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22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四水池,其特征在于,第四水池前侧固定设置第一盖板,第四水池后侧活动设置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上设置有缺口,缺口与第一盖板配合,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拼接成遮盖部件;第一盖板上设置通孔,通孔上侧设置筒体,排水管穿过筒体及通孔,延伸至第四水池内,筒体侧面设置用于固定排水管的螺栓;其中,第四水池底部并位于排水管下方设置水槽,水槽内径大于排水管外径,排水管底部设置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排水管可以升降,可以将清洗过程中位于池子底部的水排出,提高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混凝土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混凝土废水处理系统具有第一水池11、第二水池12、第三水池13及第四水池14,第一水池11与第二水池12之间设置第一过滤组件21,第二水池12与第三水池13之间设置第二过滤组件22,废水注入第一水池11,经过第一过滤组件21过滤后进入第二水池12,第二水池12内的水体经过第二过滤组件22过滤后进入第三水池13,第三水池13内水体静止后上层水体可二次利用,第三水池13内水体进入第四水池14,泵将第四水池14内水体抽出以供使用。第四水池清洗时,其底部的水应排出,以提高清洁的效果。但排水管往往是固定的,无法延伸至池底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废水处理装置,排水管可以根据需要升降,以方便排出清洗过程中位于池底部的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四水池,其特征在于,第四水池前侧固定设置第一盖板,第四水池后侧活动设置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上设置有缺口,缺口与第一盖板配合,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拼接成遮盖部件;第一盖板上设置通孔,通孔上侧设置筒体,排水管穿过筒体及通孔,延伸至第四水池内,筒体侧面设置用于固定排水管的螺栓;其中,第四水池底部并位于排水管下方设置水槽,水槽内径大于排水管外径,排水管底部设置滤网。进一步:滤网上设置若干凸杆。进一步:凸杆长度小于水槽深度。进一步:凸杆长度为水槽深度的一半。r>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排水管可以升降,可以将清洗过程中位于池子底部的水排出,提高清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混凝土废水处理装置俯视图,图中省略了部分结构。图2为混凝土废水处理装置俯视图。图3为混凝土废水处理装置俯视图,图中省略了第二盖板。图4为筒体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5为滤网处仰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到图5,一种混凝土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四水池14,第四水池14前侧固定设置第一盖板31,第四水池14后侧活动设置第二盖板32,第二盖板32上设置有缺口,缺口与第一盖板31配合,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拼接成遮盖部件。第一盖板为固定状态,第二盖板为活动状态,以图2及图3为例,放置时,将第二盖板带缺口端搭在第四水池后部,然后整体向前移动第二盖板,使得第二盖板的缺口与第一盖板接合。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配合成一个整体的遮盖部件,可以避免异物进入池子内。第一盖板31上设置通孔,通孔上侧设置筒体41,排水管5(可采用不锈钢等材料制成)穿过筒体41及通孔,延伸至第四水池14内,筒体41侧面设置用于固定排水管的螺栓42。筒体侧面设置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螺栓,通过螺栓的端部以固定住筒体内的排水管。其中,第四水池14底部并位于排水管5下方设置水槽14a,水槽14a内径大于排水管5外径,排水管5底部设置滤网6(可采用不锈钢等材料制成)。排水管顶部可以设置法兰等连接件,与柔性接管连接,然后接于水泵。清洁第四水池过程中需要排出池子底部的水时,松开螺栓,向下按压排水管,使得排水管的底部压入水槽内,调整到位后,通过螺栓固定住排水管。通过该方法可以将池子底部的水体排出,提高清洁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向下调整过程中,排水管底部应与水槽底部具有一定间距,防止堵塞。完成后,将排水管向上调整至正常状态,图4中排水管底部高度(正常使用高度)为示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实施例2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滤网6上设置若干凸杆(见图5,图中黑色圆点处为凸杆仰视示意图)。凸杆长度小于水槽深度。凸杆可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向下调整过程中凸杆抵住水槽底部,可以避免调整超限造成排水管底部堵塞,利于排水。优选凸杆长度为水槽深度的一半。利于使用。特别的是,当水槽底部具有易碎块状体等杂质时,可以通过凸杆一定程度上将杂质等刺碎,利于外排。实施例3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区别在于,第一盖板上的通孔及筒体上的中心孔共同构成过孔,排水管固定后,过孔与排水管之间具有气道(过孔的内径大于排水管外径,例如过孔的内径比排水管外径大0.3-0.5cm),使得第四水池内部与外界环境连通,利于装置的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技术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四水池(14),其特征在于,第四水池(14)前侧固定设置第一盖板(31),第四水池(14)后侧活动设置第二盖板(32),第二盖板(32)上设置有缺口,缺口与第一盖板(31)配合,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拼接成遮盖部件;/n第一盖板(31)上设置通孔,通孔上侧设置筒体(41),排水管(5)穿过筒体(41)及通孔,延伸至第四水池(14)内,筒体(41)侧面设置用于固定排水管的螺栓(42);/n其中,第四水池(14)底部并位于排水管(5)下方设置水槽(14a),水槽(14a)内径大于排水管(5)外径,排水管(5)底部设置滤网(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第四水池(14),其特征在于,第四水池(14)前侧固定设置第一盖板(31),第四水池(14)后侧活动设置第二盖板(32),第二盖板(32)上设置有缺口,缺口与第一盖板(31)配合,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拼接成遮盖部件;
第一盖板(31)上设置通孔,通孔上侧设置筒体(41),排水管(5)穿过筒体(41)及通孔,延伸至第四水池(14)内,筒体(41)侧面设置用于固定排水管的螺栓(42);
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慧江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