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内腔提升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462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桥梁内腔提升平台,包括主架体,主架体下方设有下层施工平台,下层施工平台下方设有多个平台横梁,所述平台横梁两端设有调节横梁,调节横梁与平台横梁套接,所述调节横梁端部与桥梁内腔连接,所述下层施工平台上设有多个滑轨,所述主架体两侧设有模板,所述模板下端设有多个滑块,所述滑块设在滑轨上,以使两侧模板在下层施工平台滑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分块吊装,模板滑移固定后,利用塔吊设备整体提升吊装至下一施工面,成本较低,同时操作快捷、安全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内腔提升平台
本技术涉及桥梁内腔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内腔提升平台。
技术介绍
在桥梁塔腔施工中,平台一般采用满铺跳板或提升吊架。满铺跳板采用提前在内腔地面设置预埋件,焊接槽钢(或其它钢材)等形式,结构简单。提升吊架式操作平台是高塔塔柱内腔施工最常见的施工工艺,一般设置2-3层平台,每层满铺跳板,在上一节已浇筑的塔柱上设置钢性牛腿,将架体放置于牛腿上并焊接固定,架体可重复使用。但面对高塔柱,工程量较大的桥梁塔柱内腔施工,两者共同的缺点是,焊接工程量大,操作复杂而且大量的焊接工作耗时耗力,若雨季较长的情况下,无法保证施工工期。在面对变截面塔柱时需要不断的切割跳板,材料无法重复利用,造成经济浪费。目前在桥梁内腔施工中,使用较多的是上述的预埋牛腿式提升吊架,该结构具有整体吊装,操作简易、可利用性强等优点,但其存在以下不便:(1)该结构需要将架体和预埋牛腿焊接固定,但塔腔内作业空间有限,操作难度大,焊接质量要求高,施工安全风险大;(2)该结构在变截面塔柱施工中,需要不断切割或加长跳板,造成材料的浪费。(3)该结构在雨季施工期间,利用率低,需采取措施后才可进行牛腿焊接,影响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内腔提升平台,解决满铺跳板或提升吊架技术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内腔提升平台,包括主架体,主架体下方设有下层施工平台,下层施工平台下方设有多个平台横梁,所述平台横梁两端设有调节横梁,调节横梁与平台横梁套接,所述调节横梁端部与桥梁内腔连接,所述下层施工平台上设有多个滑轨,所述主架体两侧设有模板,所述模板下端设有多个滑块,所述滑块设在滑轨上;以使两侧模板在下层施工平台滑动。优选方案中,所述调节横梁端部通过固定螺栓与桥梁内腔连接。优选方案中,设有预埋杆件,预埋杆件端部设有锥形螺母,所述锥形螺母和预埋杆件设在桥梁内腔墙体内部,所述固定螺栓穿过预埋杆件端部与锥形螺母螺纹连接。优选方案中,所述调节横梁端部设有连接板,所述固定螺栓设在连接板两端。优选方案中,所述调节横梁上设有多个调节孔,所述平台横梁上设与多个通孔,所述平台横梁上设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穿过平台横梁和调节孔用于固定调节横梁。优选方案中,平台横梁与下层施工平台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主架体与固定板连接。优选方案中,所述下层施工平台和固定板上开有多个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一侧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在固定螺栓的上方,第二开口设在调节螺母的上方。优选方案中,所述模板通过多个预埋拉杆与桥梁内腔侧壁连接,所述预埋拉杆端部设有多个固定桁架,所述固定桁架抵靠在模板端面;所述模板上端设有多个模板吊耳。优选方案中,所述主架体上方设有上层施工平台,上层施工平台上方设有平台吊耳,平台吊耳通过钢丝绳与吊机连接;所述主架体上设有侧面模板。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桥梁内腔提升平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分块吊装,模板滑移固定后,利用塔吊设备整体提升吊装至下一施工面,成本较低,同时操作快捷、安全高效。此外,通过调整销轴位置进行平台长度的调节,便于适应变截面的塔体,为塔体施工工期提供了保障,市场应用价值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总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提升架施工主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提升架模板滑动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提升架左视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提升架俯视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提升架下层施工平台放大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平台横梁与调节横梁主视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平台横梁与调节横梁侧视结构图;图中:桥梁1;吊机2;桥梁内腔3;主架体4;平台横梁5;调节螺母501;固定螺栓6;下层施工平台7;预埋拉杆8;模板9;模板吊耳10;上层施工平台11;钢丝绳12;调节横梁13;调节孔1301;连接板1302;预埋杆件14;锥形螺母1401;滑轨15;滑块16;固定桁架17;平台吊耳18;第一开口19;侧面模板20;第二开口21;固定板2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8所示,一种桥梁内腔提升平台,包括主架体4,主架体4下方设有下层施工平台7,下层施工平台7下方设有多个平台横梁5,所述平台横梁5两端设有调节横梁13,调节横梁13与平台横梁5套接,所述调节横梁13端部与桥梁内腔3连接,所述下层施工平台7上设有多个滑轨15,所述主架体4两侧设有模板9,所述模板9下端设有多个滑块16,所述滑块16设在滑轨15上,以使两侧模板9在下层施工平台7滑动。由此结构,吊装整个提升平台到桥梁内腔3中,在拆模板9的时候,将整体通过滑轨15向主架体4方向移动,再吊到下一个位置进行再次施工,操作方便,无需分块吊装,模板滑到主架体4一侧固定后,利用起重设备整体提升吊装至下一施工位置,操作快捷、安全高效。优选方案中,所述调节横梁13端部通过固定螺栓6与桥梁内腔3连接。由此结构,调节横梁13通过固定螺栓6与桥梁内腔3的墙体进行固定连接,其中桥梁内腔3内墙里面在制造桥梁1的时候进行预埋螺母,用于与固定螺栓6配合使用,固定整个提升平台。优选方案中,设有预埋杆件14,预埋杆件14端部设有锥形螺母1401,所述锥形螺母1401和预埋杆件14设在桥梁内腔3墙体内部,所述固定螺栓6穿过预埋杆件14端部与锥形螺母1401螺纹连接。由此结构,预埋预埋杆件14,预埋杆件14端部焊接锥形螺母1401,锥形螺母1401较为稳定,承受力大。优选方案中,所述调节横梁13端部设有连接板1302,所述固定螺栓6设在连接板1302两端。由此结构,如图8所示结构,多个固定螺栓6使整个提升平台更加稳定,且预埋杆件14中的锥形螺母1401与固定螺栓6配套是使用。优选方案中,所述调节横梁13上设有多个调节孔1301,所述平台横梁5上设与多个通孔,所述平台横梁5上设有调节螺母501,所述调节螺母501穿过平台横梁5和调节孔1301用于固定调节横梁13。由此结构,如图7-8所示结构,滑动平台横梁5两端的调节横梁13来调节整体长度,再利用调节螺母501将平台横梁5和调节横梁13进行固定,适合各种宽度的桥梁内腔3。优选方案中,平台横梁5与下层施工平台7之间设有固定板22,所述主架体4与固定板22连接。由此结构,固定板22用于与平台横梁5进行固定连接,用于将平台横梁5进行有效的固定,固定板22固定后,再将下层施工平台7固定到固定板22上,使下层施工平台7更加稳定。优选方案中,所述下层施工平台7和固定板22上开有多个第一开口19,第一开口19一侧设有第二开口21,所述第一开口19设在固定螺栓6的上方,第二开口21设在调节螺母501的上方。由此结构,如图4-5所示结构,其中第一开口19用于安装和调节固定螺栓6和调节横梁13,第二开口21用于调节平台横梁5上的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内腔提升平台,其特征是:包括主架体(4),主架体(4)下方设有下层施工平台(7),下层施工平台(7)下方设有多个平台横梁(5),所述平台横梁(5)两端设有调节横梁(13),调节横梁(13)与平台横梁(5)套接,所述调节横梁(13)端部与桥梁内腔(3)连接,所述下层施工平台(7)上设有多个滑轨(15),所述主架体(4)两侧设有模板(9),所述模板(9)下端设有多个滑块(16),所述滑块(16)设在滑轨(15)上;/n以使两侧模板(9)在下层施工平台(7)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内腔提升平台,其特征是:包括主架体(4),主架体(4)下方设有下层施工平台(7),下层施工平台(7)下方设有多个平台横梁(5),所述平台横梁(5)两端设有调节横梁(13),调节横梁(13)与平台横梁(5)套接,所述调节横梁(13)端部与桥梁内腔(3)连接,所述下层施工平台(7)上设有多个滑轨(15),所述主架体(4)两侧设有模板(9),所述模板(9)下端设有多个滑块(16),所述滑块(16)设在滑轨(15)上;
以使两侧模板(9)在下层施工平台(7)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桥梁内腔提升平台,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横梁(13)端部通过固定螺栓(6)与桥梁内腔(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桥梁内腔提升平台,其特征是:设有预埋杆件(14),预埋杆件(14)端部设有锥形螺母(1401),所述锥形螺母(1401)和预埋杆件(14)设在桥梁内腔(3)墙体内部,所述固定螺栓(6)穿过预埋杆件(14)端部与锥形螺母(1401)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桥梁内腔提升平台,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横梁(13)端部设有连接板(1302),所述固定螺栓(6)设在连接板(1302)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桥梁内腔提升平台,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横梁(13)上设有多个调节孔(1301),所述平台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雷王延博罗航喻文浩徐文冰韩亚伦吴迪赵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