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浓缩消化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24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浓缩消化反应装置,主要内容为:所述的进泥管安装在配泥箱的进口处,第一阀门通过管路与第三阀门连接,第三阀门通过管路与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的左端连接,搅拌电机固定安装在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顶端,搅拌轴与搅拌电机输出轴连接且搅拌轴位于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内,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底部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阀门连接,污泥排出管安装在与第二阀门上,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顶端通过管路与洗气瓶连接,洗气瓶通过管路与洗气瓶湿式气体流量计连接,湿式气体流量计与排气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内、外反应器相结合的方式,外反应器主要用于污泥的浓缩,内反应器主要进行污泥的消化反应,处理效率高且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浓缩消化反应装置
本技术属于一种污泥浓缩
,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浓缩消化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污泥的处理几乎全部采用浓缩脱水机,脱水泥饼外运至垃圾处理场,这种处理方法不能达到污泥减量和稳定处置的要求。特别地,污泥处理效果差,而且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浓缩消化反应装置,其结构简单,采用内、外反应器相结合的方式,外反应器主要用于污泥的浓缩,内反应器主要进行污泥的消化反应,处理效率高且处理效果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泥浓缩消化反应装置,其中:包括配泥箱、进泥管、第一阀门、搅拌电机、湿式气体流量计、排气管、洗气瓶、搅拌轴、计量水箱、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第二阀门、污泥排出管和第三阀门,所述的进泥管安装在配泥箱的进口处,所述的配泥箱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阀门连接,所述的第一阀门通过管路与第三阀门连接,所述的第三阀门通过管路与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的左端连接,所述的搅拌电机固定安装在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顶端,所述的搅拌轴与搅拌电机输出轴连接且搅拌轴位于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内,所述的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底部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阀门连接,所述的污泥排出管安装在与第二阀门上,所述的计量水箱通过管路与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右端连接,所述的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顶端通过管路与洗气瓶连接,所述的洗气瓶通过管路与洗气瓶湿式气体流量计连接,所述的湿式气体流量计与排气管连接。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r>上述的进泥管上安装有自吸式排污泵。上述的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内径为200mm,外径为400mm且总高度为1.3m。上述的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与计量水箱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阀门。本技术中污泥经自吸式排污泵抽至配泥箱内,采用间歇方式依靠重力作用进入外反应器,经过重力浓缩和初步泥水分离后,沉淀下来的污泥经底部过水孔进入内反应器,在内反应器里进行浓缩消化处理,然后经由三相分离器实现气水、泥水的分离,消化污泥经由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底部第二阀门排出;沼气经由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顶部经洗气瓶和湿式气体流量计后排出,上清液由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出水区排至计量水箱测定体积后排出。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结构简单,采用内、外反应器相结合的方式,外反应器主要用于污泥的浓缩,内反应器主要进行污泥的消化反应,处理效率高且处理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配泥箱1、进泥管2、第一阀门3、搅拌电机4、湿式气体流量计5、排气管6、洗气瓶7、搅拌轴8、计量水箱9、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第二阀门11、污泥排出管12、第三阀门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一种污泥浓缩消化反应装置,其中:包括配泥箱1、进泥管2、第一阀门3、搅拌电机4、湿式气体流量计5、排气管6、洗气瓶7、搅拌轴8、计量水箱9、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第二阀门11、污泥排出管12和第三阀门13,所述的进泥管2安装在配泥箱1的进口处,所述的配泥箱1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阀门3连接,所述的第一阀门3通过管路与第三阀门13连接,所述的第三阀门13通过管路与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的左端连接,所述的搅拌电机4固定安装在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顶端,所述的搅拌轴8与搅拌电机4输出轴连接且搅拌轴8位于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内,所述的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底部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阀门11连接,所述的污泥排出管12安装在与第二阀门11上,所述的计量水箱9通过管路与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右端连接,所述的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顶端通过管路与洗气瓶7连接,所述的洗气瓶7通过管路与洗气瓶7湿式气体流量计5连接,所述的湿式气体流量计5与排气管6连接。实施例中,进泥管2上安装有自吸式排污泵。实施例中,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内径为200mm,外径为400mm且总高度为1.3m。实施例中,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与计量水箱9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阀门。本技术中污泥经自吸式排污泵抽至配泥箱1内,采用间歇方式依靠重力作用进入外反应器,经过重力浓缩和初步泥水分离后,沉淀下来的污泥经底部过水孔进入内反应器,在内反应器里进行浓缩消化处理,然后经由三相分离器实现气水、泥水的分离,消化污泥经由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底部第二阀门11排出;沼气经由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顶部经洗气瓶7和湿式气体流量计5后排出,上清液由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出水区排至计量水箱9测定体积后排出。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浓缩消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泥箱(1)、进泥管(2)、第一阀门(3)、搅拌电机(4)、湿式气体流量计(5)、排气管(6)、洗气瓶(7)、搅拌轴(8)、计量水箱(9)、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第二阀门(11)、污泥排出管(12)和第三阀门(13),所述的进泥管(2)安装在配泥箱(1)的进口处,所述的配泥箱(1)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阀门(3)连接,所述的第一阀门(3)通过管路与第三阀门(13)连接,所述的第三阀门(13)通过管路与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的左端连接,所述的搅拌电机(4)固定安装在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顶端,所述的搅拌轴(8)与搅拌电机(4)输出轴连接且搅拌轴(8)位于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内,所述的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底部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阀门(11)连接,所述的污泥排出管(12)安装在与第二阀门(11)上,所述的计量水箱(9)通过管路与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右端连接,所述的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顶端通过管路与洗气瓶(7)连接,所述的洗气瓶(7)通过管路与洗气瓶(7)湿式气体流量计(5)连接,所述的湿式气体流量计(5)与排气管(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浓缩消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泥箱(1)、进泥管(2)、第一阀门(3)、搅拌电机(4)、湿式气体流量计(5)、排气管(6)、洗气瓶(7)、搅拌轴(8)、计量水箱(9)、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第二阀门(11)、污泥排出管(12)和第三阀门(13),所述的进泥管(2)安装在配泥箱(1)的进口处,所述的配泥箱(1)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阀门(3)连接,所述的第一阀门(3)通过管路与第三阀门(13)连接,所述的第三阀门(13)通过管路与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的左端连接,所述的搅拌电机(4)固定安装在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顶端,所述的搅拌轴(8)与搅拌电机(4)输出轴连接且搅拌轴(8)位于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内,所述的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10)底部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阀门(11)连接,所述的污泥排出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辉刘礼祥庞诚陆桂勇刘文燕戴泳陈哲刘毅杨建卫周文伟郑培曹洪钧杨观乐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深水城北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