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自动提料型水泥砂浆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467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自动提料型水泥砂浆混合装置,其结构包括混合罐、连接板、提料块、支撑架、转动轮、载板、扶动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建筑用自动提料型水泥砂浆混合装置,通过驱动混合罐上的提料块运行,使其经由管道抽送原料输送至混合罐内进行搅拌加工,在进行加工后,为了清理混合罐内壁上粘附的原料,可以接通水流,使水流经由水输送管来到清理连接块上,使防护壳内充满水源,对伸缩层进行挤压,从而使伸缩层受压推开喷出水流,此时在驱动转动杆转动,带动清理连接块对整个混合罐的内壁进行喷刷清理,通过改进设备的结构,使设备在进行使用后,能够较好的对搅拌筒内壁上粘附的水泥混合料进行冲刷清理,避免其风干粘附于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自动提料型水泥砂浆混合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建筑用自动提料型水泥砂浆混合装置,属于水泥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建筑用自动提料型水泥砂浆混合装置是一种对水泥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加工的设备,能够自动提料到搅拌桶内进行搅拌加工,无需人力进行提供原料,大大加快了设备的加工进程,但是现有技术的仍存在以下缺陷:水泥砂浆混合装置在进行使用后,其内壁上往往会粘附较多的混合原料于其上,如不及时对其进行清理,这些原料易风干牢牢粘附于搅拌筒内,不便于将其清理下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自动提料型水泥砂浆混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水泥砂浆混合装置在进行使用后,其内壁上往往会粘附较多的混合原料于其上,如不及时对其进行清理,这些原料易风干牢牢粘附于搅拌筒内,不便于将其清理下来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用自动提料型水泥砂浆混合装置,其结构包括混合罐、连接板、提料块、支撑架、转动轮、载板、扶动把手,所述混合罐的底端与载板的顶端相焊接,所述连接板位于混合罐的正左方,所述提料块的底端与载板的顶端相焊接,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上嵌入安装有转动轮,所述载板的左端上嵌入安装有扶动把手,所述混合罐包括水输送管、清理连接块、衔接支杆、搅拌杆、转动杆、搅拌架、外壳、转动连接块,所述水输送管的顶端与清理连接块的底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支杆与搅拌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杆与搅拌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连接块的左端与转动杆的右端相焊接,所述转动连接块位于外壳的中部,所述清理连接块包括伸缩层、推动块、衔接板、弹簧、防护壳,所述伸缩层的底端与推动块的顶端活动触碰,所述衔接板与推动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弹簧的顶端与防护壳内的底端相焊接,所述衔接板嵌入安装在防护壳内,所述外壳的底端与载板的顶端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轮位于载板的正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提料块嵌入安装在混合罐的右端上。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推动块为长方体空槽结构,上下均设有开口。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层与推动块相互垂直。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层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具有较好的伸缩性。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建筑用自动提料型水泥砂浆混合装置,通过驱动混合罐上的提料块运行,使其经由管道抽送原料输送至混合罐内进行搅拌加工,在进行加工后,为了清理混合罐内壁上粘附的原料,可以接通水流,使水流经由水输送管来到清理连接块上,使防护壳内充满水源,对伸缩层进行挤压,从而使伸缩层受压推开喷出水流,此时在驱动转动杆转动,带动清理连接块对整个混合罐的内壁进行喷刷清理,通过改进设备的结构,使设备在进行使用后,能够较好的对搅拌筒内壁上粘附的水泥混合料进行冲刷清理,避免其风干粘附于其上。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用自动提料型水泥砂浆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混合罐正视图的横截面详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清理连接块正视图的横截面详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清理连接块运行后正视图的横截面详细结构示意图。图中:混合罐-1、连接板-2、提料块-3、支撑架-4、转动轮-5、载板-6、扶动把手-7、水输送管-11、清理连接块-12、衔接支杆-13、搅拌杆-14、转动杆-15、搅拌架-16、外壳-17、伸缩层-121、推动块-122、衔接板-123、弹簧-124、防护壳-12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与图3、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用自动提料型水泥砂浆混合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混合罐1、连接板2、提料块3、支撑架4、转动轮5、载板6、扶动把手7,所述混合罐1的底端与载板6的顶端相焊接,所述连接板2位于混合罐1的正左方,所述提料块3的底端与载板6的顶端相焊接,所述支撑架4的底端上嵌入安装有转动轮5,所述载板6的左端上嵌入安装有扶动把手7,所述混合罐1包括水输送管11、清理连接块12、衔接支杆13、搅拌杆14、转动杆15、搅拌架16、外壳17、转动连接块18,所述水输送管11的顶端与清理连接块12的底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支杆13与搅拌杆1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杆15与搅拌架1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连接块18的左端与转动杆15的右端相焊接,所述转动连接块18位于外壳17的中部,所述清理连接块12包括伸缩层121、推动块122、衔接板123、弹簧124、防护壳125,所述伸缩层121的底端与推动块122的顶端活动触碰,所述衔接板123与推动块1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弹簧124的顶端与防护壳125内的底端相焊接,所述衔接板123嵌入安装在防护壳125内,所述外壳17的底端与载板6的顶端相焊接,所述转动轮5位于载板6的正下方,所述提料块3嵌入安装在混合罐1的右端上,所述搅拌架16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推动块122为长方体空槽结构,上下均设有开口,所述伸缩层121与推动块122相互垂直,所述伸缩层121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具有较好的伸缩性。例如:施工人员龙师傅在施压设备对水泥料进行混合加工的时候,通过驱动混合罐1上的提料块3运行,使其经由管道抽送原料输送至混合罐1内进行搅拌加工,在进行加工后,为了清理混合罐1内壁上粘附的原料,可以接通水流,使水流经由水输送管11来到清理连接块12上,使防护壳125内充满水源,对伸缩层121进行挤压,从而使伸缩层121受压推开喷出水流,此时在驱动转动杆15转动,带动清理连接块12对整个混合罐1的内壁进行喷刷清理。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水泥砂浆混合装置在进行使用后,其内壁上往往会粘附较多的混合原料于其上,如不及时对其进行清理,这些原料易风干牢牢粘附于搅拌筒内,不便于将其清理下来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驱动混合罐1上的提料块3运行,使其经由管道抽送原料输送至混合罐1内进行搅拌加工,在进行加工后,为了清理混合罐1内壁上粘附的原料,可以接通水流,使水流经由水输送管11来到清理连接块12上,使防护壳125内充满水源,对伸缩层121进行挤压,从而使伸缩层121受压推开喷出水流,此时在驱动转动杆15转动,带动清理连接块12对整个混合罐1的内壁进行喷刷清理,通过改进设备的结构,使设备在进行使用后,能够较好的对搅拌筒内壁上粘附的水泥混合料进行冲刷清理,避免其风干粘附于其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自动提料型水泥砂浆混合装置,其结构包括混合罐(1)、连接板(2)、提料块(3)、支撑架(4)、转动轮(5)、载板(6)、扶动把手(7),其特征在于:/n所述混合罐(1)的底端与载板(6)的顶端相焊接,所述连接板(2)位于混合罐(1)的正左方,所述提料块(3)的底端与载板(6)的顶端相焊接,所述支撑架(4)的底端上嵌入安装有转动轮(5),所述载板(6)的左端上嵌入安装有扶动把手(7),所述混合罐(1)包括水输送管(11)、清理连接块(12)、衔接支杆(13)、搅拌杆(14)、转动杆(15)、搅拌架(16)、外壳(17)、转动连接块(18),所述水输送管(11)的顶端与清理连接块(12)的底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支杆(13)与搅拌杆(1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杆(15)与搅拌架(1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连接块(18)的左端与转动杆(15)的右端相焊接,所述转动连接块(18)位于外壳(17)的中部,所述清理连接块(12)包括伸缩层(121)、推动块(122)、衔接板(123)、弹簧(124)、防护壳(125),所述伸缩层(121)的底端与推动块(122)的顶端活动触碰,所述衔接板(123)与推动块(1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弹簧(124)的顶端与防护壳(125)内的底端相焊接,所述衔接板(123)嵌入安装在防护壳(125)内,所述外壳(17)的底端与载板(6)的顶端相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自动提料型水泥砂浆混合装置,其结构包括混合罐(1)、连接板(2)、提料块(3)、支撑架(4)、转动轮(5)、载板(6)、扶动把手(7),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罐(1)的底端与载板(6)的顶端相焊接,所述连接板(2)位于混合罐(1)的正左方,所述提料块(3)的底端与载板(6)的顶端相焊接,所述支撑架(4)的底端上嵌入安装有转动轮(5),所述载板(6)的左端上嵌入安装有扶动把手(7),所述混合罐(1)包括水输送管(11)、清理连接块(12)、衔接支杆(13)、搅拌杆(14)、转动杆(15)、搅拌架(16)、外壳(17)、转动连接块(18),所述水输送管(11)的顶端与清理连接块(12)的底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衔接支杆(13)与搅拌杆(1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杆(15)与搅拌架(1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连接块(18)的左端与转动杆(15)的右端相焊接,所述转动连接块(18)位于外壳(17)的中部,所述清理连接块(12)包括伸缩层(121)、推动块(122)、衔接板(123)、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市威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