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式曝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522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式曝气系统,包括:消音曝气机房、曝气管道、水下支架和水下曝气盘;所述消音曝气机房内设置有曝气机,所述曝气机与所述曝气管道连接,所述曝气管道固定于所述水下支架上,所述水下曝气盘与所述曝气管道连接;所述曝气管道沿河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水下曝气盘沿河道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河道里铺设的曝气管道,将曝气机中的产生的气体吹入曝气管道中,通过水下支架将水下曝气盘固定在水中,通过水下曝气盘与曝气管道的连接,由于水下曝气盘在河道中的曝气管道中设置有多组,通过一根管道使得多组水下曝气盘同时曝气,提高了现有技术中对河体内水质增氧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式曝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标签张贴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排式曝气系统。
技术介绍
增氧复氧技术是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修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度,从而改善受污染水体的水质,进而修复水体的生态系统。现有技术中,河道增氧复氧的主要方式有扩散曝气增氧、射流曝气增氧、船载移动曝气等,然而上述增氧方式仅能在一个位置处增氧或者仅有一台设备进行增氧,普遍存在效率低、见效慢的缺陷。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排式曝气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式曝气系统,提高增氧的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式曝气系统,包括:消音曝气机房、曝气管道、水下支架和水下曝气盘;所述消音曝气机房内设置有曝气机,所述曝气机与所述曝气管道连接,所述曝气管道固定于所述水下支架上,所述水下曝气盘与所述曝气管道连接;所述曝气管道沿河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水下曝气盘沿河道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优选地,所述消音曝气机房为地埋式不锈钢板房,埋设于地下。优选地,所述曝气管道包括主曝气管和支曝气管;所述支曝气管与所述主曝气管连接,所述支曝气管沿河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水下曝气盘设置于所述支曝气管上,所述支曝气管与其上连接的所述水下曝气盘形成曝气单元。优选地,所述水下曝气盘在所述支曝气管上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水下曝气盘的高度相同。优选地,所述支曝气管与所述主曝气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排气阀,用于控制所述支曝气管的启闭。优选地,所述支曝气管在河道的横截面的中心线上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水下曝气盘包括内圈、中圈和外圈;所述支曝气管分三路分别与所述内圈、中圈和外圈连通,所述内圈、中圈和外圈处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内圈、中圈和外圈上均布有气嘴,所述气嘴呈锥形设置。优选地,所述内圈、中圈和外圈之间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将所述内圈和中圈连通,且将所述中圈和外圈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河道里铺设的曝气管道,将曝气机中的产生的气体吹入曝气管道中,通过水下支架将水下曝气盘固定在水中,通过水下曝气盘与曝气管道的连接,使得曝气管道中的气体通过曝气盘通入至水中,由于水下曝气盘在河道中的曝气管道中设置有多组,通过一根管道使得多组水下曝气盘同时曝气,提高了现有技术中对河体内水质增氧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排式曝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下曝气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0-消音曝气机房、20-曝气管道、21-主曝气管、22-支曝气管、23-排气阀、30-水下支架、40-水下曝气盘、41-内圈、42-中圈、43-外圈、44-气嘴、45-支撑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的排式曝气系统,包括:消音曝气机房10、曝气管道20、水下支架30和水下曝气盘40;消音曝气机房10内设置有曝气机,曝气机与曝气管道20连接,曝气管道20固定于水下支架30上,水下曝气盘40与曝气管道20连接;曝气管道20沿河道长度方向布置,水下曝气盘40沿河道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河道里铺设的曝气管道20,将曝气机中的产生的气体吹入曝气管道20中,通过水下支架30将水下曝气盘40固定在水中,通过水下曝气盘40与曝气管道20的连接,使得曝气管道20中的气体通过曝气盘40通入至水中,由于水下曝气盘40在河道中的曝气管道中设置有多组,通过一根管道使得多组水下曝气盘40同时曝气,提高了现有技术中对河体内水质增氧的效率。请继续参照图1,消音曝气机房10为地埋式不锈钢板房,埋设于地下。通过埋设于地下的方式,一方面减少了由于振动导致的噪声,另一方面,节约了占地面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曝气管道20包括主曝气管21和支曝气管22;支曝气管22与主曝气管21连接,支曝气管22沿河道的宽度方向设置,水下曝气盘40设置于支曝气管22上,支曝气管22与其上连接的水下曝气盘40形成曝气单元。通过支曝气管22的设置,将从主曝气管21中的气体分离出来,每个支曝气管22上形成的曝气单元便于根据河道布置水下曝气盘40。在同一根支曝气管22上设置有多个水下曝气盘时,为了保证曝气均匀,水下曝气盘40在支曝气管22上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水下曝气盘40的高度相同。通过高度相同的设置,使得气泡吹出的压力相同,从而使得气体均匀的吹出。为了便于控制和维护曝气系统,如图2所示,支曝气管22与主曝气管21的连接处设置有排气阀23,用于控制支曝气管22的启闭。同时,通过排气阀23的设置也节约了资源,当一段水质符合标准后,可以使用排气阀25将其所在的曝气单元关闭。由于河道在宽度方向上深浅不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曝气效果,支曝气管22在河道的横截面的中心线上对称设置。通过这种设置,使得管路中的压力也相同。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曝气效率,水下曝气盘40包括内圈41、中圈42和外圈43;支曝气管22分三路分别与内圈41、中圈42和外圈43连通,内圈41、中圈42和外圈43处于同一平面上,且内圈41、中圈42和外圈43上均布有气嘴44,气嘴44呈锥形设置。通过内圈41、中圈42和外圈43的设置,扩大了曝气的范围,而且通过将支曝气管22分三路分别与三者连接的方式,使得每个圈中的气压均能够得到保证。通过锥形气嘴44的设置,使得排出的气泡颗粒更小,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更大,增氧效果更好。而且,通过下面管径大,上面管径小的设置方式,也使得气体的排出所需要的压力更小。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内圈41、中圈42和外圈43之间设置有支撑管45,支撑管45将内圈41和中圈42连通,且将中圈42和外圈43连通。由于内圈41、中圈42和外圈43三者的尺寸不同,因此在曝气初期,有可能出现不同时曝气,或者曝气不充分,导致外圈43或者中圈42上仅有一半曝气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支撑管45将三者连通,在内圈41充满气体后,多余的一部分气体会通过支撑管45进入至中圈42和外圈43中,从而实现三者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式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音曝气机房(10)、曝气管道(20)、水下支架(30)和水下曝气盘(40);/n所述消音曝气机房(10)内设置有曝气机,所述曝气机与所述曝气管道(20)连接,所述曝气管道(20)固定于所述水下支架(30)上,所述水下曝气盘(40)与所述曝气管道(20)连接;/n所述曝气管道(20)沿河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水下曝气盘(40)沿河道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式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消音曝气机房(10)、曝气管道(20)、水下支架(30)和水下曝气盘(40);
所述消音曝气机房(10)内设置有曝气机,所述曝气机与所述曝气管道(20)连接,所述曝气管道(20)固定于所述水下支架(30)上,所述水下曝气盘(40)与所述曝气管道(20)连接;
所述曝气管道(20)沿河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水下曝气盘(40)沿河道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式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曝气机房(10)为地埋式不锈钢板房,埋设于地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式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道(20)包括主曝气管(21)和支曝气管(22);所述支曝气管(22)与所述主曝气管(21)连接,所述支曝气管(22)沿河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水下曝气盘(40)设置于所述支曝气管(22)上,所述支曝气管(22)与其上连接的所述水下曝气盘(40)形成曝气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式曝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曝气盘(40)在所述支曝气管(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张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物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