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气脉冲混合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219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气脉冲混合搅拌装置,包括轴线竖直的外筒体,外筒体的下端面敞开,外筒体的下方设置有支腿,上端面上开设有进气孔,外筒体内部设置有内筒体,内筒体的上端面敞开,下端面密封,外筒体上设置有竖直的搅拌导管,搅拌导管的上端面位于外筒体的上方,下端头向下延伸贯穿外筒体的上端面以及内筒体的下端面之后延伸到外筒体的下方,搅拌导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联通搅拌导管以及内筒体的联通孔,联通孔位于内筒体下端面的上方。本装置连续进气、脉冲出气,实现大气量脉冲搅拌,减少污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维护了厌(缺)氧的环境、减少后期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提高了对污水的搅拌强度。

An integrated air pulse mix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气脉冲混合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式气脉冲混合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污水的生化处理,需要将污水通入好氧池、厌氧池或者缺氧池中,对污水进行净化。污水处理站设调节池,对污水进行水质水量调节。现有的公开号为CN109809511A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曲面污水搅拌器,如果人们在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中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因为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厌氧池、缺氧池或者调节池面积较小,导致污水搅拌器无法在内部正常使用,此时人们常常在厌氧池、缺氧池或者调节池的池底铺设布气管,并且在布气管上开设孔径较小的布气孔,使用鼓风设备向布气管内部鼓风,这样便可以对面积较小的厌氧池、缺氧池或者调节池中的混合液或污水进行搅拌。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使用布气管对厌氧池、缺氧池或者调节池中的污水进行搅拌的过程中,污水中通入大量的气体,气体中的氧气溶解于污水中,使得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升高,破坏厌(缺)氧的环境,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或对后续的污水处理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气脉冲混合搅拌装置,达到了减少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维护厌(缺)氧的环境、减少后期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提高了对污水的搅拌强度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一体式气脉冲混合搅拌装置,包括轴线竖直的外筒体,外筒体的下端面敞开,外筒体的下方设置有支腿,上端面上开设有进气孔,外筒体内部设置有内筒体,内筒体的上端面敞开,下端面密封,外筒体上设置有竖直的搅拌导管,搅拌导管的上端面位于外筒体的上方,下端头向下延伸贯穿外筒体的上端面以及内筒体的下端面之后延伸到外筒体的下方,搅拌导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联通搅拌导管以及内筒体的联通孔,联通孔位于内筒体下端面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本装置放置到面积较小的厌氧池或者缺氧池或者调节池内部对池体内部的污水进行混合搅拌时,池体内部的污水淹没搅拌导管的上端口;然后在外筒体的进气孔的位置向外筒体内部通入空气,空气会聚集在外筒体以及内筒体的上方,此时气体的要大于液体的压力,装置内部液体的液面高度逐渐下降;当液体液面高度与联通孔的位置相平齐时,装置内部的气体会穿过联通孔进入到搅拌导管内部并且上升,此时搅拌导管外侧气体的压力小于液体的压力,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的液体会快速将气体压入到搅拌导管内部,最终气体会被排出到搅拌导管的外侧,进而实现了对池体内部污水进行混合搅拌的功能;而且气体进入到装置内部以及气体从搅拌导管排放到池体内部的过程中,池体内部的污水会在装置的内外两侧形成一个回流,这样能够使池体内部的污水混合搅拌的更加均匀,这样就达到了减少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维护厌(缺)氧的环境、减少后期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提高了对污水的搅拌强度的影响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外筒体上端面进气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法兰。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法兰能够方便人们在外筒体上连接或者更鼓风设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外筒体内部设置有对内筒体进行定位的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装置内外两侧的污水形成回流的过程中,固定件能够对内筒体进行定位,达到了降低内筒体与外筒体在使用过程中,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的可能性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固定件包括套设在内筒体外表面上的固定环,固定环与外筒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固定杆。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固定环与固定杆能够实现对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定位和支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内筒体的内壁与搅拌导管之间设置有连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杆能够实现对内筒体与搅拌导管之间的定位和支撑,达到了降低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搅拌导管发生变形的可能性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内筒体、外筒体以及搅拌导管同轴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内筒体与外筒体同轴设置,这样能够使内筒体外侧的气体和污水进入内筒体的流动和分布过程更加均匀;内筒体与搅拌导管同轴设置,这样能够内筒体与搅拌导管之间的污水流动和气体分布的更加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内筒体的下端面位于外筒体下端面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这样能够使设备内的气体得到密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联通孔沿着搅拌导管周向均匀开设,并且联通孔的形状为长度方向竖直的腰型,联通孔的最低点与内筒体下端面相切。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联通孔在搅拌导管上均匀开设,能够使污水流入搅拌导管内部的速度更加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外筒体、内筒体以及搅拌导管的材质为UPVC或碳钢防腐或不锈钢。通过采用上述方案,UPVC、碳钢防腐以及不锈钢均具有防腐蚀性能,这样能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了一体式气脉冲混合搅拌装置,对面积较小的厌氧池、缺氧池或者调节池内部的污水进行脉冲搅拌混合时,能够减少污水能够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能够维护厌(缺)氧环境、减少后期对污水处理系统影响、提高对污水的搅拌强度;2.通过设置了固定件,固定件能够使外筒体对内筒体的位置进行定位和支撑,达到了降低内筒体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可能性的效果;3.通过将外筒体、内筒体以及搅拌导管同轴设置,能够使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以及内筒体与搅拌导管之间的污水流动和气体分布的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过程中状态一的结构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气体的移动方向,剖面线为池体内的污水);图3是本技术使用过程中状态二的结构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气体的移动方向,剖面线为池体内的污水);图4是本技术使用过程中状态三的结构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气体和污水的流动方向,剖面线为池体内的污水);图5是本技术使用过程中状态四结构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气体和污水的流动方向,剖面线为池体内的污水)。图中,1、外筒体;11、进气孔;12、连接法兰;2、内筒体;3、搅拌导管;31、联通孔;4、支腿;5、固定件;51、固定环;52、固定杆;53、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气脉冲混合搅拌装置,包括外筒体1、内筒体2、搅拌导管3以及支腿4,外筒体1、内筒体2以及搅拌导管3同轴设置,外筒体1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进气孔11,下端面敞开;内筒体2设置在外筒体1内部,内筒体2的上端面敞开,内筒体2上端面与外筒体1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0-250mm,下端面密封,下端面位于外筒体1下端面的上方,内筒体2下端面与外筒体1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0-250mm,搅拌导管3的上端口位于外筒体1的上方,搅拌导管3的下端面位于外筒体1的下方,搅拌导管3与外筒体1以及内筒体2之间均焊接密封,搅拌导管3上开设有联通孔31,连通孔的最低点与内筒体2下端面相切。参照图2-图5,将本装置放置到面积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气脉冲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线竖直的外筒体(1),外筒体(1)的下端面敞开,外筒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腿(4),上端面上开设有进气孔(11),外筒体(1)内部设置有内筒体(2),内筒体(2)的上端面敞开,下端面密封,外筒体(1)上设置有竖直的搅拌导管(3),搅拌导管(3)的上端面位于外筒体(1)的上方,下端头向下延伸贯穿外筒体(1)的上端面以及内筒体(2)的下端面之后延伸到外筒体(1)的下方,搅拌导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搅拌导管(3)以及内筒体(2)的联通孔(31),联通孔(31)位于内筒体(2)下端面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气脉冲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线竖直的外筒体(1),外筒体(1)的下端面敞开,外筒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腿(4),上端面上开设有进气孔(11),外筒体(1)内部设置有内筒体(2),内筒体(2)的上端面敞开,下端面密封,外筒体(1)上设置有竖直的搅拌导管(3),搅拌导管(3)的上端面位于外筒体(1)的上方,下端头向下延伸贯穿外筒体(1)的上端面以及内筒体(2)的下端面之后延伸到外筒体(1)的下方,搅拌导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搅拌导管(3)以及内筒体(2)的联通孔(31),联通孔(31)位于内筒体(2)下端面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气脉冲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筒体(1)上端面进气孔(11)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法兰(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气脉冲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筒体(1)内部设置有对内筒体(2)进行定位的固定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式气脉冲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凤陈凯华潘建通赵嫱杨平陶晶徐旭徐钊刘爽王潇王超慧顾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