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52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内的阀芯、与所述阀芯相连接的齿套、与所述齿套相连接的把手以及连接所述把手和所述齿套的卡扣;所述齿套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齿结构,所述第一齿结构沿所述齿套的轴向分布;所述把手套设于所述齿套上,其内壁设有第二齿结构,所述第二齿结构与所述第一齿结构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通过齿套传递把手与阀芯之间的旋转力,实现其开关及调节流量的功能,另一方面,实现了把手与阀芯相对位置的改变,使得入墙龙头能够匹配不同深浅的墙体预留孔,便于安装,无须切割,节约了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
本技术涉及水龙头
,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龙头一般均包括把手和套筒,这种结构的水龙头设置于墙体外面,随着人们对美的要求的提高,一些用户想要将水龙头的其他部件均埋入墙体里面,墙体外面只保留把手,这种结构的水龙头节约空间,且墙体外简洁美观,受到诸多用户的追捧。现有的入墙水龙头,通常需要在墙体上预留预埋孔,用于将水龙头上把手以外的其他部件全部都安置于其内,然而,墙体预留孔的精度受限,无法预留出精准尺寸的预埋孔,故预埋孔的深度或深或浅,导致把手无法与墙面平齐,影响美观及使用,如此,需要对水龙头作出调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将阀芯做的很长,安装好其他部件之后,再根据预埋孔的深浅切割阀芯,这种安装难度很大,且稍有不慎就会损害墙体,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把手与阀芯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解决了因墙体预埋孔深浅不一导致把手与墙体不平齐的问题,无须切割阀芯,安装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内的阀芯、与所述阀芯相连接的齿套、与所述齿套相连接的把手以及连接所述把手和所述齿套的卡扣;所述齿套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齿结构,所述第一齿结构沿所述齿套的轴向分布;所述把手套设于所述齿套上,其内壁设有第二齿结构,所述第二齿结构与所述第一齿结构相匹配。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连接套管、与所述连接套管相连接的限位裙边以及与所述连接套管相连接的卡件;所述连接套管呈管状结构,其表面设有外螺纹。优选地,所述卡件从所述限位裙边向远离所述连接套管的方向延伸;所述卡件上靠近所述限位裙边的一侧设有环状卡槽,所述环状卡槽分布于所述卡件的整个周向上。优选地,所述阀芯的顶部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外径小于所述齿套的内径,且所述连接件伸入所述齿套的内部,并与所述齿套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把手包括旋转部和与所述旋转部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旋转部裸露于墙体外,其与所述限位裙边相互抵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旋转部一体成型,其呈管状结构,所述第二齿结构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内壁。优选地,所述把手上还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固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把手的周向方向上。优选地,所述卡扣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顶部的固定件以及位于所述本体外壁的环状凸起,所述本体呈管状结构,其套设于所述连接部和卡件上;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本体的顶部,其嵌入所述固定孔内部;所述环状凸起嵌入所述环状卡槽内部,其形状及大小与所述环状卡槽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优选地,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固定于所述旋转部的顶部,其包括盖体和位于所述盖体底部的嵌入件;所述嵌入件伸入所述旋转部的内部;所述旋转部的顶部还设有台阶结构,所述盖体与所述台阶结构过盈配合。优选地,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嵌入件上,并与所述嵌入件一起伸入所述旋转部内部。优选地,所述旋转部的外表面还设有若干凸起结构。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通过齿套传递把手与阀芯之间的旋转力,实现其开关及调节流量的功能,另一方面,实现了把手与阀芯相对位置的改变,使得入墙龙头能够匹配不同深浅的墙体预留孔,便于安装,无须切割,节约了安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可调节的入墙龙头的齿套和把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可调节的入墙龙头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可调节的入墙龙头的装饰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可调节的入墙龙头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1内的阀芯2、与所述阀芯2相连接的齿套3、与所述齿套3相连接的把手4以及连接所述把手4和所述齿套3的卡扣5;所述齿套3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齿结构31,所述第一齿结构31沿所述齿套3的轴向分布;所述把手4套设于所述齿套3上,其内壁设有第二齿结构41,所述第二齿结构41与所述第一齿结构31相匹配。如图3所示,所述底座1用于固定安装所述阀芯2、卡扣5及把手4,其包括连接套管11、与所述连接套管11相连接的限位裙边12以及与所述连接套管11相连接的卡件13。所述连接套管11呈管状结构,用于固定所述阀芯2,其表面设有外螺纹,便于实现所述入墙龙头把手与外部安装结构之间的连接。所述限位裙边12用于配合所述卡件13,对所述卡扣5进行限位,并实现入墙龙头把手的限位。所述卡件13从所述限位裙边12向远离所述连接套管11的方向延伸,且为了实现所述卡扣5的固定安装,所述卡件13上靠近所述限位裙边12的一侧设有环状卡槽14,所述环状卡槽14分布于所述卡件13的整个周向上。所述阀芯2安装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其与外界水源相连通,便于实现水的开关,为了实现所述阀芯2的固定安装,其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便于实现所述阀芯故外界安装结构之间的固定连接,其伸入所述底座1的连接套管11内部,在所述连接套管11内部与所述齿套3相连接。为了实现所述阀芯2与所述齿套3之间的连接,所述阀芯2的顶部设有连接件21,所述连接件21的外径小于所述齿套3的内径,且所述连接件21伸入所述齿套3的内部,便于实现所述齿套3与所述阀芯2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齿套3位于所述连接套管11内部,其套设于所述阀芯2的连接件21上,并与所述连接件21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为了实现所述把手4与所述阀芯2之间的联动关系,便于将所述把手4的旋转力传递至所述阀芯2,所述齿套3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齿结构31,所述第一齿结构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齿结构31均匀分布于所述齿套3的外表面,其沿所述齿套3的轴向分布。如图2所示,所述把手4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其与所述齿套3相连接,其包括旋转部42和与所述旋转部42相连接的连接部43,所述旋转部41裸露于墙体外,便于用户开关龙头,所述旋转部42与所述限位裙边12相互抵接,所述连接部43与所述旋转部42一体成型,其呈管状结构,所述第二齿结构41设于所述连接部43的内壁,所述第二齿结构41与所述第一齿结构31相匹配,即所述第二齿结构41与所述第一齿结构31相互平行,便于实现所述把手4与所述齿套3之间的相对位移,另一方面,所述由于所述第一齿结构31与所述第二齿结构41相互匹配,故所述把手4旋转时,所述齿套3能够跟随所述把手4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内的阀芯、与所述阀芯相连接的齿套、与所述齿套相连接的把手以及连接所述把手和所述齿套的卡扣;/n所述齿套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齿结构,所述第一齿结构沿所述齿套的轴向分布;/n所述把手套设于所述齿套上,其内壁设有第二齿结构,所述第二齿结构与所述第一齿结构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内的阀芯、与所述阀芯相连接的齿套、与所述齿套相连接的把手以及连接所述把手和所述齿套的卡扣;
所述齿套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齿结构,所述第一齿结构沿所述齿套的轴向分布;
所述把手套设于所述齿套上,其内壁设有第二齿结构,所述第二齿结构与所述第一齿结构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连接套管、与所述连接套管相连接的限位裙边以及与所述连接套管相连接的卡件;
所述连接套管呈管状结构,其表面设有外螺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从所述限位裙边向远离所述连接套管的方向延伸;
所述卡件上靠近所述限位裙边的一侧设有环状卡槽,所述环状卡槽分布于所述卡件的整个周向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顶部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外径小于所述齿套的内径,且所述连接件伸入所述齿套的内部,并与所述齿套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的入墙龙头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旋转部和与所述旋转部相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旋转部裸露于墙体外,其与所述限位裙边相互抵接;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振辉李密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高明安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