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912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且前车架和后车架通过一折叠结构连接在一起;由于折叠结构具有使用强度高、连接可靠等优点,可以进一步简化整个自行车的连接结构,使得整个折叠自行车在折叠后的占用空间更小,且在使用过程中折叠部位的零件不易损坏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自行车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
,具体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作为人们的日常交通工具之一,其具有体积小、使用方法简单、出行成本低、绿色环保而无污染等优势,加之政府鼓励倡导绿色出行,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其中,小型折叠自行车的运用尤为广泛,由于其在折叠后方便携带而被广大上班族所接受;现有的小型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结构多通过可折叠的连杆使得前后轮对折在一起来减少整车长度,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折叠目的。但是,这种折叠连杆的方法所需要的折叠部件较多,而且在经过使用后发现存在折叠部位承载能力差、折叠部件易损坏以及折叠费力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折叠自行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设置有链轮盘,用于安装驱动组件;折叠结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前车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后车架上,所述折叠结构包括固定部、第一转动部以及第二转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后车架,且所述固定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链轮盘的侧面垂直,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一连杆的两端,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二转动部可绕连接所述固定部的中心轴线周向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的转动方向相同,且所述转动方向的转动中心所在的轴线与所述固定部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自行车,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折叠自行车,通过折叠结构将整个自行车分为前车架和后车架,从而将整个自行车的折叠转变为对折叠结构的折叠,简化了传统自行车的双横梁结构,提供了一种极为简化的自行车结构以及简单的折叠方法;进一步的,区别于现有的折叠方式,这里的折叠结构设置有固定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两个转动部提供了有效的折叠方式,而垂直安装的固定部则能够承受较大的作用力,克服了现有折叠部件易损坏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折叠结构的固定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相互之间均可采用便于拆装的螺栓紧固方式,也使得其安装、拆卸极为方便,便于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以及维护。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部、第一转动部以及第二转动部上设置有锁紧结构,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在转动一定角度后能固定在设定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部在中心轴线处穿设有一通过螺纹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转动部上,所述转轴的中心设置有第三松紧螺栓,通过拧紧所述第三松紧螺栓而将所述第二转动部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中心设置有可拧紧的第一松紧螺栓,所述第二转动部的转动中心设置有可拧紧的第二松紧螺栓,以便于使用者的紧固或拆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车架设置有一横梁,以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部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的端口位置沿转动方向设置有两个45°的缺口,所述连杆转动至闭合所述缺口而使得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位于同一水平方向上,从而实现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的相对折叠或者展开使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车架设置有一立柱,所述立柱内安装有一可调节的车座,所述固定部水平安装在所述立柱上,并位于所述车座的下方,通过车座可在竖直方向上遮挡固定部,从而避免对使用者的骑行造成干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车架上设置有链轮盘和踏板,所述踏板设置有两个并分布在所述链轮盘的两侧,且所述踏板可以折叠后贴合所述链轮盘的外侧壁,最大程度的减少整个自行车在折叠后的宽度,进而减小其占用空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车架上设置有一可拆卸的车把,且所述车把可以转动,这样在折叠时,可以转动车把使得其折叠后的宽度满足最小要求,进而减小其占用空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叠结构采用不锈钢制成,以用于提高其使用寿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折叠自行车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图3-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转动部101、第二转动部102、固定部103、链轮盘200、车座201、横梁202、前轮203、踏板204、链条205、后轮20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图3,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其中,折叠自行车的具体组成结构为,如图1所示,包括:前车架,设置有前轮203等前部从动组件;后车架,设置有链轮盘200,用于安装链条205以及连接后轮206等后部驱动组件;而整个前车架和后车架又通过一折叠结构连接在一起,以用于实现折叠或者展开使用;具体的,这里的折叠结构的一端转动连接前车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后车架上,折叠结构包括(如图2、图3所示)固定部103、第一转动部101以及第二转动部102,固定部103固定连接后车架,且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与链轮盘200的侧面垂直,第一转动部101与第二转动部102可转动地设置在一连杆的两端,第二转动部102与固定部103转动连接在一起,且第二转动部102可绕连接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周向转动,第一转动部101和第二转动部102的转动方向相同,且转动方向的转动中心所在的轴线与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考虑到使用折叠自行车时需要对折叠结构进行固定,避免其转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固定部103、第一转动部101以及第二转动部102上设置有锁紧结构,使得第一转动部101和第二转动部102在转动一定角度后能固定在设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前车架;/n后车架,设置有链轮盘(200),用于安装驱动组件;/n折叠结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前车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后车架上,所述折叠结构包括固定部(103)、第一转动部(101)以及第二转动部(102),所述固定部(103)固定连接所述后车架,且所述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链轮盘(200)的侧面垂直,所述第一转动部(101)与所述第二转动部(102)可转动地设置在一连杆的两端,所述第二转动部(102)与所述固定部(103)转动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二转动部(102)可绕连接所述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周向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部(101)和第二转动部(102)的转动方向相同,且所述转动方向的转动中心所在的轴线与所述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车架;
后车架,设置有链轮盘(200),用于安装驱动组件;
折叠结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前车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后车架上,所述折叠结构包括固定部(103)、第一转动部(101)以及第二转动部(102),所述固定部(103)固定连接所述后车架,且所述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链轮盘(200)的侧面垂直,所述第一转动部(101)与所述第二转动部(102)可转动地设置在一连杆的两端,所述第二转动部(102)与所述固定部(103)转动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二转动部(102)可绕连接所述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周向转动,所述第一转动部(101)和第二转动部(102)的转动方向相同,且所述转动方向的转动中心所在的轴线与所述固定部(103)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3)、第一转动部(101)以及第二转动部(102)上设置有锁紧结构,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101)和第二转动部(102)在转动一定角度后能固定在设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3)在中心轴线处穿设有一通过螺纹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转动部(102)上,所述转轴的中心设置有第三松紧螺栓,通过拧紧所述第三松紧螺栓而将所述第二转动部(102)固定在所述固定部(103)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昕妍张仲凤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