壳的主视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底座;2、油泵本体;3、第一隔音罩;4、第二隔音罩;5、固定板;6、限位板;7、限位机构;701、外壳;702、固定杆;703、活动板;704、弹簧;705、限位杆;706、拉板;8、限位孔;9、限位槽;10、卡槽;11、活动孔;12、滑块;13、滑槽;14、传动杆;15、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小噪音和震动的灌环氧的油泵,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油泵本体2,油泵本体2的左侧设置有传动杆14,油泵本体2表面的后侧设置有第一隔音罩3,第一隔音罩3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油泵本体2表面的前侧设置有第二隔音罩4,第二隔音罩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第一隔音罩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7。参考图4,限位机构7包括外壳701,外壳701的底部与第一隔音罩3的顶部固定连接,外壳70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02,固定杆70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板703,固定杆70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弹簧704,弹簧704的底部与活动板703的顶部固定连接,弹簧704的顶部与外壳70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动板703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705,外壳701的顶部设置有拉板706,限位杆705的顶部延伸至外壳701的顶部并与拉板706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机构7,能够使限位杆705在弹簧704的作用下对限位板6的位置进行固定,便捷的对第二隔音罩4进行固定安装,实现了对油泵本体2进行降噪处理的目的。参考图4,外壳70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限位杆705配合使用的限位孔8,限位板6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杆705配合使用的限位槽9,限位杆705的底部穿过限位孔8并延伸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小噪音和震动的灌环氧的油泵,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油泵本体(2),所述油泵本体(2)的左侧设置有传动杆(14),所述油泵本体(2)表面的后侧设置有第一隔音罩(3),所述第一隔音罩(3)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油泵本体(2)表面的前侧设置有第二隔音罩(4),所述第二隔音罩(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所述第一隔音罩(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噪音和震动的灌环氧的油泵,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油泵本体(2),所述油泵本体(2)的左侧设置有传动杆(14),所述油泵本体(2)表面的后侧设置有第一隔音罩(3),所述第一隔音罩(3)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油泵本体(2)表面的前侧设置有第二隔音罩(4),所述第二隔音罩(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所述第一隔音罩(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噪音和震动的灌环氧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外壳(701),所述外壳(701)的底部与第一隔音罩(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70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02),所述固定杆(70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板(703),所述固定杆(70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弹簧(704),所述弹簧(704)的底部与活动板(70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704)的顶部与外壳(70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703)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705),所述外壳(701)的顶部设置有拉板(706),所述限位杆(705)的顶部延伸至外壳(701)的顶部并与拉板(706)固定连接。


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沈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国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