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57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所述叠合梁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翼板,所述叠合梁本体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翼板,所述叠合梁本体的下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保护组件,所述叠合梁本体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强组件。该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设置有加强组件和保护组件,叠合梁本体前表面固定安装的固定块内表面固定安装的保护板起到保护固定块的作用,固定块前表面固定安装的保护壳体内壁固定安装的加劲板加强了梁的刚度,使叠合梁本体不宜变形,保护叠合梁本体,加劲板的内部开设有锯齿孔,贯穿锯齿孔的内部箍接有预应力钢筋起到加强该叠合梁本体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是一种预应力大跨度。
技术介绍
框架梁的横截面一般为矩形或T型,当楼盖结构为预制板装配式楼盖时,为减少结构所占的高度,框架梁截面常为十字形或花篮形,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常将预制梁做成T形截面,在预制板安装就位后,再现浇部分混凝土,形成所谓的叠合梁设备,可以分两次浇捣混凝土的梁,第一次在预制场做成预制梁,第二次在施工现场进行,当预制梁吊装安放完成后,再浇捣上部的混凝土使其连成整体,叠合梁设备按受力性能又可为一阶段受力和二阶段受力两类。但是,目前的叠合梁强度有待提高,叠合梁长期受到外力作用容易损伤,使用寿命不高,使用稳定性有待提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包括叠合梁本体,所述叠合梁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翼板,所述叠合梁本体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翼板,所述叠合梁本体的下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保护组件,所述叠合梁本体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强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加劲板、锯齿孔、预应力钢筋、保护壳体、保护板和固定块,所述第一连接翼板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前表面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内壁固定安装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的内部开设有锯齿孔,所述贯穿锯齿孔的内部箍接有预应力钢筋,所述固定块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保护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连接板、弹簧体和第二加强板,所述加固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靠近叠合梁本体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远离叠合梁本体下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体,所述弹簧体远离第一加强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强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叠合梁本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翼板为“L”型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壳体的前表面呈闭合状,且保护壳体的后表面呈开口状,所述固定块为长方体结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体为圆柱体结构,且弹簧体为高碳钢材质的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均为长方体结构,且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加强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设置有加强组件,叠合梁本体前表面固定安装的固定块内表面固定安装的保护板起到保护固定块的作用,使得固定块连接的更加稳定,固定块前表面固定安装的保护壳体内壁固定安装的加劲板加强了梁的刚度,使叠合梁本体不宜变形,提高材料的承载力,保护叠合梁本体,加劲板的内部开设有锯齿孔,贯穿锯齿孔的内部箍接有预应力钢筋起到加强该叠合梁本体的作用,使得叠合梁本体使用起来更稳定。2、该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设置有保护组件,叠合梁本体的下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加固板起到连接加固作用,加固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内部靠近叠合梁本体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板,增加了该叠合梁本体的稳定性,第一加强板远离叠合梁本体下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体,当该叠合梁本体受到外力作用下,在弹簧体的作用下受压起到缓冲作用,增加叠合梁本体的使用寿命,弹簧体远离第一加强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强板进一步保护该叠合梁本体,增加叠合梁本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中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中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连接翼板;2、加强组件;3、叠合梁本体;4、第二连接翼板;5、加固板;6、保护组件;7、加劲板;8、锯齿孔;9、预应力钢筋;10、保护壳体;11、保护板;12、固定块;13、第一加强板;14、连接板;15、弹簧体;16、第二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包括叠合梁本体3,叠合梁本体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翼板1,叠合梁本体3为长方体结构,第一连接翼板1为“L”型状,叠合梁本体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翼板4,叠合梁本体3的下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加固板5,加固板5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保护组件6,保护组件6包括第一加强板13、连接板14、弹簧体15和第二加强板16,加固板5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内部靠近叠合梁本体3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板13,第一加强板13远离叠合梁本体3下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体15,弹簧体15为圆柱体结构,且弹簧体15为高碳钢材质的构件,弹簧体15远离第一加强板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强板16,第一加强板13和第二加强板16均为长方体结构,且第一加强板13和第二加强板16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加强筋,加固板5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内部靠近叠合梁本体3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板13,增加了该叠合梁本体3的稳定性,第一加强板13远离叠合梁本体3下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弹簧体15,当该叠合梁本体3受到外力作用下,在弹簧体15的作用下受压起到缓冲作用,增加叠合梁本体3的使用寿命,弹簧体15远离第一加强板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强板16进一步保护该叠合梁本体3,增加叠合梁本体3的使用寿命。在图1和图2中:叠合梁本体3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强组件2,加强组件2包括加劲板7、锯齿孔8、预应力钢筋9、保护壳体10、保护板11和固定块12,第一连接翼板1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前表面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壳体10,保护壳体10的前表面呈闭合状,且保护壳体10的后表面呈开口状,固定块12为长方体结构,保护壳体10内壁固定安装有加劲板7,加劲板7的内部开设有锯齿孔8,贯穿锯齿孔8的内部箍接有预应力钢筋9,固定块12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保护板11,叠合梁本体3的前表面固定安装的固定块12内表面固定安装的保护板11起到保护固定块12的作用,使得固定块12连接的更加稳定,固定块12的前表面固定安装的保护壳体10内壁固定安装的加劲板7加强了叠合梁本体3的刚度,使叠合梁本体3不宜变形,提高材料的承载力,保护叠合梁本体3,加劲板7的内部开设有锯齿孔8,贯穿锯齿孔8的内部箍接有预应力钢筋9起到加强该叠合梁本体3的作用,使得叠合梁本体3使用起来更稳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叠合梁本体3的前表面固定安装的固定块12内表面固定安装的保护板11起到保护固定块12的作用,使得固定块12连接的更加稳定,固定块12的前表面固定安装的保护壳体10内壁固定安装的加劲板7加强了叠合梁本体3的刚度,使叠合梁本体3不宜变形,提高材料的承载力,保护叠合梁本体3,加劲板7的内部开设有锯齿孔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包括叠合梁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梁本体(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翼板(1),所述叠合梁本体(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翼板(4),所述叠合梁本体(3)的下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加固板(5),所述加固板(5)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保护组件(6),所述叠合梁本体(3)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强组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包括叠合梁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梁本体(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翼板(1),所述叠合梁本体(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翼板(4),所述叠合梁本体(3)的下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加固板(5),所述加固板(5)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保护组件(6),所述叠合梁本体(3)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加强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2)包括加劲板(7)、锯齿孔(8)、预应力钢筋(9)、保护壳体(10)、保护板(11)和固定块(12),所述第一连接翼板(1)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前表面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壳体(10),所述保护壳体(10)内壁固定安装有加劲板(7),所述加劲板(7)的内部开设有锯齿孔(8),贯穿所述锯齿孔(8)的内部箍接有预应力钢筋(9),所述固定块(12)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保护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6)包括第一加强板(13)、连接板(14)、弹簧体(15)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逊孙学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新世纪预制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