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玲菊专利>正文

一种棒状工件的等间距传递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09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棒状工件的等间距传递输送机,主要内容为:所述的第一气缸安装在气缸支座上,第一直线导轨安装在底座上,第一滑块安装在第一直线导轨上,第一滑座安装在第一滑块上且第一气缸活塞杆末端通过第一浮动接头安装在第一滑座上,基板安装在第一滑座上,第二直线导轨安装在基板上,第二滑块安装在第二直线导轨上,第二滑座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块上,第一气缸安装在基板上且第一气缸活塞杆末端通过第二浮动接头安装在升降板上,升降板安装在第二滑座顶面上,顶板通过六角形支柱安装在底座上方,支座安装在底座上,缓冲器安装在支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且可靠,有效实现了棒状物料的等间距传送输送,工作效率高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状工件的等间距传递输送机
本技术属于一种工件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棒状工件的等间距传递输送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棒状物料的等间距传送大多数采用人工进行操作,人工将物料一个一个放置在料架上,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其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棒状工件的等间距传递输送机,其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且可靠,有效实现了棒状物料的等间距传送输送,工作效率高且成本低。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棒状工件的等间距传递输送机,其中:包括底座、第一直线导轨、第一滑块、第一浮动接头、六角形支柱、升降板、支座、缓冲器、第一气缸、气缸支座、第二滑座、后挡板、第二直线导轨、顶板、前挡板、第二滑块、基板、第二浮动接头、第二气缸和第一滑座,所述的气缸支座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面上,所述的第一气缸安装在气缸支座上,所述的第一直线导轨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第一滑块安装在第一直线导轨上,所述的第一滑座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块上且第一气缸活塞杆末端通过第一浮动接头安装在第一滑座上,所述的基板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座上,所述的第二直线导轨固定安装在基板上,所述的第二滑块安装在第二直线导轨上,所述的第二滑座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块上,所述的第一气缸固定安装在基板上且第一气缸活塞杆末端通过第二浮动接头安装在升降板上,所述的升降板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座顶面上,所述的顶板通过六角形支柱安装在底座上方,所述的支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缓冲器安装在支座上,所述的后挡板固定安装在顶板后侧面上,所述的前挡板固定安装在顶板前侧面上。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上述的顶板顶面上和升降板顶面上都设有半圆形凹槽。上述的第一滑座与基板之间安装有截面为三角形的筋板。上述的升降板与第二滑座之间安装有截面为三角形的筋板。本技术中第二气缸带动升降板沿着第二直线导轨向上运动上极限位置,此时升降板高于顶板,因而将顶板上的棒状工件脱离顶板;然后第一气缸伸出,从而带动第一滑座向右运动到右极限位置,此时带动第一滑座上的升降板向右运动一个间距,支座上的缓冲器实现第一滑座的缓冲作用;然后,第二气缸缩回原位,此时升降板沿着第二直线导轨向下运动,从而将升降板上的棒状工件送至顶板右侧一个间距的凹槽里;然后第一气缸缩回,第一滑座沿着第一直线导轨向左运动到原位,此时升降板在第一滑座的带动下复位到初始位置,开始下一次循环操作,从而将棒状工件等间距的依次向右传送。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且可靠,有效实现了棒状物料的等间距传送输送,工作效率高且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A-A结构剖视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底座1、第一直线导轨2、第一滑块3、第一浮动接头4、六角形支柱5、升降板6、支座7、缓冲器8、第一气缸9、气缸支座10、第二滑座11、后挡板12、第二直线导轨13、顶板14、前挡板15、第二滑块16、基板17、第二浮动接头18、第二气缸19、第一滑座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一种棒状工件的等间距传递输送机,其中:包括底座1、第一直线导轨2、第一滑块3、第一浮动接头4、六角形支柱5、升降板6、支座7、缓冲器8、第一气缸9、气缸支座10、第二滑座11、后挡板12、第二直线导轨13、顶板14、前挡板15、第二滑块16、基板17、第二浮动接头18、第二气缸19和第一滑座20,所述的气缸支座10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面上,所述的第一气缸9安装在气缸支座10上,所述的第一直线导轨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第一滑块3安装在第一直线导轨2上,所述的第一滑座20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块3上且第一气缸9活塞杆末端通过第一浮动接头4安装在第一滑座20上,所述的基板17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座20上,所述的第二直线导轨13固定安装在基板17上,所述的第二滑块16安装在第二直线导轨13上,所述的第二滑座11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块16上,所述的第一气缸9固定安装在基板17上且第一气缸9活塞杆末端通过第二浮动接头18安装在升降板6上,所述的升降板6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座11顶面上,所述的顶板14通过六角形支柱5安装在底座1上方,所述的支座7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缓冲器8安装在支座7上,所述的后挡板12固定安装在顶板14后侧面上,所述的前挡板15固定安装在顶板14前侧面上。实施例中,顶板14顶面上和升降板6顶面上都设有半圆形凹槽。实施例中,第一滑座20与基板17之间安装有截面为三角形的筋板。实施例中,升降板6与第二滑座11之间安装有截面为三角形的筋板。本技术中第二气缸19带动升降板6沿着第二直线导轨13向上运动上极限位置,此时升降板6高于顶板14,因而将顶板14上的棒状工件脱离顶板14;然后第一气缸9伸出,从而带动第一滑座20向右运动到右极限位置,此时带动第一滑座20上的升降板6向右运动一个间距,支座7上的缓冲器8实现第一滑座20的缓冲作用;然后,第二气缸19缩回原位,此时升降板6沿着第二直线导轨13向下运动,从而将升降板6上的棒状工件送至顶板14右侧一个间距的凹槽里;然后第一气缸9缩回,第一滑座20沿着第一直线导轨2向左运动到原位,此时升降板6在第一滑座20的带动下复位到初始位置,开始下一次循环操作,从而将棒状工件等间距的依次向右传送。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棒状工件的等间距传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直线导轨(2)、第一滑块(3)、第一浮动接头(4)、六角形支柱(5)、升降板(6)、支座(7)、缓冲器(8)、第一气缸(9)、气缸支座(10)、第二滑座(11)、后挡板(12)、第二直线导轨(13)、顶板(14)、前挡板(15)、第二滑块(16)、基板(17)、第二浮动接头(18)、第二气缸(19)和第一滑座(20),所述的气缸支座(10)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面上,所述的第一气缸(9)安装在气缸支座(10)上,所述的第一直线导轨(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第一滑块(3)安装在第一直线导轨(2)上,所述的第一滑座(20)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块(3)上且第一气缸(9)活塞杆末端通过第一浮动接头(4)安装在第一滑座(20)上,所述的基板(17)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座(20)上,所述的第二直线导轨(13)固定安装在基板(17)上,所述的第二滑块(16)安装在第二直线导轨(13)上,所述的第二滑座(11)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块(16)上,所述的第一气缸(9)固定安装在基板(17)上且第一气缸(9)活塞杆末端通过第二浮动接头(18)安装在升降板(6)上,所述的升降板(6)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座(11)顶面上,所述的顶板(14)通过六角形支柱(5)安装在底座(1)上方,所述的支座(7)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缓冲器(8)安装在支座(7)上,所述的后挡板(12)固定安装在顶板(14)后侧面上,所述的前挡板(15)固定安装在顶板(14)前侧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状工件的等间距传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直线导轨(2)、第一滑块(3)、第一浮动接头(4)、六角形支柱(5)、升降板(6)、支座(7)、缓冲器(8)、第一气缸(9)、气缸支座(10)、第二滑座(11)、后挡板(12)、第二直线导轨(13)、顶板(14)、前挡板(15)、第二滑块(16)、基板(17)、第二浮动接头(18)、第二气缸(19)和第一滑座(20),所述的气缸支座(10)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面上,所述的第一气缸(9)安装在气缸支座(10)上,所述的第一直线导轨(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的第一滑块(3)安装在第一直线导轨(2)上,所述的第一滑座(20)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块(3)上且第一气缸(9)活塞杆末端通过第一浮动接头(4)安装在第一滑座(20)上,所述的基板(17)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座(20)上,所述的第二直线导轨(13)固定安装在基板(17)上,所述的第二滑块(16)安装在第二直线导轨(13)上,所述的第二滑座(11)固定安装在第二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玲菊
申请(专利权)人:余玲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