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86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拖车钩、两个吸能盒和两个吸能盒安装板,两个吸能盒和两个吸能盒安装板对应设置。防撞梁本体包括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固定连接为一体,且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沿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筋,多个导向筋沿防撞梁本体的宽度方向有间隔地设置。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使得汽车在发生碰撞时,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首先在导向筋的导向作用下,发生溃缩变形,同时吸能盒也会发生溃缩变形,通过两者同时溃缩变形,以实现汽车的碰撞吸能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居世界前列,且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然而汽车的安全性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汽车前防护梁作为汽车被动安全保护系统的一个重要零部件,以保证汽车自身的安全和对方车辆的安全。传统的汽车前防护梁装置都是仅采用碳钢矩型管横梁进行生产,普通碳素钢的抗屈服能力较差,如果前防护装置设计过于刚硬,在汽车在迎面碰撞过程中,前防护装置在碰撞中将起不到缓冲吸能的作用,进而会对乘客造成伤害。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存在发生碰撞时缓冲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存在发生碰撞时缓冲能力差的问题。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具有在碰撞时缓冲能力好的优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拖车钩、两个吸能盒和两个吸能盒安装板,两个所述吸能盒和两个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对应设置;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所述防撞梁前板和所述防撞梁后板固定连接为一体,且所述防撞梁前板和所述防撞梁后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筋,多个所述导向筋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宽度方向有间隔地设置;两个所述吸能盒均具有前端和后端,两个所述吸能盒的所述前端均与所述防撞梁后板固定连接,所述拖车钩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撞梁前板背离所述吸能盒的一侧,两个所述吸能盒的所述后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吸能盒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吸能盒安装板的另一侧与所述汽车的前端部固定连接,以将所述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固定于所述汽车的前端,所述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对所述汽车在前进方向上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前防撞梁,通过在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设置导向筋,以及在防撞梁与汽车的前端部之间设置吸能盒,这种的结构的设置,使得汽车在发生碰撞时,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首先在导向筋的导向作用下,发生溃缩变形,同时吸能盒也会发生溃缩变形,通过两者同时溃缩变形,以实现汽车的碰撞吸能需求。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具有在碰撞时缓冲能力好的优点。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所述防撞梁前板和所述防撞梁后板设置有对应的螺纹孔,所述拖车钩螺纹连接于所述防撞梁前板和所述防撞梁后板上设置的对应的所述螺纹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纹连接具有拆卸方便的优点,本实施方式中将拖车钩设置为与防撞梁前板和后板螺纹连接,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拖车钩在使用过程中拆卸更加方便。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两个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均设置有2-8个螺纹孔,两个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均通过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于所述汽车的前端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纹连接具有拆卸方便的优点,本实施方式中的吸能盒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于汽车的前端部,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更加方便装配。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所述吸能盒设置为由两个钢板自焊接而成的管状结构,且所述吸能盒外壁面设置有向外突出并沿所述吸能盒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吸能筋,所述吸能筋引导所述吸能盒在所述吸能盒的长度方向上受到冲击力时沿所述吸能盒的长度方向发生溃缩变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能筋可以引导吸能盒在吸能盒的长度方向上受到冲击力时沿吸能盒的长度方向发生溃缩变形,进而可以对汽车在碰撞时的冲击力进行减缓,以保证车上乘客的安全。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所述防撞梁前板和所述防撞梁后板均采用辊压钢材,且所述防撞梁前板上的所述导向筋和所述防撞梁后板上的所述导向筋均设置1-8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均采用辊压钢材,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具有较好的结构刚度。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所述防撞梁前板和所述防撞梁后板焊接为一体,焊点设置为20-200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焊接为一体,可使得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的连接可靠性更好。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所述吸能盒的所述前端与所述防撞梁后板通过电焊或二保焊连接,所述吸能盒的所述后端与所述吸能盒安装板通过电焊或二保焊连接。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所述防撞梁前板和所述防撞梁后板通过滚压工艺形成为等截面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通过滚压工艺形成为等截面结构,由于等截面结构对应力的分散较为均匀,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可减小防撞梁前板和所述防撞梁后板在碰撞过程中,由于局部受力过于集中而断裂的风险。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所述防撞梁前板上的所述导向筋设置于所述防撞梁前板背离所述防撞梁后板的一侧面,并朝向背离所述防撞梁后板的一侧凸出,所述防撞梁后板上的所述导向筋设置于所述防撞梁后板背离所述吸能盒的一侧面,并朝向背离所述吸能盒的一侧凸出;且所述防撞梁前板上的所述导向筋和所述防撞梁后板上的所述导向筋相匹配,所述防撞梁后板上的所述导向筋嵌设于所述防撞梁前板上的所述导向筋内。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结构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设置上述结构的汽车前防撞梁,该汽车前防撞梁通过在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设置导向筋,以及在防撞梁与汽车的前端部之间设置吸能盒,这种的结构的设置,使得汽车在发生碰撞时,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首先在导向筋的导向作用下,发生溃缩变形,同时吸能盒也会发生溃缩变形,通过两者同时溃缩变形,可以提升汽车的碰撞过程中的吸能需求,进而可以提升汽车的安全系数。本技术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技术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的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防撞梁本体;110:防撞梁前板;120:防撞梁后板;130:导向筋;200:吸能盒;210:前端;220:后端;230:高度方向;240:长度方向;250:吸能筋;300:吸能盒安装板;310:螺纹孔;400:拖车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拖车钩、两个吸能盒和两个吸能盒安装板,两个所述吸能盒和两个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所述防撞梁前板和所述防撞梁后板固定连接为一体,且所述防撞梁前板和所述防撞梁后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筋,多个所述导向筋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宽度方向有间隔地设置;/n两个所述吸能盒均具有前端和后端,两个所述吸能盒的所述前端均与所述防撞梁后板固定连接,所述拖车钩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撞梁前板背离所述吸能盒的一侧,两个所述吸能盒的所述后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吸能盒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吸能盒安装板的另一侧与汽车的前端部固定连接,以将所述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固定于所述汽车的前端,所述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对所述汽车在前进方向上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拖车钩、两个吸能盒和两个吸能盒安装板,两个所述吸能盒和两个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防撞梁前板和防撞梁后板,所述防撞梁前板和所述防撞梁后板固定连接为一体,且所述防撞梁前板和所述防撞梁后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筋,多个所述导向筋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宽度方向有间隔地设置;
两个所述吸能盒均具有前端和后端,两个所述吸能盒的所述前端均与所述防撞梁后板固定连接,所述拖车钩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撞梁前板背离所述吸能盒的一侧,两个所述吸能盒的所述后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吸能盒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吸能盒安装板的另一侧与汽车的前端部固定连接,以将所述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固定于所述汽车的前端,所述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对所述汽车在前进方向上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前板和所述防撞梁后板设置有对应的螺纹孔,所述拖车钩螺纹连接于所述防撞梁前板和所述防撞梁后板上设置的对应的所述螺纹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均设置有2-8个螺纹孔,两个所述吸能盒安装板均通过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于所述汽车的前端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设置为由两个钢板焊接而成的管状结构,且所述吸能盒外壁面设置有向外突出并沿所述吸能盒的高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飞达宋思川
申请(专利权)人:摩登汽车盐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